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面对当代中国城市政府体制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的问题,文章试图从理论、模式、职能、机构设置、层级设置、法律法规等方面,为我国城市政府体制的创新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与按政府专业管理职能设置政府机构的“小部制”不同,大部门体制是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设置政府机构。大部门体制是一种大职能、宽领域的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魏杰 《经济师》1993,(3):4-8
<正>我国的政府体制是按照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设置的。其特征是政府直接控制企业,并同时也直接控制了居民的经济行为。因此,我国按照计划经济设置的政府体制是从根本上排斥市场的,市场应有的调节作用被政府所取代。经过十余年的改革,我国按照传统计划经济设置的政府体制虽然已发生了变化,但从总体上看,还是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因此,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改革政府体制,形成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的政府体制。如何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改革政府体制?我们认为,改革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缩小政府规模,二是调整政府机构,三是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的4次政府机构改革,都是侧重于从横向调整政府的部门设置,但却没有从纵向减少政府的层级设置。而目前我国“地区”一级建制逐渐演变成了实体型政府,其工作重心也转向城市建设与市政管理;过去由议事、决策、行政、司法、财政为一体的县级行政体系被肢解,逐渐形成了“双重衙门体制;”乡镇政府又长期处于责任大、权利小、效率低的被动施政状态;村民自治也一直受到了地方行政权力的制约,且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结果是造成乡村社会出现了管理上的“权力真空”。因此,中国下一步应按“撤地、强县、精乡、实村”的整体改革思路,撤消“地区”建制,强化县级政府功能,精简乡镇的政府机构和人员,充实村民自治必要的经费供给,建立和完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国情的地方行政体制和农村公共财政制度,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政府规制体制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满足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为目标,依照政府规制法律规范设置和运行的政府规制的体系结构,是政府规制运行的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的工具系统。政府规制体制包括政府规制法律规范和政府规制主体构成两个基本构成要素。政府规制体制的运行机制一般包含决策机制、执行机制、救济机制等多个系统,这些系统是不同政府规制体制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武金琢 《经济论坛》1999,(11):41-41
随着农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运作环节紧密连接,正在朝着经营一体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原来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设置的与农业相关的政府机构,已不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管理机构的改革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一、市场农业要求实行农业经营一体化。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运作环节,是由不同的经济主体来完成。其中,农产品的生产由农民来实现;农产品加工由加工企业来实现,而且多数加工企业设在城市;农产品的流通由国合商贸部门的销售企业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既给地方政府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同时也带来了公共产品商品化问题。基于复式预算无可比拟的优势,该文从复式预算视角出发,利用公共产品理论分类城市基础设施,并将其纳入不同的政府预算:纯公共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纳入公共预算;私人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既可以推向市场,不纳入国家预算管理,也可以将其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纳入专门预算——财政投融资预算。通过以上制度设计,期望科学地改革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同时也为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公共事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外部制度安排上,都仍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如何通过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打破政府及公共部门对城市公共事业的行政性垄断,将城市公共事业真正融入到市场经济体制之中,改善城市公共事业投资及生产经营的外部制度环境,提高城市公共事业经营效率,仍是理论研究和制度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工商银行在机构设置上是按行政区划实行总行、省行、市行三级管理,县、区支行直接经营的体制。这种“倒三角”式的管理模式,机构设置采取上下对口,即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落后地区,城市还是农贸集镇,都要层层设置机构,城市行是行政管理机关。尽管网点众多带来金融覆盖面广、方便客户的优势,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方不具备全面开办业  相似文献   

10.
政府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直接决定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兴衰。新中国成立初期 ,“均衡布局”政策和“重工业优先”战略 ,促使资源型城市迅速发展起来 ,同时积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有矛盾。经济转轨时期 ,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 ,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又大大减弱。对资源型城市的市场补偿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同时缺位 ,导致这些区域陷入了严重衰退。我国政府应该借鉴德、法、日、美等国在资源型地区复兴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正确发挥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作用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户籍管理本质上属于民事登记和人口动态统计的一部分。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以严格限制公民自由迁移和设置城市准入资格为鲜明特征, 是政府发展经济和调控社会的政策手段。改革开放以后, 户籍制度在限制人口迁移方面有所松动, 但户口归属仍然是城市外来人群的隐痛, 并成为影响社会分层的隐性力量。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一直与社会公共产品的分享体制有紧密的联系。户籍改革与社会公共产品分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户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应有相应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从国外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看,在公共领域引进市场机制并完善政府监管是最基本的措施。探索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的重点,应是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通过政府转型的实质性突破,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13.
彭冲  汤二子 《财经研究》2018,(6):94-108
分权体制框架下地级市政府在制定医疗卫生支出决策时往往会受到相邻城市相关策略的影响,从而引发城市间政府卫生支出的策略互动行为.文章选取了2007?2013年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了分权体制下地市级政府卫生支出的策略互动行为,并揭示出财政分权及其城市间空间策略互动对政府卫生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市级政府在政府卫生支出上存在显著的互补型策略互动,这种效应在地理距离相近的同省区城市间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分权促进了政府卫生服务供给;而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地市级政府间财政分权的策略互动对政府卫生支出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较好地解释了政府卫生支出比重徘徊不前的原因.由此,积极利用竞争、激励机制以及实现财政体制安排的优化变革来引导政府的卫生服务供给将是重要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绩效预算的推行需要相应的管理体系与之配套,从绩效预算委托代理的实质看,管理体系需要在权力机构、政府和行政机构合理设置权限。我国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的独特性,要求结合我国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预算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偏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的主导性政策选择.本文基于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史,把政府行为置于研究的中心,理解城市偏向经济政策演变的内生机制.研究表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偏向是政府赶超的必然结果,而转型经济下的城市偏向则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的必然产物.持续的城市偏向导致累进的社会成本,从而为政府的政策调整提供契机.一个简单的两部门模型用于刻画政府主导下城市偏向的内生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16.
古炳玮 《经济师》2013,(12):58-60
开发区一般采取管委会体制模式,容易形成人大预算监督的薄弱环节。现行管委会"监督"、市本级人大监督、设立一级政府或由城区监督的模式各有优缺点,原因在于行政体制与财政体制不一致、思想认识滞后、预算制衡机制不够完善等。应当完善人大机构设置、因地制宜选择预算监督模式、完善监督程序,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彭鹏 《经济师》2013,(4):217-218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创新政府投融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持续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打破城市建设资金瓶颈,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体制,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步入了城市建设与投融资管理协调并进的的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对城市水务业民营化的规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政府规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对水价的规制不合理、政府职能转变不及时、规制机构的设置不明确、对规制主体的规制不到位、多方信息不对称等。政府需要在法律层面、规制机构层面、被规制机构层面、多方参与主体层面进行改进,以便通过政府的科学有效地规制,实现城市水务业民营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国外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看,在公共领域引进市场机制并完善政府监管是最基本的措施。探索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的重点,应是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通过政府转型的实质性突破,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20.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利用外资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拓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和城市自筹以外的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入外资,是弥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进一步鼓励外资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新型投融资体制,创新投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