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动力与激励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主体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激励机制主要包括收入激励、产权激励和政府管理激励。研究结论:通过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户在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上的行为逻辑分析,揭示了影响集约利用的深层动因,扩展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思路;运用补贴、产权制度安排和政府管理等手段,可以有效激励用地主体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效率低下是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一个工作难点.尤其是对于丘陵山区,由于受地形的限制,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更加散乱.以典型的丘陵山区县石城县小松镇为例,通过深入系统调研,在认识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与特征的基础上,剖析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类似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宏观层面分析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区域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区域间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力,为土地利用相关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以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为因变量,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模式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农村居民点土地缺乏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方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越粗放。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财政支持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驱动力不同,可分为城镇化驱动型、规划政策引导型、混合驱动型和尚未形成用地节约集约的起步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调查——以山东省文登市侯家镇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提供现实数据支持和政策支撑.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统计分析法和文献阅读法.研究结果:农村宅基地占居民点比例较小;户均拥有宅基地宗数较高,但每宗宅基地面积不大,闲置状况严重.农村居民点潜力存在易释放、应释放、可释放和难释放4种潜力形态.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应完善宅基地产权,赋予农户宅基地完整使用权,允许其自由流转;逐步实现宅基地的有偿使用,提高闲置成本;构建城乡住宅用地统一市场,实现农村宅基地的资产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节约集约用地内涵"出发,建立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3.0和stata9.0软件,采用相关系数检验、逐步回归,并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每个指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和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仅仅靠土地的外延扩展来满足城镇的建设,还应该从已有的建设用地内部挖掘潜力,提高集约利用水平.运用数学方法,得出建设用地集约度,分析其动态变化,然后分析了永川区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最后提出了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是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热点,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级,在此基础上提出集约用地途径,但由于存在地区和行业差异,此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将灰色系统理论测度集约度的方法引入到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工业用地集约度测度公式,并对武汉市工业用地的集约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集约度的灰色测度方法可作为工业用地集约度测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区域建设用地变化中,占重要地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城市化为角度对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滞后于广州市经济发展和城市;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状况,当前的对策主要是依托城市化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规划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向规模减少、集约利用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对桓仁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采用极值法、层次分析法和成对比较法建立居民点用地潜力评价体系,得出各指标权重,将其与标准化指标的乘积作为综合评分,对该县2000—2008年间的居民点用地情况进行评价,得出各个乡镇居民点用地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桓仁县的居民点用地理论潜力和实际潜力均较大,其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任务比较艰巨,鉴于此提出了加强该地区居民点用地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土地的低效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城乡统筹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乃至国家粮食安全。科学分析集约用地模式的内涵,在对城市及农村集约用地模式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差异,进行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的设计,从而为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的实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详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Rural residential land transition (RRLT) dominates rural land use transition. Therefore, analysing the laws of transi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land use is not only the basis for the differential management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but key to the sustainable use of rural land.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conceptual model of RRLT using multi-perio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data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ArcGIS, and FRAGSTATS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among others. It also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 extent, transition trend, transition morphology, and transition intens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BTH) region from 1980 to 2018.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a vertical comparison of long time series, the transition extent is characterised by a process of ‘slow growth—expanding start—fast expansion—slowing down’; the transition trend is characteris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cultivated land occupied by rural residential land, followed by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s reclaimed as cultivated land; the transition morphology is characterised by an increase in mean patch size and degree of irregularity, as well as aggregation; and the transition intensity is characterised by fluctu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small-scale reduction—small-scale growth—substantial growth—small-scale growth and reduction’. A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counties in the BTH region reveals a long-lasting and active growth trend in transition extent and transition intensity in the Beijing-Tianjin region, and a gradually slowing trend in the areas around the region. The transition morphology features of the northwest Hebei region are more prominent, and show that the scale of rural settlements is small, the plaques fragmented and irregular, and the layout more scattered. The BTH region should formulate a differentiated transition direction for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and play into the agglomeration, scale, and synergy effects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t should also coordinate and improve the human–land relationship in rural areas, and construct an orderly and densely distributed pattern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development with a reasonable layout and complementary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时空配置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城市发展的时空配置,为大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的规划、整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构建居民点用地的综合限制程度评价系统和居民点用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对比分析法评价居民点用地空间稳定程度。研究结果:北京市稳定、相对稳定和不稳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别占全区居民点面积的26.23%、33.89%、39.88%,结合各区县功能定位对居民点整理在空间上做了布局规划,针对不同目标对居民点整理做了时序探讨,可为居民点整理的时空配置提供参考。研究结论:研究发达地区居民点整理的时空配置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文章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福利的认同的理论模型,利用湖北省武汉、仙桃、恩施宅基地流转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福利的认同度,从农户主观价值认知视角评估宅基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效应。[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结果](1)总体上,农户认同宅基地流转福利,当前宅基地流转政策改善了农户福利。(2)宅基地流转对农户福利效应存在差异,宅基地流转显著改善了家庭经济、居住条件和心理感受福利,其次为社区环境和社会保障福利,改善农户发展机遇福利效应最低,且农户不认同宅基地流转后发展机遇福利。(3)宅基地流转改善农户福利效应存在禀赋差异,因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优势以及宅基地流转方式不同,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福利的认同存在差异。[结论]当前进一步深化宅基地流转政策改革对于提高农户福利,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农户对宅基地流转政策改革期望值较高,为进一步深化宅基地流转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广西平南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传统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方法存在过于理想且受主观因素影响过大等问题,考虑到农村居民点不同类型,利用ArcGIS相关技术,将整理区农村居民点分为零星居民点和中心村两类。前者采用整体搬迁模式,利用人均建设用地法测算潜力,并采用农户意愿修正该潜力值;后者采用内部改造模式,利用土地闲置率法测算潜力。两者之和,即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总潜力。以平南县为例,对比分析了几种方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与整理潜力测算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测算江苏省65个地域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为土地管理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人均用地指标法和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农村居民点面广量大,人均用地超标,整理潜力很大;(2)65个地域单元的限制条件修正系数介于0.2849 — 0.7281之间,表示理论潜力转变为现实潜力的能力和可能性;(3)2005 — 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分别为224546.3 hm2和92727.09 hm2。研究结论:(1)人均用地超标,理论潜力巨大;(2)整理潜力受自然经济等条件限制,现实潜力下降;(3)区域条件差别显著,整理难度不一;(4)应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有效利用农村宅基地,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价值,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得出联众模式的运行机理图,分析这种模式的优势和不足。研究结论:企业参与有助于农村宅基地利用,并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但需要政府规范管理,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开展中央和地方宅基地管理政策的文本分析和量化评价,为新时期宅基地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政策建模一致性指数模型法。研究结果:(1)39项宅基地管理政策制定较为合理,一致性可接受等级及以上的政策数量为28项;(2)中央和地方层面上,宅基地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发布主体和执行机构类别较少,激励手段不明确,政策保障不完善;(3)区际层面上,宅基地政策的短板因地而异。东北地区对住宅建设的约束不足,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化管理较弱,西部部分地区宅基地管理监督系统不健全。研究结论:中国宅基地管理政策存在较大完善空间,各地应充分考虑自身特色和宅基地管理现状,在增强可操作性的同时,加快推进宅基地管理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分析现行的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对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与公平性的制度绩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制度导致了农村宅基地超标利用、居民点布局分散和村容村貌差,存在严重的宅基地利用效率损失;同时在城乡居民市场主体地位、城乡土地产权地位、农民土地权益等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研究结论:基于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公平与效率的改进出发,取消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关规定,允许农村宅基地入市交易,并严格管理农村宅基地。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进行常熟市建设适宜性分区,为不同区域选择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土地整理的因地适宜性与可行性。研究方法:运用收敛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空间叠合分析方法,耦合适宜性分区与现状宅基地,从而进行整理模式的选择。研究结果:基于建设适宜性分区,对区域适宜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常熟市17.0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城乡一体化整理模式整理为城镇用地;62.9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村内合建模式,提高用地集约程度;85.1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迁村并居整理模式,以增加不宜建设区域的耕地数量,增加集中连片保护的耕地面积。研究结论:基于适宜性分区选择整理模式,从定量的研究角度为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