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宏伟目标。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重要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自然、区城和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动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思想不够解放,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政府角色缺失,是我国欠发达城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落后的关键原因。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优化发展环境、放宽进入领域为突破口,把所有制结构调整与体制转换结合起来;完善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快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扩大我国欠发达城市民营科技企业的规模,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新形势下应全面研究和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重庆农业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全面进步的目标,必须以农业创新为突破口,以农业创新为增长点,实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资源创新、科技创新和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既为住宅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又是对住宅建设提出的更为严峻的挑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住宅建设必须实现由安居到康居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发展纲要提出的以创新为中心的科技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创新型国家建设涉及到各个方面,而经济、科技的结合又是核心。经济建设方面,涉及到所有产业、行业的资源配置如何更多地向科技领域倾斜;核心是在体制和机制上,如何将资本更多地投向科技产业。从科技领域看,必须兼顾研究一开发一生产—销售的全过程,既要储备足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还要在生产、工艺上不断突破,制造水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在销售渠道上能够运用信息化的成果实现网络订货,在配送方面实现全球同步供货制度。经济建设要走上一条依赖科技进步的道路,科技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科技与金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促使“优良科技资源激活金融资本,金融资本催生优良科技资源”,推进我国科技产业的全面发展,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和信贷结构调整,以使科技和金融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互惠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指明了方向。科学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进资源节约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面对我国资源约束的突出矛盾,我们必须加速推进资源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分为激进式科技创新和渐进式科技创新,渐进式科技创新更具普遍性和常态性,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激进式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推动成为研究的焦点,而渐进式科技创新未得到应有关注。渐进式科技创新具有短周期性、连续性、累加性、递进性和开放性,风险较低且可控,可以通过促进激进式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通过促进知识积累、吸收和独占能力提升产业绩效,通过创造差异化获取产业竞争优势。新时代的创新驱动战略,既要重视激进式科技创新,也应重视渐进式科技创新,通过对现有产业技术的改进逐步实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相似文献   

12.
科教创新环境是科技创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影响和制约着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科技创新环境包括多个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是一种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对科技创新环境的系统结构和我国科技创新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评价科技创新环境的指标体系,以此对科技创新环境建设起到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设想——以四川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四川科技创新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构想:以企业技术联盟为主导、以企业技术联盟为纽带组建产、学、研的高新技术研发团队、以高新区聚集的科技创新资源为平台、以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人类整体生存和发展的社会需求具有复杂性、满足需要的间接性与迫切性等特点,构成了推动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的社会动力系统。必须分析社会需要,以建构这种推动。科技创新生态化以满足人类整体的长远需要为导向,具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功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当代国际直接投资实践表明,引进外国投资很难获得先进技术,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选取中国1995~2012年对20个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对发达国家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检验,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紧密和稳定的正向关系,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提升作用。此外,研究与开发投入对于企业创新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而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对发明专利授权量存在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微观企业角度出发,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中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不同融资来源对科技创新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认为,江苏省的科技创新企业对内源融资的依赖依然比较大,尽管外源融资对科技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在外源融资中,银行、小贷公司、民间借贷、财政支持、国家政策性贷款、PC、vE等不同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民间借贷发挥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先进的科技创新模式支撑。由于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原创性以及经济增长效应均较低,尤其是现有科技创新模式忽视创新成果的原创性及转化率,且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度不高,有效科技创新不足成为制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科技市场培育角度来看,应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念,构建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为主体的科技协同创新模式,转变创新主体观念和行为,完善创新成果交易市场,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充分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能力可划分为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四大能力评价子指标体系整合而成.根据动态分析结果可知: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持续增长,2004年~2005年增幅最大.其中科技发展因子持续增长,新产品开发效果与科技资源配置因子、技术研发能力因子、科技投入效果补充因子起伏较大,直接影响了其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是经济与贸易内生型增长的核心环节.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对我国30省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市场开放程度、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和经费投入对技术创新能力都有正向影响,只不过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增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必须从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成果转化等...  相似文献   

20.
构建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欧洲已经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是决定欧洲城市竞争力的主导因素。中国应通过构建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降低要素和产品流动的空间成本,进而促进城市体系的网络化;打造一批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优化城市体系的层次格局;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产业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金融服务发达的中心城市;塑造城市间链网化分工体系,推动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城市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