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从农业产出剩余—人口变化—资本积累三者相互作用的角度讨论了一国从马尔萨斯贫困陷阱转向现代经济增长的一般过程,拓展了Galor等人近年来发展的统一增长理论,在此基础上对近代东西方经济发展的大分流和二战后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成果的差异进行解释.人口变化和资本积累是理解这一过程的关键,农业生产剩余的出现带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资本增加带动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同时人口的增长也在不断接近农业生产约束.只有在人口数量突破农业产出约束前保持人均收入快速增长,使人口增速及时降至转折点,一国才能顺利转为现代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人均收入的高水平均衡,否则将会陷入经济内卷化.新中国成立后实施资本积累的工业化政策、农村改革和人口政策,是推动我国顺利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因素.产业发展政策的差异对应不同的资本积累和人口转型速度,是导致二战后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重大革命性技术与经济危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开始冲击全球实体经济,经济危机再次出现。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利用"马尔萨斯陷阱"学说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别从人口增长和国民收入的角度来看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目前经济危机的源头做了深入的分析,从而论证"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重大革命性技术未能适时出现并广泛应用"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研究进行梳理,明确中等收入水平的划分,从增速下滑、收敛乏力和增长分化等角度,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不同界定及其争议;归纳人口结构、资本形成、技术进步、宏观经济政策、外部环境等因素对陷阱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制度层面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思路;揭示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事实与理论逻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伊懋可教授,英文名叫马克·艾温 (Mark Elvin),澳洲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前亚太历史学部主任,也是澳洲亚太研究的一块牌子。中国人恐怕不会起象“伊懋可”这样怪怪的名字,笔画参差不齐不说,签名也不大方便。在我临回国前的一周,终于在我的办公室里见到了这位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了差不多一年的知名史学家。我本不敢劳动大驾,可他说,亚太研究院所在的库姆斯大楼 (Coombs Building)结构复杂,走廊弯弯曲曲,不好找,坚持要到我的办公室接受访问。碍于面子,我忍了很久终于还是没问他为什么起了“伊懋可”这么个奇怪的中文名,但我得承认…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应用动态门槛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多重均衡现象。当人均收入低于1007元时,存在着经济增长障碍,经济处于低水平陷阱;一旦突破低收入门槛,在同一的收入状态里省区经济增长率趋向收敛。然而,由于较高收入状态的省区收入收敛速度快于较低收入状态的省区,因此,我国富裕省区与相对落后省区的人均收入差距还在不断扩大;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增长极限,不存在高水平陷阱现象。  相似文献   

6.
彭方平  王少平吴强 《经济学》2007,6(4):1041-1052
本文首次应用动态门槛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多重均衡现象。当人均收入低于1007元时,存在着经济增长障碍,经济处于低水平陷阱;一旦突破低收入门槛,在同一的收入状态里省区经济增长率趋向收敛。然而,由于较高收入状态的省区收入收敛速度快于较低收入状态的省区,因此,我国富裕省区与相对落后省区的人均收入差距还在不断扩大;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增长极限,不存在高水平陷阱现象。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现已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从我国经济、人口、生态资源、收入分配、社会环境以及国际环境来看,我国面临着种种挑战。故当前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出现的特殊表象以及拉美国家掉入陷阱的原因,并以成功迈过陷阱并位于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为参考系,指出我国须解决好综合性问题,协调好各类矛盾,才能实现发展,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8.
中国跨越     
《资本市场》2012,(10):29-33
<正>其本质是经济增长"中等收入陷阱"诱因吉林大学教授纪玉山:一个经济体的持续运行是由其实施的战略、经济运行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产业结构特征.收入结构特征、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都使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浙江财经学院教授周冰: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各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陷阱和障碍,几乎都是与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错误认识和排斥联系在一起的。其中,特权因素会直接导致两方面的社会经济后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媒体日趋产业化、市场逐步开放、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做大做强,我国大众媒体对规模经济的追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从规模经济的内涵出发,简要阐述了大众媒体规模经济的理论上的可行性,重点分析了影响我国大众媒体规模经济的各种陷阱,包括内在陷阱和外在陷阱,以期通过对规模经济陷阱的认识来推动和实现我国大众媒体的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0.
现有文献以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原因与解决机制为核心形成两种基本视角:一是,以制度经济学为代表从突破制度约束刚性的视角指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解决需要形成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高品质制度体系;二是,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代表从摆脱增长机制锁定的视角,寻找增长与跨越的内在驱动。此外,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经验分析亦占有很大比重,指出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人口红利与城市化、制度机制调整是成功跨越陷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是否已经迎来刘易斯拐点,以及中国人口红利拐点何时到来的讨论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文从二元经济视角、人口转变视角、收入分配视角分析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拐点、库兹涅茨转折点之间的关系,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是否存在大幅度下降及农业工资率是否存在大幅度上升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并未进入刘易斯拐点;虽然中国面临人口红利的结束,人口转变优于经济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劳动力的短缺;只要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就会抵消人口红利拐点到来的负面影响.文章最后对中国是否存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郑绪涛 《当代经济》2017,(36):124-125
随着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上升,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推动作用逐渐消失,现有理论与经济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需要人口红利型增长转变为生产要素驱动型的模式,人口红利型增长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转变模式是保持经济长期关键,也是从中等收入陷阱跨越高收入经济的关键,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进步才能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以经济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来自韩国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后,经济增长失速的现象。许多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美国水平的20%~40%之后,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韩国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少数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民营经济的创新投资激发了技术创新热潮,快速的技术创新推动了韩国生产率的提升,缓解了工资上涨的压力,使韩国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文章重点研究了韩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转型历程,并力图为中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现代化进程的不同时期,从理论上厘清了消费思想演变与经济发展阶段变迁之间的内在逻辑:工业化初期减少消费促进资本积累以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资本所需,鼓励消费以助力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在工业化中、后期初现端倪,资本的不断积累避免了“马尔萨斯陷阱”的发生;后工业化时期高质量发展更为重要,消费升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推动经济发展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国应在巨大的人口规模中挖掘并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并利用人口结构快速调整的契机,以消费层次的梯度升级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由此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学界出现泛用"中等收入陷阱""比较优势""人口红利"等西方发展经济学话语的现象。学界批判地借鉴和汲取现代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某些有用因素本无可非议,但西方发展经济学除部分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激进主义学派理论外,其主流理论受到新古典主义的巨大影响,具有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和辩护性等弊病,如果不加分析地照搬,势必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产生误导。其实,"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只是对一定范围的经济现象所做的比喻;"比较优势"战略是搬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原理,把它扩展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而泛用"人口红利"概念撇开了社会生产关系,片面分析人口供求现象及其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只有自觉坚持唯物史观指导思想,维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权,才能防范资产阶级经济学非科学话语的泛用,保证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市化悖论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化人口生产方式与社会整体发展不协调,社会角色转换与相应政治权利缺失,国内经济一体化与社会文化排他性,农村社会转型与公共产品供给缺失等."拉美陷阱"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启示作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肖丹丹 《时代经贸》2013,(4):136-137
结合我国的人口红利和劳动力供求现状,本文从劳动力资源角度分析了我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剖析了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外部效应及其在缓解结构性失业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并指出创新型人力资本和教育培训投入为规避潜在的“中等收入陷阱”提供7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经济不平等的角度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给出了一个理论解释。本文的模型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平等对经济的影响不尽相同。在经济起飞阶段,财富集中促进社会物质资本积累,有利于落后国家逃脱贫困陷阱。但是,过度的不平等剥脱了穷人物质投资的机会,形成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第一类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第一类中等收入陷阱之后,过度的不平等限制穷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先进生产部门无法替代落后生产部门,最终形成第二类中等收入陷阱。当穷人有能力积累人力资本后,经济不平等便不再重要,经济最终将收敛于高收入水平阶段。  相似文献   

19.
贫困陷阱理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陷阱理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理论。它的第一次大讨论始于20世纪中叶,发展经济学界对“贫困恶性循环”的大量研究。近年来,随着新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以及计量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贫困陷阱研究再掀高潮。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寻求贫困陷阱产生的微观基础及其作用机制、验证贫困陷阱的存在性和探讨摆脱贫困陷阱的路径选择。本文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代表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通胀预期陷阱的生成机理是货币当局与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博弈。本文运用理论模型对承诺解、欺骗解、均衡解、陷阱解依次进行了演绎推论,通过经典函数找到了通胀预期陷阱区。本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近年来共有三个连续型与间断型的通胀预期陷阱区域,这说明我国公众的通胀预期在短期是学习型适应性预期,在长期属无偏性、有效性的非完全理性预期。公众通胀预期非稳定性和周期性波动是一种常态,但基本上处于可控状态。中国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问题存在但并非显著,超常经济增长冲动、政绩导向和投资增长是通胀预期陷阱的宏微观主导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