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指出,以放弃非货币性资产而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按《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规定确定。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根据这些规定,以放弃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而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放弃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其计量的标准。笔者认为,上述规定虽然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在以下几方面仍存在较多缺陷。一、以放弃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  相似文献   

2.
企业之间的交易除了货币性交易外,还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相对复杂,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以及其他相关规定,把握好分别在以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的情形下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了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原则,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要区分是否涉及补价进行会计处理。如果非货币性交易没有涉及补价,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非货币性交易损益。如果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补价,则不区分支付补价与收到补价分别进行会计处理。按照税法规定.非货币性交易都应该视同销售处理。在新准则中,规定非货币性交易在资产置换中产生的差额收益不能计入企业利润,只能算做是资本公积金。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财政部进行了修订;与此同时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二对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都作了一些新规定。笔试对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谈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以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不同 ,区别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 ,在将非货币性资产分为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的基础上 ,将非货币性交易分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和非同类非货币性交易。由于《准则》对非货币性交易中相关的税务处理只做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现本文仅对非货币性交易中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在结合税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试作探讨。《准则》规定 ,对于非货币交易中发生的增值税 ,应区别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如果 ,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是存货 ,则有关的增值税应分别计入“应交税金—…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于1999年颁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旧准则”)。实施不到一年,财政部就对旧准则进行了修订,并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入、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因此新旧准则的变动主要体现在对换入、换出非货币性资产计价及相关损益确认的规定有所修改。 一、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的新旧对比 (一)非货币性交易中未发生补价① 新准则一律以换出…  相似文献   

7.
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初探兼论《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非货币性交易》(征求意见稿)○中南财经大学贺雪华蔡琦梁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企业间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易。它主要涉及企业间的物物交换,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交换,债权、股权的交换等。对于非货币性交易,在...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及《企业会计制度》关于非货币性交易应确认的损益计算公式有二: 其一,不涉及相关税费的情况下,应确认的损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1) 其二,涉及相关税费的情况下,应确认的损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交的相关税金及教育费附加=(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相似文献   

9.
企业资产评估结果的会计处理,应以《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资产评估结果确认通知书》为依据,按照企业(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调整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评估的资产一般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根据有关规定,资产重估确认价值与原账面净值的差额要计入资本公积金。下面分别介绍其评估结果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下:一、固定资产评估结果的会计处理方法。按照有关规定,企业实行租赁经营、股份制改造等,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井经确认价值后,要调整有关账户。调整时应以评估基准日的账面价值数与验证确认的…  相似文献   

10.
非货币性交易中增值税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非货币性交易中增值税进、销项税额的不平衡问题。《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对于非货币性交易中发生的增值税应区别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如果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是存货,则有关的增值税应分别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或“应交税金——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补价方应按如下公式计算确定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确认的损益: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2005年2月修订的并于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7号——非货币性交易资产》(以下简称为新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原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相比,主要的变化是增加了商业实质的概念;适用的范围不同;换入、换出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基础不同;交换损益的计量不同;同时换人多次资产的分配基础不同等。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会计制度》对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中应确认的收益的计量方法及其解析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进行非货币性交易核算时,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A资产入账价值。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按下列公式确定:  相似文献   

14.
张红 《山东审计》2002,(6):23-24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对于企业股权投资规定存在许多差异,依照会计制度进行的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与依照税法处理有所不同。本文试对两者差异进行比较。一、企业以部分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处理不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应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1.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1994年财政部的立项探讨到1999年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颁布以及2000年1月1日起全国企业的全面实施再到后来的不停修改而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直对非货币性交易的规范化起着积极引导作用。一方面,新准则的推出规范了非货币性交易,促进了非货性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新准则中对于非货币性交易的一些判定变得复杂。文章就非货币性相关准则在会计处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非货币性交易中增值税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非货币性交易中增值税进、销项税额的不平衡问题。《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对于非货币性交易中发生的增值税应区别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如果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是存货,则有关的增值税应分别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或“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但是,在现行会计实务中,由于一般纳  相似文献   

17.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进行的交换。它不同于企业发生的一般交易行为,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进行了第二次修订(1999年财政部颁布了,2001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新发布的准则使非货币性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发生了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对于企业股权投资规定存在许多差异。本文试对两者差异进行比较。一、企业以部分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处理不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应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1.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初…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补价方应按如下公式计算确定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确认的损益: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应确认的损益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补价 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  相似文献   

20.
一、追溯调整与递延税款《企业会计制度》(简称新《制度》)发布后,财政部又印发了《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制度〉有关政策衔接问题的规定》(财会[2001]17号),规定企业施行新《制度》时,对应补提、增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前年度发生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事项进行追溯调整。企业施行新《制度》前账面上存在的开办费、待处理财产损失等,按财政部文件和《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简称《变更更正准则》)的相关规定,也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实践中,追溯调整核销前期费用损失(包括按预计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