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对高低通量血液透析膜清除溶质的能力进行比较。方法将医院于2010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使用F60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照组使用F6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两组患者进行每周3次的血液透析,并对透析前后患者的血尿素氮、肌酐、血磷浓度及血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后的血尿素氮、肌酐及血磷浓度均有明显下降但两组下降值差异不显著;试验组患者透析后血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高低通量血液透析膜对尿素氮、肌酐及血磷等小分子溶质的清除效果大致相同,但高通量血液透析膜对血β2-微球蛋白等大分子溶质的清除能力明显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积极预防及治疗,提高疗效,降低死亡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90例和非感染组90例,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组合并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较非感染组明显升高。结论年龄、COPD病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以及基础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及门诊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60例,按照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非感染组和感染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病原学检查、血常规)和临床资料进行记录观察,并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该对CRF透析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进行积极改善,充分透析,将原发病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对疑有感染的患者进行及时的病原学检查和CRP早期检测,以便能够大幅度提高CRF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标准组接受标准钠透析,可调组接受可调钠透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清钠浓度变化。结果标准组透析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清钠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调组患者透析后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及血清钠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心率及血清钠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不会对患者的血清钠离子浓度和心率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将9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源性再输注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内源性再输注血液透析滤过,对照组采用普通透析,比较两组患者瘙痒程度、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瘙痒发生率13.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62%(P<0.05)。观察组患者干细胞因子、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内源性再输注血液透析滤过可以有效降低瘙痒发生率,改善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近年来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血压、体质量及超虑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有助于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及治疗的更好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低通量血液透析膜清除溶质能力。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低通量透析组和高通量透析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观察对象透析前后血磷、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变化量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透析后血磷、肌酐和尿素氮清除率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高低通量血液透析均能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溶质,但高通量血液透析具有更好的效果,以及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酮症酸中毒(DKA)情况,分析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发生DKA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DKA分为DKA感染组和非DKA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发生DKA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尿WBC及尿培养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PCT≥0.5ng/L、尿WBC≥28个/ul、尿培养阳性是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发生DKA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年龄≥65岁、PCT≥0.5 ng/L、尿WBC≥28个/ul、尿培养阳性的患者发生DKA风险更高,临床工作者应加强对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DKA高危因素的识别,以便及时准确地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导致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针对性护理措施,为其临床预见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肺部感染与否分为并发感染的研究组(56例)和未并发感染的对照组(44例),对两组患者置管时间、抗生素及激素使用情况、留置胃管与否、基础疾病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GCS评分、合并伤、血清白蛋白水平、气管切开时间、机械通气、置留胃管、应用抗菌素及激素等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肺部感染存在相关性。结论脑外伤气管切开后易并发肺部感染,了解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避免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将125例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治疗条件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增加肺部感染因素的预测,针对患者潜在的问题早期采用护理干预,14天为1个干预周期。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6%,常规组总有效率为61.29%,两组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对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积极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高危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为感染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我院ICU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832例,其中90例合并院内感染设为观察组,742例未合并院内感染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有无气管插管或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高危因素。结果患者年龄、气管插管或静脉置管与否、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是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ICU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多样,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进行综合预防是降低ICU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透析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0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生存情况、发病情况以及生存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168例可以完全自理,占82.35%;16例患者不能完全自理,占7.84%;20例患者不能自理,占9.80%。其中40~60岁患者最多;透析时间<2年的患者有120例,占58.82%;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及高血压肾病患者有130例,占63.73%;123例为低保患者,占60.29%,只需要自付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逐渐增多,进行科学合理的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延长患者寿命,低保患者治疗费用大部分可以报销,减轻了低保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南京江宁区麒麟社区确诊为老年高血压的患者8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健康干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对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体重指数、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干预后均取得了一定的健康干预效果。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采用健康干预+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要将社区健康干预服务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以便促进能够真正规范化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透析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各种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本院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饮食及运动指导和心理疏导。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患者能够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结论细心观察分析透析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情绪变化,制订科学的治疗计划及护理计划,并予以实施,可消除患者的悲观恐惧心理,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延伸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高血压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伸性护理进行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6个月后,实施延伸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实施延伸性护理可明显改善血压控制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化浊方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 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充分透析并给予降压药、促红细胞生成素、叶酸、铁剂、优质高蛋白饮食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健脾化浊方。观察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结果治疗组血浆白蛋白的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亦有明显改善,MQSGA分级改善,营养状态明显好转,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健脾化浊方是治疗维持性血透合并营养不良的有效方剂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CPKP)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肺炎克雷伯菌致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均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辽源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按照其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否耐药分为CPKP组(23例)及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组(116例)。对两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临床分离的CPKP致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RKP组高血压、肾脏疾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35 g/L、尿管留置、病情危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合并感染的患者比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高于CSKP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肾脏疾病、血清ALB水平<35 g/L、尿管留置、病情危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合并感染、APACHEⅡ评分高均是导致临床分离的CPKP致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疾病的危险因素,找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感染。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析发现引发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置管时间过长、患者病情、置管的部位等。结论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明确,从而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情急剧加重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情急剧加重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并发症类型及转归,分析病情加重的原因,探讨预防方法。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26例好转,病情得到迅速的控制。两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并发大面积心肌梗死、出血倾向、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家属放弃治疗后临床死亡。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病情急剧加重的原因较多,及早治疗并对可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和观察,对于患者病情稳定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