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婷 《云南金融》2011,(6X):171-171
统计套利模型是基于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建立起来的,在对历史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估计相关变量的概率分布,并结合基本面数据对未来收益进行预测,发现套利机会进行交易。统计套利这种分析时间序列的统计学特性,使其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实践方面广泛应用于个对冲基金获取收益,理论方面主要表现在资本有效性检验以及开放式基金评级,本文就统计套利的基本原理、交易策略、应用方向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马子舜 《新金融》2015,(7):53-59
分级基金在设计上借鉴了结构化产品的分级理念,通过对基金净资产的分解,将基金份额分成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子份额,以满足投资者差异化的投资需求。本文将从结构设计和条款特征等方面对分级基金的投资价值进行全面解析,实证研究分级基金折溢价、杠杆、折算套利机制与机会,并通过模拟交易在真实环境下测试套利策略的运行情况。实证研究发现,目前市场中较为活跃的融资型分级基金大部分存在溢价交易,但由于溢价套利涉及到的相关交易成本较高,加上套利过程中母基金净值波动风险并不能完全通过股指期货进行对冲,因此高频套利的alpha收益并不显著,且净值回撤较大。另一方面,实证发现通过预测上折而建立的B份额事件套利单次收益高达30%左右,鉴于目前市场中有相当部分的分级基金处于潜在的上折触发期,建议重点关注上折套利机会。  相似文献   

3.
统计套利是一种基于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而建立的套利策略:通过在资产的历史交易数据中寻找价差的变化规律,然后由计量模型进行模拟并预测未来价差变化,设定交易及止损阈值,由计算机程序根据市场的实时信号发出交易指令获得套利收益。本文主要介绍了时变GARCH模型、Ornstein-Uhlenbeck过程、Kalman滤波模型等较常用的动态统计套利模型,并在最后总结了统计套利的最新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4.
冯佳  祝锦波 《时代金融》2015,(8):124-125
统计套利是基于统计方法,构造金融资产投资组合,挖掘套利机会以求获得投资组合的市场回报。把协整统计套利方法引入分级基金和股指期货的期现套利交易中,分析分级基金组合(SFS)和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高频数据之间的协整关系,利用价差模型配对套利的损益发掘分级基金和股指期货的套利机会,结果表明分级基金和股指期货之间存在统计套利空间。  相似文献   

5.
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压榨利润套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利用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压榨利润,对大商所大豆、豆粕和豆油之间的跨品种套利交易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套利机会:利用压榨利润20日移动平均线的交易策略多头套利和空头套利收益显著为正,但利用5日移动平均线的交易策略只有空头套利交易收益显著为正,两种情形下,空头套利交易收益平均大于多头套利交易。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检验上证50ETF与沪深300股指期货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确定了套利交易期望收益最大化的最优触发点,确定了套利边界,从而构建最优的统计套利策略。对样本期和样本外数据利用前文所构建的最优套利策略来进行模拟交易,检验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统计套利策略是国外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成功运用的策略,它的实施能为投资者带来了巨额低风险收益,而在我国还处于将起步阶段。文章从统计套利定义、原理、策略及其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应用基础等方面做了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8.
统计套利策略是国外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成功运用的策略,它的实施能为投资者带来了巨额低风险收益,而在我国还处于将起步阶段。文章从统计套利定义、原理、策略及其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应用基础等方面做了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9.
保本基金能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和套利,还可适当进行方向性的交易,通过参与股指期货可以形成不同的风险收益比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做空机制的引入使得投资者不再局限于单向做多的策略,而是可以通过套利对冲,获得稳定的收益。本文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可行的几种套利策略,包括期现套利策略、统计套利策略、定向增发套利、大宗交易套利以及并购套利,对多策略套利方法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统计套利的概念,对沪深300股指期货IFLX0、IFLX1合约,通过ADF和EG两步法检验其平稳性和协整性,利用统计套利的方法发现价差稳定性及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研究成对交易方法下套利机会存在的可能性。选取2010年4月16日至2011年3月31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计算模型下套利收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统计套利的概念,对沪深300股指期货IFLX0、IFLX1合约,通过ADF和EG两步法检验其平稳性和协整性,利用统计套利的方法发现价差稳定性及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研究成对交易方法下套利机会存在的可能性。选取2010年4月16日至2011年3月31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计算模型下套利收益。  相似文献   

13.
钟磊 《云南金融》2011,(3X):109-109
程序化套利交易是海外一种成熟的投资方式,与单向的投机交易相比,套利交易的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更为稳定,非常适合资金量较大、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本文以上市不久的股指期货为例,从实战角度对比各种套利模式,对程序化套利交易做了初步的探讨,并给出相应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程序化套利交易是海外一种成熟的投资方式,与单向的投机交易相比,套利交易的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更为稳定,非常适合资金量较大、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本文以上市不久的股指期货为例,从实战角度对比各种套利模式,对程序化套利交易做了初步的探讨,并给出相应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ETF基金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5种不同的ETF基金套利交易模式,并认为在二级市场上,通过融资融券建立ETF-ETF套利组合是适合普通投资者的套利模式.本文以上证50ETF、上证180ETF为例,在分析其标的指数收益率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上证50ETF、上证180ETF套利组合的方法,使用国泰安数据库相关数据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该套利组合获得正利润的结论.最后,论文指出了在二级市场建立ETF-ETF基金套利交易的模式存在基差风险的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在全球证券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下,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实现了不俗的业绩表现。文章介绍了ETF的交易特点及套利机制,并以我国ETF的市场表现为基础,以ETF套利机制及其对ETF定价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选取了金融危机前后两个阶段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我国ETF的套利成本进行估算,初步确定了我国ETF的套利区间。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得出,我国ETF市场上仍有套利机会,即ETF折溢价水平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最后,本文对我国ETF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国债期货市场活跃度与交易量稳步提升的现实基础上,本文探究国债期货跨期统计套利策略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在投资实践中发挥最大效用。首先基于协整理论构建套利策略,回测结果显示在头寸较少时能够取得有效的正向收益。针对收益进行阶段性分析后可知,跨期价差的平稳震荡有助于实现收益最大化,而价差的趋势运行则会降低胜率。为提供策略择时思路,针对跨期价差进行理论定价分析,并从理论与实际交易结构两大层面探究影响因素,最后基于历史视角结合价差的显著趋势行情验证上述影响因素在实际判别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套利在金融领域尤其是在西方比较成熟的市场是一种主流的投资方式,在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领域中,利用统计方法制定统计套利策略,相关的实证研究正逐步兴起。本文尝试使用一个比较适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回归,并将不同的股票筛选组合成由包含三支股票的证券组合和一支目标股票构成的资产组合,再采用AR-GARCH模型对中心化的价差序列进行拟合,并得到以2σ为交易信号的最优阈值,从而得出能较为稳定地获得收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2007-2009年3年的时间里,中国股市经历了过山车似的行情,由于我国股市一直以来缺乏做空机制,广大投资者损失严重。ETF基金作为一种交易型指数基金,凭借其在一级、二级市场上的套利机制,成为投资者在弱势行情下的首选避险工具。文章介绍了ETF基金的基本概念及其套利原理与方法,研究分析了ETF套利成本的影响因素以及现金余额产生差异的原因及估算方法,得出ETF套利成本的一般公式。结论对于交易者在市场上操作ETF套利交易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两个金融创新产品ETF和LOF在交易机制、交易成本、交易方式、信息的透明度、套利机制、套利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两种产品分别进行套利交易需要参考的因素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