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入股权激励制度,自2005年股改实施以来,我国股权激励制度逐步完善,许多上市公司纷纷采用股权激励制度对本公司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激励。随着股权激励制度的广泛运用,对股权激励对象的个人所得税征收问题也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与国外相关政策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我国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现行政策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晓琴 《中国外资》2013,(6):108-108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出现了委托代理问题,理论上股权激励能缓解代理问题。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实施的时间还不长,股权激励的效果并不明显,并且还可能成为管理层谋取福利的工具。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出现了委托代理问题,理论上股权激励能缓解代理问题.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实施的时间还不长,股权激励的效果并不明显,并且还可能成为管理层谋取福利的工具.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志  吴敏 《济南金融》2007,(6):65-67
截至2006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已经接近尾声,从而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扫除了制度性障碍。为了在全流通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出台,股权激励如火如荼,将成为2007年资本市场的主题词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历程和现状,提出相应的补充性建议,以进一步完善股权激励制度,使其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发展中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5.
刘瑞 《财会学习》2016,(22):219-220
近年来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迅速推广,但安然事件等一系列公司丑闻逐渐暴露出该制度的弊端.股权激励在当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施过程中也涌现出来大量的问题,部分企业的股权激励制度已被公司管理层看作是牟取利益的工具.本文从股权激励模式及相关理论出发,进一步论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会计师》2019,(15)
文章以华为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对华为的股权激励制度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华为在不同时期的股权激励制度;其次,使用财务指标分析法对华为各时期的股权激励制度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我国未上市民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提供了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股权激励制度可以有效解决公司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但现实中激励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国内外文献的综述,研究了股权激励的效果,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优化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已有近三百家A股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加强治理的一大举措。但是,A股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实施中仍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截至2006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已经接近尾声,从而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扫除了制度性障碍.为了在全流通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出台,股权激励如火如茶,将成为2007年资本市场的主题词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历程和现状,提出相应的补充性建议,以进一步完善股权激励制度,使其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发展中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0.
股权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由于企业具体的股权结构、经营周期、风险特征、激励目标不同,企业股权激励所依据的经济基础千变万化。在企业进行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时,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综合考虑激励效果、股东期望、职工期望、法律和税务影响以及财务后果等诸多因素。股权激励设计本身的复杂性和实施中的多变性,造成了股权激励相关会计问题的复杂性。本文以我国A股计算机板块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2013年授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广东上市公司的调查情况入手,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激励制度,有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一经提出便备受关注。文章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的背景进行介绍,然后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进展,对有关股权激励的法律规章作了梳理,对学术界研究这一课题情况做了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会计师》2016,(3)
我国上市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借鉴股权激励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激励效用,有效的解决了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但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现状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股权激励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翟亚星 《时代金融》2012,(30):250+263
作为一种激励制度,股票期权是在二十世纪中叶出现的,其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委托代理的问题。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以及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实施,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制度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资本市场也越来越完善,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制度,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本文首先对股票期权激励作用机制的理论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股票期权激励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陈亦柳 《中国外资》2011,(24):100-100
股权激励制度是一种为公司经理人员及雇员提供的一种长期薪酬激励制度,是解决所有者与管理者代理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顾斌  周立烨 《会计研究》2007,98(2):79-84
目前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安排,股权激励的作用最终要落实到公司业绩增长上。本文通过对剔除行业影响后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长期效应不明显;从行业角度看,交通运输行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月1日起,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计划被要求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费用化处理,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此次会计变更对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2007年度绩效的影响,发现股权激励措施并未促进公司绩效的增长,其代理成本也没有显著降低,说明我国现行股权激励制度尚未很好解决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股权激励制度的设计目标也未能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时代,股权激励机制将成为最有效的企业激励措施.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股权激励机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旨在梳理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分析其特征和利弊,为我国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自股权激励制度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为降低代理成本引入了股权激励政策。然而,国外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起到降低代理成本的激励效果,另一方面又可能会引致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在我国亦是如此。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确实存在机会主义择机行为,并且进行深度择机的比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0.
肖芸  王烨 《时代金融》2014,(1Z):91-92
自股权激励制度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为降低代理成本引入了股权激励政策。然而,国外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起到降低代理成本的激励效果,另一方面又可能会引致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在我国亦是如此。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确实存在机会主义择机行为,并且进行深度择机的比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