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与中国传统化中的天、家、义以及持续发展、修养、合作的观念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的分析,得出学习、借鉴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与中国传统化精华,是时代的需要;启发、影响中国当代的企业家形成中国的企业化,是企业的要求;推动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与中国企业化的交流,是历史的重任三点结论。  相似文献   

2.
蒋云 《新智慧》2004,(9B):58-59
一、日本的化背景 我们知道,日本化在世界化区域概念上属于东方化。东方化广义上泛指欧洲以东的化,狭义上是指中国化和印度化。日本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中国化的输入运动,尤其是公元7世纪的“大化革新”,中国传统化被“批量”引进到日本。到了近代,日本又提出“明开化”,引进西方化,这样西方化又融会到日本的传统化之中,构成了人们现在所称谓的“日本化”。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化要走向新的辉煌,必须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在汲取传统化精华的基础上,借鉴外来化的优秀成果,在广泛的化交流中,丰富和发展我们化成果,以促进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程充满了艰辛,传统化的弊端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之路的绊脚石。但化的变迁是非常因难的,所以化的建设一方面要充分研究利用中国的化传统,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新化。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方化的扩张与非欧民族传统化的现代化转型是近代东西化冲突的产物。而印度可谓是近代遭受西方化渗透和冲击最早且持续时间最长、影响也最为深远的亚洲国家。本力图以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为理论指南,通过对以基督教化为核心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商业——工业明与以印度教为主的印度传统化之间的冲突、碰撞及其交融的某些层面的历史考察,来探寻和揭示印度传统化趋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6.
试论企业文化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化作为一门成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存在着一个与中国传统化相融合的问题,客观地看,中国传统的本土化与企业化还是存在许多结合点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将其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7.
中美企业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美企业化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美国企业化建设的最大特点是效率优先,倾向于硬管理,中国处于快速的社会变革中,企业化建设还有待发展成熟,应注重学习和借鉴美国企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充分发掘和吸纳我国传统化的精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化。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中华民族传统化绵延不绝的重要因素。弘扬优秀传统化,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文化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的家族企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平均寿命很短,迫切需要先进管理 思想和方法的指导。本拟从家族企业化构建角度探讨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对家族企业化的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家族企业化的构建应树立长期培育的科学理念,优秀的家族企业化应与企业多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远景一致,家族企业化构建应突出个性特征,家族企业化构建应寻找与中国传统化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思想遗产是中国传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发展规律,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修养,达到教育和教养的双重目标。中对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夏江宁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6):120-121,125
文章从温庭筠《商山早行》一诗入手。对诗中所涉及的“檞”字与“槲”字之争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结合植物学、音韵与训诂学的方法对其是非正误进行较全面的考证判别,以求还其诗歌以本来之面目,同时亦对今世“檞”、“槲”二字混淆误用现象进行了适当纠正。  相似文献   

14.
易堂九子是明末清初重要的士人群体。他们的文法理论构成其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唐宋派和桐城派相比,易堂九子的文法理论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与明末清初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他们主张由规矩到神明,既是易代之际立言的法则,又针对有明一代的模拟文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斯密的理论假设,市场经济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其本质特征是理性"经济人";另一个是管制市场的政府,其角色定位有如"守夜人".无独有偶,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司马迁也将社会上活动的人描述为"两者":一是社会经济的活动者,他们都是忙碌奔波的"利者";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即政府,其理想角色是充当一个顺应社会经济自发发展的"善者".斯密的"两个人"假设与司马迁的"两者"描述既有同工异曲之妙,又有交相辉映之趣.比较二者,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这个民族世世代代劳动、智慧的结晶,“和”、“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点子都能变成金子的.在与人的交谈和讨论中,在独自沉思的过程中,在认真细致的阅读中,都有可能在脑海里突涌出无数个想法和创意.但这些想法和创意仅存在脑海里是不够的,不把它贯彻执行下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一个人在梦中神游万里,醒来时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一直躺在床上做梦而已.……  相似文献   

18.
在降低库存、节约成本方面,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对库存管理,取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很难解决库存本质问题---战略性库存控制。随着这些方法的运用,深入分析库存,便会发现库存实质上是企业综合管理问题。一些数学模型和算法虽然能辅助库存管理,但只是单纯地为了解决库存而进行库存策略的运用。真正的"零库存"是企业间、企业与外部环境间、企业内各部门之间无缝对接的结果。在"合作、共赢"取代"竞争"的今天,基于"工作流"的库存管理,更能解决传统的库存方法无法解决的库存问题,更能帮助企业实现"零库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毕生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为己任,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目睹社会处在大动荡、大分化、大组合之中,他满怀修齐治平的理想,鼓吹仁义,推行礼教,一面深入实际作社会调查,一面培养推行理想的政治人才,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他二重性的理论素养、政治主张和生活作风。他的学说与事业闻名世界,本人被誉圣人。然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高喊打倒孔家店,到文革至于极点,对孔子的评价其实各执一端。按历史唯物论试图实事求是地辩证孔子的思想核心,还其本来面目,以此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对“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若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各项工作都要以“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的科学观的统一,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首先是尊重和依靠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和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规律。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新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用生产力分析思维模式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