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翠 《商场现代化》2005,(12):24-25
国际保障措施(Safeguard measures)俗称WTO规则的“安全阀”.全称为“免受进口损害的保障措施”。源自于美国贸易法中的“逃避条款“(Escape Clause).并由美国推动.被关贸总协定第19条认可。而第19条在长期的适用过程中.逐渐显现出规定过于简单.不易操作的弊端.甚至被有些国家滥用成了一种非关税壁垒。为了防止保障措施的滥用和加强纪律.才有了1994年的《保障措施协定》。后经过多轮谈判形成了由《GATT1994》中的第19条与《保障措施协议》共同构成的WTO现行的保障制度.从而较完整的国际保障措施制度在WTO中得到确立。  相似文献   

2.
王翠 《商场现代化》2005,(34):24-25
一、国际保障措施的来源 国际保障措施(Safeguard measures)俗称WTO规则的"安全阀",全称为"免受进口损害的保障措施".源自于美国贸易法中的"逃避条款"(Escape Clause),并由美国推动,被关贸总协定第19条认可.而第19条在长期的适用过程中,逐渐显现出规定过于简单,不易操作的弊端,甚至被有些国家滥用成了一种非关税壁垒.为了防止保障措施的滥用和加强纪律,才有了1994年的<保障措施协定>.后经过多轮谈判形成了由中的第19条与<保障措施协议>共同构成的WTO现行的保障制度,从而较完整的国际保障措施制度在WTO中得到确立.  相似文献   

3.
“不可预见的发展”见于GATT第19条第1款(a),但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保障措施协定》却没有关于“不可预见的发展”的规定。WTO成立后,“不可预见的发展”是否还是实施保障措施的条件,在实施WTO保障措施中的地位如何,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欧盟对华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TPSSM)法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欧盟对华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法规(以下简称“《特保法规》”)的产生及背景我国加入WTO时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中的第16条规定:其他WTO成员可以依据此条在2013年12月11日之前针对中国产品实行“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以下简称“特保机制”,包括保障措施和防止贸易转移措施两项内容)。《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以下简称《工作组报告》)的第245至第250段对《议定书》中的第16条作了更为详细的补充。根据此条,美国、印度、加拿大和韩国等主要WTO成员均在其国内法中引入了此特保机制。相对而言,欧盟在把此特保机制引入国内法方面启动较晚。2002年6月,欧委会向欧盟部长理事会提交了将此特保机制引入欧盟法规体系的法案。经过几轮修改,2003年3月8日,欧盟在其《官方公报》上公布了欧盟理事会第427/2003号法规(以下简称为“《特保法规》”),修改了关于欧盟从某些第三国进口规则的欧共体理事会第519/94号法规,正式把此特保机制纳入欧盟法规体系。二、欧盟对中国采取保障措施时法律依据的演变在欧共体大市场建成后,欧共体于1994年3月颁布了理事会第519/94号法规,对来自某些特...  相似文献   

5.
保障措施被视为自由贸易的“安全阀”,根据GATT1994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定》的规定,一个WTO成员采取保障措施,必须证明进口增长和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the Causal Link)。然而因果关系要从哪些要素上去分析?采用什么方法?程度如何?如何处理除进口增长之外的其它因素?[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楚静 《商场现代化》2007,(9S):25-26
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下,作为WTO法定贸易救济手段之一的保障措施,正日渐为各国所“重视”并频频加以运用。然而,DSB专家组和上诉机构通过一系列的解释规则和实践,进一步确定了GATT第19条第1款中“不可预见的发展”是作为实施保障措施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无疑,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业已形成事实上的先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遏制保障措施的滥用。  相似文献   

7.
食糖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农产品和战略物资之一,由于进口食糖数量激增给我国食糖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2017年5月,商务部决定对配额外进口食糖征收保障措施关税。2018年10月,巴西就中国对进口食糖实施保障措施违反GATT 1994第19条及《保障措施协定》向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提交了磋商请求(DS568案)。本文首先回顾了DS568案的背景,其次根据巴西对我国提起的诉讼,并结合以往保障措施争端案中专家组或上诉机构的裁决分析了DS568案存在的争议点,总结了我国食糖保障措施与WTO规则可能的相悖之处。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修改、完善国内的《保障措施条例》等启示,以期为今后更好地使用保障措施合理保护国内产业安全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贺小勇 《国际贸易》2012,(11):53-57
WTO争端解决机构(DSB)在处理贸易争端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难题是对WTO涵盖协定的解释问题。在涉及中国争端中,法律解释问题尤为重要。例如,在中国“汽车零部件案”(DS339)中有关关税与国内税的解释,在“出版物案”(DS363)中涉及TRIPS协定第61条的“商业规模”的解释,在中国诉美国“双反”措施案(DS379)中有关《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19.3条中反补贴税应以“适当数额征收”的解释,均由法律解释直接决定案件的胜负。  相似文献   

9.
印度在其投诉中认为,其一,美国对其采取的临时保障措施施违反了《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6条、第8条和第2条的规定;其二,美国对印度追溯适用保障措施违反了《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和GATT第13条。专家组在与双方进行多次会晤后,于1997年1月6日做出报告。 (一)美国的做法违反《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6条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6条第2款规定:“如果  相似文献   

10.
WTO观察     
●DSB专家组裁定美国钢铁保障措施违反WTO规则 WTO争端解决机构7月11日发布了专家组就中国等8个成员诉美国对部分钢铁产品采取保障措施争端案作出的裁定报告,认定美国违反了WTO《保障措施协定》和GATT1994.  相似文献   

11.
WTO观察     
王磊 《大经贸》2003,(8):94
●DSB专家组裁定美国钢铁保障措施违反WTO规则 WTO争端解决机构7月11日发布了专家组就中国等8个成员诉美国对部分钢铁产品采取保障措施争端案作出的裁定报告,认定美国违反了WTO《保障措施协定》和GATT1994.  相似文献   

12.
一、“421条款”与“特殊保障措施”解读 “421条款”是美国国会依据《美国2000年中美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在《美国1974年贸易法》中,遵从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6条所规定的“特殊保障措施”补充内容,添加的一条针对中国产品的反进13激增条款。依据该条款,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12年内,  相似文献   

13.
李:在中国加入WTO的议定书中,规定了一个过渡性保障机制,它使WTO成员可以比较容易地对中国采取保障措施,而这些措施的实施条件完全不同于GATT第19条保障措施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世贸组织保障措施及其适用情况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贸总协定第19条保障措施本应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独特的“安全阀”作用,但近年来,保障措施失去了实际适用的势头,反倾销措施则被频繁使用,大有取代之势。本文从保障措施的价值、功能入手,对这两个制度进行比较,探求反倾销取代保障措施的内在原因,并对如何鼓励保障措施的适用,遏制反倾销的滥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进出口经理人》2003,(2):25-2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应密切注意部分WTO成员对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发起的特别保障措施调查案。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一些WTO成员担心,我国的出口产品快速增长会对其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和损害,因而在中国加入WTO时设立了违反WTO非歧视原则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机制”(即特保条款)。该条款包含在《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6条规定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韦》第245~250段当中。根据该条款,在我国入世后12年内,当中国产品进口数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诉美国“301条款”关税措施案源起于美国根据其国内法出具的301调查结果而对中国采取的单边征税措施。专家组在报告中鼓励平行于WTO争端解决机制开展的双边谈判,认定美国违反了最惠国待遇义务且不能援引“公共道德”例外免责。作为中国诉美国关税系列案的第一案,本案对理解与适用GATT第20条的例外规定、DSU第12.7条和第23条的规定都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单边主义大行其道、WTO上诉机构瘫痪的背景下,面对美国滥用其301条款发起的种种挑战,中国如何运用国际法规则、尽善尽美地维护自身权益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着重就国际贸易反倾销衍生的例外法则保障措施条款的相关问题发表如下见解: 一、有关保障措施的概况 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在CAT了协议第19条的基础上经修改最终达成了一份《保障措施协议》。在国际贸易中的保障措施,又称保障条款或免责条款,它是国际法上“情势变迁原则”,在国际贸易关系中的具体运用,是世贸组织中的例外制度,是国际贸易反倾销衍生的例外法则。它的基本含义是:成员国一方完全可以因保护本国产业的需要而对来自所有成员国的某种产品实施保障措施,限制其进口,以抵制或消除因该产品输入导致本国产业  相似文献   

18.
程虎 《对外经贸实务》2003,(12):32-33,37
保障措施作为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一种主要贸易救济手段,被各成员方广泛采用.GATT1994第19条和世界贸易组织保障措施协议也对此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美国等国家提出的与中国在WTO框架下进行磋商的“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为背景,结合GATT/WTO相关案例,分析其中涉及到的GATT第3条(国民待遇问题)、TRIMS规则中的地方成分要求、《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中的国内含量补贴等法律问题。最后就该案进行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国家责任法中反措施的相称性原则归纳了WTO中仲裁裁决中所反映的反措施实践。在WTO法律中,《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SCM)第4.10、第4.11条中的反措施、《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DSU)第22.4条的中止减让措施在WTO司法实践中和学理上被视为国家责任法中的反措施。SCM第4.10、第4.11条对反措施规定了"适当"这样的限制;DSU第22.4条对中止减让措施规定了"等同"限制。此二种限制就是反措施的相称性要求。在SCM中,"适当性"要求是定性的描述,以目的论作为标准,如果中止减让能够使被诉一方撤回补贴或消除不利影响,则就是适当的。在DSU中,"等同性"必须以"抵消或受损"的水平来衡量,是量化标准。对二者进行比较,"适当性"标准不是严格的相称性,只要不是"不成比例"就可接受。这两种相称性最终都是通过数量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