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苏宝应县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统筹发展思路,将农业大县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以生态建设推动经济增长,以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2.
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在生态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同时,充分挖掘地区生态及资源优势,选择和培育符合生态保护功能定位的产业,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生态功能区特殊的发展环境,提出生态功能区主导产业判定和选择的水晶理论模型,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基准、效益和关联度基准、资源比较优势基准和政策优势基准。以南岭生态功能区为例,基于该模型选择了未来主导产业类型,包括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产业、生态旅游、特色林下经济、可持续的绿色工业等,并初步分析了各产业发展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加入WTO背景下,江苏只有选择“立足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积极应对战略,方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掌握主动、率先发展。提高技术转换能力是提升竞争力的主旨,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核心,并通过结构调整和环境优化,最大限度地将江苏现实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努力促进劣势转化为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争取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自2003年以来,开展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云南省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紧紧围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确实改善了乡镇人居环境,增强了乡镇综合实力,带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与气候环境我们选择运用一种适合本地企业发展的创新模式——生态旅游房地产模式将生态居住模式、环保居住模式和文化居住模式融入其中。从而把旅游房地产和原生态的优势转化为竞争力,形成有影响力和领导力的旅游生态房地产品牌,培植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政府投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政府投资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动力受其两类投资战略是否确定的影响:一是受生态安全投资战略是否确定的影响,二是受生态与环境经济投资的乘数效应战略是否确定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政府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这两种投资战略和有机结合的三种方式及其相应的投资力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水源 《当代经济》2010,(12):84-86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毕节试验区,是政治家立足于政治思考,从政党的执政理念出发,为生态脆弱、经济文化落后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与经验的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毕节试验区发展环境,找出区域本身的优势和劣势,确定其外部机遇和挑战,有助于毕节试验区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试验区统筹开发扶贫与生态保护,不断深化和发展试验区新内涵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调节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的基本内容和首要任务,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作用的实质是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是为我们人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9.
曹原 《经济改革》2013,(9):95-95
9月13至15日,本刊记者随“美丽陕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商洛,对商洛市丹江流域综合治理、林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经验、亮点,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10.
整体布局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宏观控制工程,对生态建设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在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通过功能分区进行生态建设的整体布局旨在用生态学原理和最优化方法,去调节城市内部各组分的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的生态效率,开发城市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环境能源。进一步挖掘城市生态系统内部潜力,把城市资源对人口的负载能力大幅度提高,形成适当的生态位势,引导生态流的合理流向。使城市成为经济高效、生活舒适、生态关系和谐的理想的现代化栖境。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velops and analyzes an economic growth model which incorporates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to the production and utility functions. We solve our model for the balanced growth path and find that a unique low growth equilibrium is attained when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given less weight in the utility function. Multiple equilibria exist if environment quality is given greater weight in the utility function. We also perform loc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our model. We conclude that an economy in which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given relatively less importance by the agents will be caught in low growth, high consumption poverty traps as is the case for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le other economies can potentially reach a relatively low consumption, high growth steady state if they place greater weight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Finally we look at how the gap between low and high growth equilibria shrinks when individuals place greater weight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how governmental policies can promote growth when societies give less weight to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阶理论与调节焦点理论,通过中国373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探讨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对企业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在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与企业创新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CEO特质调节焦点正向调节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之间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上述中介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环境资源视角下西藏农牧民反贫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普遍发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或民族中.西藏是中国西部自然条件恶劣、人类生存难度大、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高、贫困现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切实改善西藏生态环境,解决农牧民的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社会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如若不能很好解决,会严重影响西藏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西藏环境资源与农牧民贫困关系的研究,认为恶劣的环境条件是导致西藏农牧民贫困的重要原因,对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将西藏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农牧民的脱贫致富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污染产业转移视角下FDI环境外部性的跨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FDI方式的污染产业转移会产生环境负外部性,在空间上存在跨界效应.这体现在承接污染产业会直接带来环境污染,从而引起居民福利的大量损失,而且还会因为自然因素导致跨界污染.目前,FDI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但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许多地方政府为吸引FDI而进行的环境竞争,对这种跨界效应会起到相当的放大作用.因而需要采取调整政府人员业绩考核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增加环境投资、中西部地区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制定分类的FDI环境管理政策、实行跨区域联合治理等措施,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FDI环境外部性的跨界效应.  相似文献   

15.
This essay focuses on the question "what does the evidence o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ts implementation tell us about the extent of eco-centric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how to improve it". The first part will introduce ecocentrism, eco-centric management, and one major way to achieve eco-centric management in reality. Second,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f United Nation (UN) and China will b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y are eco-centric. Moreo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China will be analyzed because regulation cannot exist without proper implementation. Thre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to improve eco-centric management in China:natural science research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6.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returns to pollution abatement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ecause of China's extremely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scale and ser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s no longer in doubt. Whether pollution abatement technologies are utilized more efficiently is crucial in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China. This study analyzes how the performance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has changed over time using province level data for 1992-2003. Mixed results fo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re shown using nonparametric estimation technique. We find that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abatement effort, and increasing returns to pollution abatemen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etermining the pollution level over the period of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7.
从开放宏观的视角看环境污染问题:一个综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陆旸 《经济研究》2012,(2):146-158
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国际间的要素流动,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了全球化的内容。本文将环境与增长、环境与贸易、环境与就业、环境与人口迁移等研究文献纳入到一个开放宏观分析框架中,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国际分工使"南—北"之间存在了多纬度的"环境不平等":首先,环境与经济增长问题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极限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贸易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相关性的争论。随着研究的推进,环境与增长问题越来越类似于一枚硬币的两面,难以同时兼得,但是,由于国际分工模式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却为发达国家提供了"污染储藏地"。其次,虽然环境规制使企业损失了部分"棕色"就业,但是环境保护同样能够创造"绿色"就业,然而,在国际分工背景下,环境保护是否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就业还存在着争议。最后,环境恶化已经导致一些国家出现了"环境难民"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到2050年,全世界由气候变化引起的人口迁移很可能达到5千万至7亿。然而,穷国和富国的环境压力和迁移能力却不尽相同,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国际分工产生的间接影响,但是,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比较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指出生态文明的建设是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前提,有着重要意义;并对西部大开发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说明,最后就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环境保护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构建一个基本的双寡头Cournot模型,来分析环境技术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商品生产和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环境技术从发达国家无偿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通过引入福利函数并求解最优的社会福利,发现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最优的社会福利选择是:当国内企业生产成本等于国外企业生产成本与环境技术的产量溢出之差时,环境技术的完全转移才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优社会福利选择.并据此推导出社会福利最优的环境技术转移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环境审计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和现代审计的交叉学科,是世界范围内的新生事物。本文讨论了环境审计的基本内涵、环境审计的层次和类型、环境审计的程序,以及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