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利用经济发展的实际数据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并依据分析结果进行政策分析。计量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力度有限;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变量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效果;我国的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加快金融深化和金融体系改革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金融发展、财政分权与地区经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28个省份1990-2004年的数据进行面板分析,考察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以及与金融联系紧密的财政分权对于这种影响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东部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中部和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却没有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良性机制.而财政分权对金融发挥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也各不相同,其中仅在东北地区和西部有利于金融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他地区则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还考虑了金融政策因素,以及经济的非国有化等反映市场经济制度的变量对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影响.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区域金融的角度协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金融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有较大的助力,而经济增长对区域金融发展亦有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区域金融的金融发展率、金融相关比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构建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全貌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杨小玲 《经济前沿》2010,(2):97-104
本文分析了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效应,并利用我国31个省(市)1997-2008的面板数据,对社会资本、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社会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却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的互动效应对经济增长起着推动作用。最后本文从政府应注重投资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行业对经济的影响一向是非常直接的,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就是分布不平衡,产生产业集聚现象.而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的增长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从金融产业集聚的理论入手,首先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动因进行了总结,然后分布介绍了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与途径,最后结合北京金融集聚的实例进行研究.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就是为了让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清晰,为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对相关理论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6.
步晓宁 《时代经贸》2011,(6):166-166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金融深度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变量的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对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了验证,指出金融深化可牲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即通过改善金融市场机制,提高金融市场职能,加速金融发展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金融深度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变量的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对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了验证,指出金融深化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即通过改善金融市场机制,提高金融市场职能,加速金融发展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梅丹  周松 《经济地理》2008,28(1):91-95
面板数据分析表明,1990—2005年我国城市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间是负相关关系;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间是正相关关系。不同区域位置和不同规模城市间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有显著差异。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的改革,提高金融体系的中介效率,促使储蓄顺利转化为投资,是城市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提出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要求.由于金融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区域经济合作下的区域金融合作成为必要.针对目前我国的区域金融合作实践中的不足,本文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出发,提出从金融业务、技术、信息平台和合作监管四个方面实施创新,并以此来推动区域金融合作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9,自引:0,他引:89  
本文在对我国区域性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与投资增长之间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后者的结论不稳健;东部和全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中、西部二者之间则几乎是负相关的关系,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过度开放金融竞争和推动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反而不利.基于这样的结论,我们提出了优化区域金融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晓芳  卢小兵 《经济经纬》2005,53(6):126-129
笔者立足对金融在经济增长中配置资金和提供服务这一核心功能进行考察,通过对我国金融运行的实证检验和分析发现,以银行中介和资本市场划分的两种金融结构各有优势,只要能够满足金融资源高效配置的金融结构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必对金融结构进行人为的割裂,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转化投资的高效率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这样一对突出矛盾。主要的原因是金融资源的配置失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对金融体系进行市场化改革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1978-2006年中国28个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了检验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关系的协整模型(co integration model),并采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FMOLS)对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把地方政府官员参与政治晋升锦标赛竞争的行为影响经济绩效的假设引入对分权化改革过程的分析,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何以在促成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导致各地区在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方面呈现出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本文的分析结论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能源价格改革和财政补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大量的能源作支撑,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使其健康、快速发展,确保足够的能源供应,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当前,不断蔓延的世界金融危机,为我国实行能源价格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空间,应该抓住有利时机,顺利推进能源资源改革,制定配套的财政补贴政策,保证能源改革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央国库现金管理业务的不断开展,地方政府也开始试水现代国库现金管理。但由于起步比较晚,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仍存在国库现金收益较低、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质量,在分析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现状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引入介绍西方国家用于预测国库现金最佳持有量的Miller—Orr模型,并对下一步怎样提高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修华 《经济地理》2007,27(2):183-186
通过运用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机构信贷比率、金融市场发展指标对我国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出绝对差异,而且相对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且在信贷资金运用效率上中部劣势尤为突出。回归分析也证明了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有利于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7-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及分全国层面、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三个样本对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联系及其中间渠道重新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中国金融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与区域因素有关;中国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间渠道是技术进步效应而非技术效率增长效应。这意味着,加快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从而推动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hether financial deregulation causes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financial development.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measured by two channels: (1) changes in the allocation of credit across sectors, and (2) changes in savings and investment rates. We measure financial deregulation in China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from 1981 to 1998.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inancial reform causes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Further, its effect largely comes through the reallocation of credit across sectors, rather than changes in savings and investment rates.  相似文献   

18.
黄湃 《经济经纬》2006,(5):128-131
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着明显的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压抑问题。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压抑的形成机理在于:决策层顾虑发展民营银行会削弱国家对金融资源的控制,降低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等。然而,随着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压抑催生的金融问题日益凸现。在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金融调控和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的条件下,逐步解除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压抑,应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市场化不仅是改革的基本取向和准则,也是评价改革有效性的重要标准.金融市场化改革长期滞后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文首先对我国金融改革的成就进行了回顾,然后,指出了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分析了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农村金融发展作用于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机理是农村金融发展通过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推动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证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通过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渠道是有效的;农村金融发展通过提高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渠道是无效的,也即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不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