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构建和完善多支柱的养老金制度体系是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立足于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具体实践和未来走向,专业性养老保险公司应合理定位,积极介入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给付,谋求参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充当企业年金基金的法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并致力于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致力于农村养老保险市场开拓。  相似文献   

2.
周磊  姜博  王静曦 《保险研究》2015,(2):105-116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的全国基线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分位数回归论证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在是否参加新农保决策中不存在逆向选择问题,而在新农保参加档次的选择中存在着显著的逆向选择问题,即预期寿命越长越可能购买新农保的最高档。新农保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可能增大个人账户基金缺口,影响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在政策改进过程中应该探索建立个人账户统筹基金,优化保险合约设计,强化新农保分散社会养老风险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范国内人口老龄化,各国社会保障基金制度财务危机、支付危机日趋凸现,欧美国家养老保险改革传统思路受阻,而智利、哈萨克斯坦的基金个人账户式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却举世瞩目,两国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和投资资本市场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在现行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应该建立完善的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模式,通过有效的投资运营来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4.
杨斌  丁建定 《保险研究》2012,(6):110-118
依据平均余命可以测算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超支月数,由个人账户超支月数可以判断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给付期的合理性。通过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超支的测算,发现中国城乡居民平均余命延长导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存在超支,并且个人账户超支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的特点,说明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给付期设计不合理。建议按照平均余命设计差异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给付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下的"现收现付"制和"统账结合"制的个人福利水平进行经济模型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将"现收现付"制改为"统账结合"制实际上是对个人福利水平的降低;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大,现阶段"现收现付"制在我国仍具有存续条件。借鉴国外的经验,积累制将成为将来较优的选择,因此需要对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多元化投资以提高个人账户收益率,从而使公民福利水平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下的"现收现付"制和"统账结合"制的个人福利水平进行经济模型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将"现收现付"制改为"统账结合"制实际上是对个人福利水平的降低;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大,现阶段"现收现付"制在我国仍具有存续条件。借鉴国外的经验,积累制将成为将来较优的选择,因此需要对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多元化投资以提高个人账户收益率,从而使公民福利水平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账户收益率与基金收支不平衡风险当前不少学者认为,由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行的是完全积累制,因此具有自我平衡的功能,个人账户的收益率多少不会影响其收支平衡。其实不然,由于我国当前设定的基本养老保险目标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其中个人账户由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的个人缴费和企业缴费的一定比例组成,其余的企业缴费和一定的财政拨款计入统筹基金.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事务完全由政府统一管理,由政府垄断经营,并且在具体的基本管理上实行"属地负责、属地所有",即由各省级政府部门实际负责基金的管理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杨雄 《时代金融》2013,(12):15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加快建设城镇化的步伐,而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要劳动群体,兼具农民和工人两种身份,他们的户口是农民,没有享受到城镇职工享受到的各种福利,但是他们却是在城市里生活、工作,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却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权利,他们逐渐被沦为城市的边缘人。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的一个社会问题是中高收入者退休后的退休金与他们退休前的收入相比,落差过大。发达国家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用个人所得税递延的政策,鼓励中高收入者在退休前为自己“筹措”补充养老金。鉴于此,中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千呼万唤终于要正式出台了。所谓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在一定比例之内,可以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时再补缴个人所得税。这种政策的核心,就是鼓励在职员工为自己缴纳补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相似文献   

11.
刘澍 《吉林金融研究》2012,(3):13-17,36
本文针对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困难、城乡养老保障水平低、城乡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和财政支持差别大等问题,提出了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多渠道筹集、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差别以及健全法律制度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民工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制度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新农保"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实质上是解决人口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职业之间流动所产生的问题,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实质上是新制度如何增强失去传统保障形式的特殊群体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于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我国各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碎片化试点"等特征。建立健全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相结合形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路径和实现步骤主要包括:将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制度由现收现付模式改革为"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固定工作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整合为城乡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大新农保、城居保制度的整合力度,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运作;在此基础上,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公务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为国民养老金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养老保险城乡制度衔接任务也颇为紧迫。本文通过介绍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解读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暂行办法,最后找出《办法》中的漏洞并加以简要分析,最终提出宏观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商业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补充。目前正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海南省面临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家庭和土地养老功能弱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滞后以及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缺失等问题。本文主要对海南省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根据海南省独特的农村地区经济和环境现状提出发展海南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应遵循的原则及具体策略,对完善海南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国际旅游岛建设和谐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以缴费型的第一支柱为主体、统账结合和城乡差距明显的现实,决定了将现有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制度中基本养老金确定为最低养老金,将城乡最低养老金按照不同的速度逐渐调整为统一的最低养老金并使其覆盖全体老年人,就成为了中国统一最低养老保险的现实路径。要实现统一的最低养老保险,就要在待遇端构建城乡基础养老金的调整及统一机制,在缴费端优化统账结构并构建中国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减免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依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考量社会养老保险“多轨制”对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养老保险“多轨制”通过缓解收入风险、健康风险与风险厌恶程度等,影响家庭股票市场参与;家庭净资产水平和信任水平异质性,影响家庭股票市场参与差异。其中,参加企职保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促进家庭股票市场参与显著,参加城乡居保影响不显著。鉴于此,应进一步整合社会养老保险“多轨制”,提高城乡居保的养老保障水平,充分发挥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安徽省当涂县202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当地的实施情况和农村居民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养老金管理方式基本认可,参保率很高;农村居民参保后的生活有一定程度改善;基层组织对该政策的实施还算顺畅,但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传统的老年照料模式,家庭照料在欠发达农村地区正受到“少子化”和人口流动的冲击。与此同时,受制于“欠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福利照料模式和市场照料模式发育不良。一些地方尝试的“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等模式往往存在“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或可持续性差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发展类市场性质的“互惠养老”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政府,村民自治组织,提供养老服务的村民,接受养老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人;参与各方因各有所“图”而结合,各有所“为”而促进机制可持续运行,最终达到各有所“获”的制度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地区养老金缺口出现以来,养老保险的区域均衡发展备受各界关注。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进出发,以2007-2016年31个地区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区域基尼系数等指标度量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并运用FGLS实证模型探究养老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整体偏低并存在区域差异,而提高政府对社保和就业的财政支出力度有助于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因此,应提高统筹层级并通过财政政策调节区域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