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经济》2006,(1):18
2005年12月30日,纠缠两年多的美国星巴克Starbucks诉上海星巴克侵权案件基本尘埃落定。日前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美国Starbucks的服务类“STARBUCKS”及“星巴克”为驰名商标,上海星巴克咖啡馆有限公司构成对美国Starbucks的侵权,需赔偿美方50万元,并更改企业名称。上海星巴克表示不服,将在近期上诉。  相似文献   

2.
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也是唯一上市的咖啡公司。它用专业咖啡改变了美国人“牛饮”咖啡的习惯,为人们创造了除家庭和单位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2001年美国《商业周刊》公布了世界最知名的100个品牌,星巴克名列其中。在《财富》周刊公布的“美国最受赞赏的公司”排行榜中,它一举超越麦当劳,夺得餐饮服务业的魁首。2001年4月星巴克在上海淮海中路力宝广场开设了第一家连锁店,之后短短的1年中又开设了美臣店、新天地店等十几家分店,星巴克咖啡连锁店占领上海咖啡市场的风头甚盛。面对一个未知的市场和已经落户上海的竞争对手(如日本真…  相似文献   

3.
马欢 《新经济》2015,(6):40-41
长久以来,与国内的情况相反的是,星巴克在国外一直被很多人称作“咖啡店中的麦当劳”.现在,这个在全球拥有23000多家店铺的连锁巨人似乎已不满足于只做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它想要打进更高端的咖啡市场. 2014年12月,星巴克在品牌发源地西雅图开设了一家全球最大的旗舰店——星巴克精品烘焙品尝室.不仅如此,据《纽约时报》报道,星巴克计划开设100家这样的精品咖啡连锁体验店,销售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咖啡. 这个新项目表明,星巴克打算吸引高端咖啡爱好者,该公司正着眼于稀有品种咖啡日益庞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4.
星巴克之箭     
星巴克迟到广州 8月30日,广州首家星巴克连锁咖啡店准时开张了.尽管在整个建设6马路盘踞着数家号称在广州备受好评的咖啡店,但这里同样符合星巴克的选址原则,即在传统的商业及零售集中地区为消费者提供办公室与家庭以外的"第三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5.
1971年,第一家星巴克在美国诞生,而今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它以独特的经营理念跻身全球一线饮品品牌,打造中高端品牌,并且将"星巴克"这三个字深深的印在消费者的脑海中,不得不说,星巴克的经营管理是非常成功的.在如今日新月异、战火硝烟弥漫的竞争市场中,它仍然能够在这个庞大的产业链中熠熠发光,光有吸引人的经营理念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星巴克的产品质量上乘,服务周到,使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本文就星巴克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探究星巴克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6.
资讯     
【公司】星巴克向中国员工发行股票期权星巴克公司已从2006年11月份开始实施名为“咖啡豆股票计划”的激励计划,向员工发放股票期权以此吸引和留住本地优秀人才。这是迄今为止外资公司在中国最大范围的股票期权计划。星巴克介绍,无论是公司高层还是普通员工,或者是兼职员工,只要在今年4月1日前加盟星巴克,每周工作时间超过20小时的全职或半职员工,都有权获得星巴克的股票期权。每年公司董事会将决定一个比例,今年的比例是14%,即有权享受该福利的员工将获得相当于年薪的14%价值的公司股票期权。达能清洗乐百氏员工2005年,被达能控股的乐百氏…  相似文献   

7.
星巴克(Starbucks)的品牌已受到全球人青睐。据美国《商业周刊》评出的全球100个最佳品牌中,虽然星巴克(Starbucks)排名与排名前矛的可口可乐的相差很大,但是,星巴克的品牌价值涨幅在这100个著名品牌中却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8.
星巴克的中国脸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辉 《经济》2004,(8):80-81
1999年北京美大星巴克前任总裁孙大伟第一个将星巴克引入大陆。孙大伟也是第一个把麦当劳引入台湾地区的人。2004年6月王朝龙接任孙大伟担任美大星巴克总裁。王朝龙来自于资方汉鼎公司。星巴克在中国的布局分为三部分:把星巴克香港和广东的代理权授予了香港美心集团,把我国台湾地区和江浙沪的代理权先后给了我国台湾统一集团,把北京、天津为主的中国北方地区的代理权授予了由汉鼎亚太公司和北京农工商集团合资创立的北京美大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出身的王朝龙先生在风险投资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加盟美大星巴克前对咖啡并没有特殊的…  相似文献   

9.
颜夏 《经济》2004,(1):91
星巴克在美国本土之外的经营未必见得有多么成功。据《商业周刊(亚洲版2003第6期)的报道,仅去年一年,星巴克在最大的海外市场日本,就损失了390万美元;在瑞士和奥地利,因为迟缓的销售,当地的合资企业被迫关闭;而在以色列,星巴克关闭了6家连锁店。正因为这样,每回经过国贸或盈科的星巴克店,我都会猜测北京是不是星巴克海外市场销售表上最令人瞩目的亮点。在夏天,有时候你不得不和  相似文献   

10.
当星巴克,这台长年增长的发动机,宣布计划关闭600家美国店并裁员12000人时,公司的观望者对此表现出了惊讶。一位记者称这是“星巴克漫长滑翔时代惊人的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9,(10)
随着"萌宠经济"热度不断升温,萌宠系列IP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捧。2019年2月末星巴克于市面门店发售了一款名为"猫爪杯"的双层玻璃杯",萌宠经济"引发的IP化市场再次成为"80""90"后消费者关注热点,也成为城市休闲市场的热点。文章以此为研究的基点,透过星巴克的营销手段,收集星巴克近两年新闻及消费者评论数据,运用R语言等软件进行大数据分析,构建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进而对目前休闲市场营销线下实体店运营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星巴克被誉为21世纪的美国企业神话。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它创造了品牌营销的奇迹,真正诠释了品牌的内涵,成为企业界的楷模。但星巴克也面临着在全球扩张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星巴克由一家小型企业扩张成为一家全球性大公司的故事被誉为是20世纪的美国企业神话.为于1971年的星巴克公司,15年前仅在西雅图建有17家咖啡店,现在,该公司在世界28个国家共建有5689家连锁店.在华尔街,星巴克已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安全港,过去10年里,其股价在经历了4次分拆之后已经攀…………  相似文献   

14.
星巴克由一家小型企业扩张成为一家全球性大公司的故事被誉为是20世纪的美国企业神话.为于1971年的星巴克公司,15年前仅在西雅图建有17家咖啡店,现在,该公司在世界28个国家共建有5689家连锁店.在华尔街,星巴克已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安全港,过去10年里,其股价在经历了4次分拆之后已经攀……  相似文献   

15.
迈入体验时代的酒店文化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巴克(Starbucks),一家1971年诞生于美国西雅图的咖啡公司,1992年上市。2003年2月,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全美10家最受尊敬的公司”,星巴克位居第九,一举超越麦当劳,夺得餐饮业的魁首。2003年,《财富》杂志推出年度“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中,星巴克名列第357位。现在,星巴克在没有出售许可权的情况下,已经在30多个国家开了6000多家咖啡店,而且每天新开3家。自公司上市以来,销售额年均提高20%。  相似文献   

16.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在海外时装界站稳脚跟,中国的时尚品牌也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与此同时,提升自身在中国本土市场的知名度.比如Stella Luna.2012年12月,这家号称中国规模最大的奢侈鞋类生产商在巴黎圣日耳曼大街开设了首家欧洲门店,未来五年,还计划在伦敦、米兰以及威尼斯开设更多门店. "从某种程度说,这属于防御性行为——中国奢侈品买家如今都青睐欧洲知名奢侈品牌,但随着自己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文化的发展,他们也许会转而钟情于本土品牌."对此,汇丰分析师贝尔格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说.  相似文献   

17.
在台湾创立三年后就在店面数、销售杯教、营收表现通通击败台湾星巴克的咖啡蛋糕烘烙专卖店85度C,其在2007年底登陆上海,不到3年间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100家.文章通过介绍85度C的创立背景,从其直营连锁、数字化的中央厨房去分析其成功要素,从行销4P策略去探究其在中国大陆快速扩张的法宝,并在市场环境、资金、人才、竞争等方面对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时代经贸》2006,(12S):11-11
12月8日,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百思买(BestBuy)宣布,该企业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店月底将上海举行试营业。这标志着一直徘徊于北美市场的家电连锁业老大,也经受不住中国市场的诱惑,要赶来分一杯羹。  相似文献   

19.
何谷洋 《时代经贸》2010,(10):160-161
在台湾创立三年后就在店面数、销售杯数、营收表现通通击败台湾星巴克的咖啡蛋糕烘焙专卖店85度C,其在2D07年底登陆上海,不到3年间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100家。文章通过介绍85度C的创立背景,从其直营连锁、数字化的中央厨房去分析其成功要素,从行销4p策略去探究其在中国大陆快速扩张的法宝,并在市场环境、资金、人才、竞争等方面对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莫  于焱  陈励 《经济纵横》2005,(6):16-18
欲速则不达。这句话用来描述因快速扩张而崩盘的中国连锁企业,最恰当不过。国内的餐饮连锁企业,除了一些老字号如全聚德、东来顺等还在支撑,其他的中小型连锁多半是惨淡经营。天津狗不理被同仁堂收购,内蒙古小肥羊疲于打假。但是与此同时,麦当劳在全球拥有3万多家餐厅,星巴克也将近9300家。作为麦当劳、肯德基扩张动力的连锁经营,为什么一到中国企业这里,就成了死亡的诅咒? 这主要在于中国的一些餐饮连锁由于扩张太快,无法控制和支持连锁店,连锁店失掉了品牌原有的特色。也就是说,决定连锁经营成败的不是规模的大小,而是企业固有的管理流程和文化特色能在连锁店之间得到传承。麦当劳在各个餐厅都提供高度统一的质量、服务和清洁标准;星巴克认为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客户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星巴克店都能体会到一致性的服务,包括产品的质量、员工服务的质量以及星巴克体验。那么,如何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又能维护管理和文化在各个连锁店的统一性?管理文化传承的机制是什么? 从星巴克、麦当劳、全聚德、小肥羊的运作中,可以找到相应的启发。尽管这种启发有时候以教训的形式出现。“连锁经营业态”有三种基本模式:直营连锁(或正规连锁,简称RC),即总公司直接投资开设连锁店;自愿连锁(或自由连锁,简称VC),即保留连锁商单个资本所有权的联合;加盟连锁(或特许经营,契约连锁,特许连锁,简称FC),即以经营权的转让为核心的连锁经营,也就是特许经营。目前国内采取自愿连锁方式的企业较少,直营连锁由于管理与经营都是总部派人,所以企业内涵的传承非常到位。不过餐饮连锁的主体仍然是特许经营,即由总公司出品牌和技术,加盟商出资金、交纳一定加盟费经营总公司业务的一种连锁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