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思维模式对潜在创业者认知能力的影响,帮助其提升实施创业行为的可能性,解决潜在创业者创业时的犹豫,将内隐理论引入创业领域,结合社会认知理论,检验成长型思维、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行为倾向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将创业失败恐惧作为多维度调节变量进行研究。以辽宁省潜在创业者作为调研对象,利用SPSS24.0软件对171份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发现:成长型思维对创业行为倾向具有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成长型思维与创业行为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对商业理念的恐惧和对社会尊严威胁的恐惧负向调节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个体正确认识并克服失败恐惧,激发创业欲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4—2020年中国26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计量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且在运用替换变量指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验证后,该结论依然稳健。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创业活跃度存在明显U形中介效应,即当金融集聚程度较低时,可能会由于金融支持不足抑制创新创业活跃度提升,从而降低城市经济韧性;随着金融集聚程度不断加深,创新创业活跃度显著提升,有助于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显示:在经济韧性强劲城市、经济韧性优良城市、经济韧性一般城市、中规模城市、中城市流强度、低城市流强度样本中,创新创业活跃度在金融集聚驱动城市经济韧性中的U形中介效应更为显著。为此,应培育金融创新源动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圈和着力打造梯度韧性城市,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并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科技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2009-2013年面板数据及分位数模型,以企业总收入增长率表征成长绩效,对战略取向、长期倾向、社会资源利用、活动开放性等创新行为对其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创新行为变量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呈非对称性特征。其中,战略性创新投入、长期行为导向对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高成长性企业正向作用尤为显著;政府支持、创新开放性对低成长性企业无显著作用,但对高成长性企业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旺盛的创业激情、强烈的创业意愿与宽松的创业氛围并不意味着创业过程总是一帆风顺,超过90%的新创企业3年之内就面临破产清算,创业失败成为创业过程的必然现象,如何构建失败恢复与应对超越的积极认知机制并让创业者再次创业,成为学界和业界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创业失败后东山再起,既需要创业者具有创业韧性,又需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两者均源于创业者认知灵活性,因此创业韧性与成功预期是认知灵活性影响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创业者还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才能重燃创业激情。整合资源保存理论和资源拼凑理论,基于319份多时点配对数据,考察认知灵活性对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并检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认知灵活性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者再创业意愿;②创业韧性与成功预期在认知灵活性对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作用;③社会支持分别调节认知灵活性对创业韧性、成功预期的直接影响作用;④社会支持调节认知灵活性通过创业韧性与成功预期对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间接影响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创业者以失败为契机,从自身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反思、学习及外部社会支持进行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5.
在金融发展趋于数字化的背景下,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创业之间的关系,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有效传导路径。就不同区域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农村创业活跃度影响较中西部地区更显著;就创业类型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私营企业创业活跃度的推动作用较个体创业活跃度更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三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创业失败经历中学习是不确定环境下创业成功的密码,基于经验学习理论,引入创业韧性、悲痛恢复取向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构建创业失败学习对后续创业成功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业失败学习有助于促进后续创业成功,创业韧性在创业失败学习和后续创业成功之间起中介作用,悲痛恢复取向正向调节创业失败学习与创业韧性之间的关系,且能够正向调节创业失败学习通过创业韧性影响后续创业成功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将中国科技创业园区中的创业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遭遇挫折的创业者所面临的创业压力对创业退出意愿的影响机制,重点分析创业激情的中介作用与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形成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研究发现:创业压力是促使创业者产生创业退出意愿的重要前因变量;创业激情负向中介创业压力对创业退出意愿的正向作用,即创业压力抑制了创业激情,而受到抑制的创业激情则强化了创业退出意愿;社会支持弱化了创业压力对创业退出意愿的正向影响,同时也缓解了创业压力对创业激情的负向影响,进而对创业激情的中介效应产生调节作用,并且在不同强度的社会支持下,创业激情的条件中介效应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弥补了创业退出研究的理论文献,对促进创业者在“双创”环境下的成功创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厘清政策支持对技术创业成功的作用机制,将创业激情作为中介变量、政策感知作为调节变量,构建政策支持影响技术创业成功的理论模型,并结合云南地区291家技术创业企业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支持促进技术创业成功;政策支持通过激发技术创业者创业激情进而促进技术创业成功;政策感知强化政策支持对技术创业成功的正向影响,同时增强政策支持对创业激情的正向影响,对创业激情的中介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即在不同水平政策感知下,创业激情的中介效用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171家新创社会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创业导向、资源拼凑、规制与新创社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导向对资源拼凑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对新创社会企业的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在创业导向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规制在资源拼凑与经济绩效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并调节资源拼凑在新创社会企业创业导向与经济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雯  杜月 《技术经济》2024,43(1):29-40
学术创业跨越了学术与产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因此学术型企业家往往肩负着学者与企业家两种角色,他们的社会资本、角色冲突感知都会对该创业进程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扩张-加强假说和资源基础理论,构建了学术型企业家角色冲突感知、社会资本惯性对创业资源获取与创业绩效的整合作用模型,并深入探索企业参与程度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对394位学术型企业家展开问卷调研,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角色冲突感知对资源获取与创业绩效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资本惯性对资源获取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资源获取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者的企业参与程度正向调节了角色冲突感知与创业绩效的关系。以上研究结果从主观感知的角度丰富了学术型企业家双重角色的相关研究,也为有创业想法或者已在创业过程中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验学习理论,探究创业失败经验如何通过创业失败学习影响创业者连续创业意愿,以及市场动荡性的调节作用。对176位有失败经历的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创业失败经验对创业失败学习和连续创业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失败学习在创业失败经验与连续创业意愿关系间起中介作用;市场动荡性负向调节创业失败学习与连续创业意愿的关系,即市场动荡性越高,创业失败学习与连续创业意愿间的关系越弱。研究结论对于拓展创业失败经验与连续创业意愿研究、帮助创业者从失败中复原,以及激励连续创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谦卑型领导是领导学新兴的研究热点。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引入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双重中介变量,构建以组织合法性为调节变量的效应模型。运用软件SPSS23.0和AMOS20.0进行回归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并实施统计检验,探明组织合法性、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在谦卑领导行为与二次创业绩效之间的作用路径及影响。结果表明: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在谦卑领导行为和二次创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合法性在谦卑领导行为与资源整合、资源共享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其中,谦卑领导行为对资源共享的正向作用更显著;在二次创业情境下,谦卑领导行为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创业团队的风险感知、团队沟通与创业决策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相应的研究模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湖北、江苏两省的创业团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269名创业团队成员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险感知与团队沟通对创业决策制定的高效性与认同度等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风险感知对团队沟通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团队沟通在风险感知与创业决策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了集群环境对创业微观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在对创业机会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感知个人意愿、感知社会规范、感知自我效能感和感知集体效能感对创业意图产生影响并最终导致创业行为的产生,它们受到了集群环境中的外部经济性、共享文化和价值观、机会与需求、信息与知识溢出及本地社会网络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假设并建立了因素模型,对在集群环境下更容易产生创业行为的现象给出了新的解释并提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土地要素配置对于城市创新驱动创业的影响已成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议题。从供需错配视角出发,分析土地供需结构错配对城市科技型企业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地供需结构错配降低了城市科技型企业创业活跃度,并且居住用地和商业服务业用地供需错配对城市科技型企业创业活跃度的负向影响大于工业用地供需错配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供需结构错配对城市科技型企业创业活跃度的负向影响不仅存在显著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而且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机制分析表明,土地供需结构错配通过抑制创新型人力资本集聚、破坏创新环境、削弱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住房价格,降低了城市科技型企业创业活跃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中国城乡差异的视角,本文实证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城乡家庭创业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社会交往面较广、交往对象趋于多样化的城镇家庭的积极作用更大,其作用机制在于社会网络通过拓宽家庭获取信息的渠道为其提供大量重要信息,从而有助于提高创业收入,而并非通过融资机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对于家庭创业选择而言,由于需要依靠亲戚等家庭强关系提供物质资本支持,社会网络在资源约束程度更高的农村地区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选择和创业收入的作用及其机制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7.
吴连翠  项杰  陆超哲  张迈 《当代经济》2018,(13):100-105
从创业环境和个性特质两个方面探索影响农民创业决策和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据此为政府提出的农民创业扶持政策机制提供决策参考.基于浙江省临安、舟山、衢州等地区农民创业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个性特质、政策支持环境、文化氛围、社会资本、市场环境对农民创业绩效有直接正向影响;融资环境对农民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应多激发农民创业潜能,并鼓励其与政府和金融机构建立紧密的联系;多提供物资、信息和知识技术的支持;结合实际情况落实相应税收减免;充分发挥创业氛围环境对农民创业绩效的作用,完善基层教育,做好宣传工作,以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规范产业发展秩序.  相似文献   

18.
社会网络不仅能够带来物质等方面的硬性支持,同时也能够带来情感、心理、认知等方面的软性支持,然而这种软性支持并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旨在探讨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构建了包括社会网络、创业乐观、新创企业绩效、创业环境和创业经验在内的理论模型,以142名新创企业者为研究样本,使用SPSS、AMO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网络对创业乐观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乐观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乐观在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创业环境在社会网络与创业乐观关系间以及在创业乐观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创业者或团队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创业激情、创业拼凑与新企业绩效间关系模型,并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创业激情显著正向影响新企业绩效,有助于新企业绩效提升;创业拼凑显著影响新企业绩效;创业激情与创业拼凑具有正向关系,同时创业拼凑在创业激情与新企业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恋型领导是组织科学领域一个比较新的话题,但较少文献研究自恋型领导的积极面。基于此,以53名企业一把手和346名直接下属配对数据为样本,从上下级关系视角探讨建设性自恋型领导对员工内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建设性自恋型领导对员工内创业行为有显著正向作用;员工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建设性自恋型领导与员工内创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内创业环境正向调节建设性自恋型领导与员工内创业行为的关系;员工创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建设性自恋型领导与企业内创业环境交互对员工内创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