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分析了江苏省2008—2017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状况,并根据细分的三级账户分析了出现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采用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4个指标对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内,江苏省水资源利用处于生态赤字的极不安全状态,但可持续利用程度整体在提升;第一产业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大,工业用水次之,两者占水资源生态足迹比例约为90%,是造成水资源生态赤字和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构建包括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序列方面,江西省及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在空间分布方面,赣州市和宜春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位居全省前列,其他各地级市差异较大;南昌市部分年份出现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较大,但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低,用水效率全省最高。  相似文献   

3.
分析评价无锡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基于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构建包含水生态盈亏、万元GDP水生态足迹、水生态可持续指数3个指标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ARIMA模型对无锡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8—2015年无锡市水生态足迹波动上升,万元GDP水生态足迹逐年下降,除2013年出现水生态赤字,水资源呈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外,其余年份水生态承载力均略大于水生态足迹,水生态可持续指数维持在0.55~0.66,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若维持目前的水资源利用模式,预测得2016—2020年无锡市水生态足迹逐年增加,水生态可持续指数有降到弱不可持续水平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构建包括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序列方面,江西省及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在空间分布方面,赣州市和宜春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位居全省前列,其他各地级市差异较大;南昌市部分年份出现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较大,但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低,用水效率全省最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法,计算辽宁省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水资源负载指数,对辽宁省2006—2014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辽宁省63个市县的情况,探寻各影响因素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影响特点及程度。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大多数年份,辽宁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小于水资源生态足迹,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经济发展效应和人口增长效应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起推动作用,水足迹技术效应和水足迹结构效应对其增长起抑制作用,各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水资源生态足迹呈波动下降趋势。对于辽宁省各县市,水足迹技术效应均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起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效应均对其起促进作用,水足迹结构效应及人口增长效应的作用效果依地区而异。  相似文献   

6.
1999-2008年苏州市生态足迹变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历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苏州市1999年至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大小,并对苏州市近十年生态足迹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1999~2008年,苏州市生态足迹不断增大;(2)从生态足迹的结构分析,对苏州市生态足迹贡献最大的是化石燃料地;(3)近十年来,苏州市万元GDP的生态足迹不断缩小;(4)对比发现,苏州市的生态足迹水平高于全国和江苏省,也普遍高于同等规模的城市。最后,对苏州市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徐州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徐州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栽力,分析了1993-2002年徐州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2002年徐州市生态足迹为1.53hm^2/人。生态承栽力为0.48hm^2/人,生态赤字为1.05hm^2/人,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近10年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而总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则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徐州市总体上经济发展的资源利用方式正在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但资源利用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计算与分析指出了徐州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研究区域土地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对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对武汉市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武汉市生产性生态足迹较大,碳足迹剧烈增加;可使用的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武汉市一直处于严重的生产性生态赤字,其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因此,武汉市应调整发展战略,将低碳经济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生态足迹的测算及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山东省生态足迹测算模型及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对山东省1995-2004年的生态足迹测算表明:10年间人均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4.36%;对山东省万元GDP的生态足迹指数、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等动态分析,定量评价了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山东省生态、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章丘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章丘市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进行了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发展能力、生态承载度和万元GDP的测算;章丘市生态经济系统已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发展能力和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全省和全国的水平,虽然在资源的利用效益上高于全省和全国的水平,但生态承载度却较低;今后应在合理永续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高效利用资源存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新方法。在简要介绍该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定量的研究了南京市1992-2001 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南京市生态足迹严重赤字,而且逐年扩大;根据相关性,建立了南京市生态足迹与人均GDP 、资源利用水平之间的回归模型。最后,对南京市2002-2006 年的生态足迹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生态安全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态安全现状及其动态变化为解决特定区域的生态安全问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生态足迹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人均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协调系数综合评定2009—2015年川西南高原地区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展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1) 2009—2015年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均生态足迹由1. 490 hm~2增加到1. 642 hm~2,人均生态容量逐年递减,人均生态足迹远低于人均生态容量,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态。(2)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2013—2015年,出现上升,资源利用效率开始下降。(3) 2009—2015年生态压力指数由3. 081增长到了3. 907,整体呈增加趋势,生态协调系数D由2009年的1. 260下降到2015年的1. 217。[结论]甘孜藏族自治州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远高于生态系统本身的供给能力,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川西南高原地区所承受的环境生态压力越来越大,发展的需求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较差,生态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比较了2001~2009年生态足迹变化,并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了江苏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生态足迹测度方法的理论再思考,评价江苏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发展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问题,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针对江苏省严重的生态问题,建议江苏需要进行经济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2000~200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该省的生态足迹变化过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1.539hm2增至2005年的1.948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却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1.085hm2增至2005年的1.543hm2,据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福建省2010年人均生态赤字将增至1.971 hm2,由此可见,福建省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且这种不可持续性呈逐年递增趋势;通过对福建省2000~2005年间万元GDP生态足迹计算,发现6年来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福建省的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苏省2000-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该省5年来各类土地生态足迹消费和供给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生态足迹呈不断上升趋势,生态赤字程度加剧;化石能源生态足迹大幅上升,耕地生态足迹缓慢下降;控制人口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与GIS的定西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点,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并结合GIS技术对甘肃省定西市2000年,2002年和2004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彰县在这3年中生态足迹一直小于生态承载力,土地处于绝对可持续利用范围内;其余6县区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定西市处于土地可持续利用增强态势。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居民生活用水等指标合成区域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分区数据为基础,对区域内水资源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再利用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2年期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呈上升趋势,从5.39增长到5.63;在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集约利用的因素中,干旱指数对水资源集约利用程度的提高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供水率、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重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这三个因素对水资源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生态足迹分析--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从生态学角度研究贾汪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方法:传统生态足迹法和三维生态足迹法。研究结果:11年来,贾汪区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呈现逐步增长状态;2000—2003年,生态足迹尺度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2004—2010年,生态足迹尺度超出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高度从2004年开始超过1,即当年生产性土地生产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求;2010年,生态足迹高度增长到9.89,即在当年生产性土地生产能力下,以2010年的生产方式和资源消费速度,自然系统需要经历9.89年时间生产才能满足当年城市发展的资源需求。研究结论:近年来贾汪区转型发展仍然延续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摆脱资源约束,亟需制定可持续的转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针对唐山市的社会、经济、生态、水资源系统的特点,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基于不同水平年水资源配置方案,动态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况,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生态足迹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四川省1995—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分析了该期间各类土地生态足迹消费和供给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信息熵值原理,研究了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