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农村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简称“三化”)。在“三化”建设中,城市化要以工业化为支撑,没有工业的兴起与聚集,就谈不上城市化;产业化要以工业化为依托,只有工业的发展和积垫,才能确保农业产业化的跟进和提速。因此,“三化”的主导是“工业化”,它是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相似文献   

2.
协调农村工业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在于 :培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小城镇建设 ,推动非农产业区位的相对集中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增强乡镇企业和农业的互补性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环境产权制度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3.
东昌府区农业系统运行特征是鲁西平原和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水资源缺乏,水土资源不平衡,旱涝盐碱灾害较为严重,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不发达的结构转型中的典型农业区.为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客观评价地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在研究了东昌府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指数的基础上,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坚持创新举措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江阴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不开发区域”高效益农业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先导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区、体验农业经济发展示范区,  相似文献   

5.
论农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重新区划旧型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暇玉之分,特别是将技术、市场、制度诸因素都作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铺垫,把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推出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为重要内容、以农村县域工业化为突破目标重点的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模式,并把农村工业化作为城市工业化的对应方面而互相促进,尝试为中国新型工业化构建城乡弥合、资源配置优化、注重人力资本和可持续发展效益的理论框架,从而具有指导实际的思路价值。  相似文献   

6.
吕雁琴 《经济师》2003,(2):64-64,66
现代科技革命已经席卷全球。面对新的严峻挑战 ,要加快我国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必须确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补并进 ;全面启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以人口为中心 ,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视角》2005,(1):46-50
夯实发展基础,努力破解“三农”难题 首先,要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夯实解决“三农”问题的物质基础。其次,要改革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彻底拆除阻碍城乡生产要素交流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壁垒”,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就业体系。第二,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8.
薛拣民 《经济问题》1993,(12):19-25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民主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也是这样”。如何促进农业腾飞,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很明显,不重视和发展农业不行。但是,单靠农业也不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实现农村工业化,是发展农业、富裕农民、振兴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有些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在认真总结完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施农业产业化。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把农民引向市场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经济总量增长,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95”发展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发展再次成为社会各方深度关注的话题。福州开发区自1993年与马尾区“两区合一”以来,农村建设亦成为全区工作重心之一,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始终把农村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追求包括农村在内的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利益,把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采取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减轻农民负担等多种措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风改善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叶青  张平宇 《经济地理》2006,26(2):300-303,317
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态势,优势条件及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战略重点和主要对策。指出地区农业发展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可持续农业之路,通过农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联合开发与整体布局、农村制度创新及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灾害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频繁的自然灾害是人类经济社会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严重障碍。文章分析了自然灾害是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指出了减灾防灾应作为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在此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灾害减防对策。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区农地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小敏  郭熙 《经济地理》2001,21(4):483-486,495
在分析鄱阳湖区农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鄱阳湖区农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四种方式,提出在发展生态农业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实施避洪高效农业,因地制宜地推广典型的农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使鄱阳湖区农地资源得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From the view of system theory, modern agriculture in a region embodies elements conformit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multi-function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gricultural element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oretically, compartmentalizes agriculture types based on human-land elements matching, and depict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it shows that the matching of human-land elements is a key to agricultural types, and the multi-functionality is an indic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ages. At last, as a case study of Suzhou in eastern coastal are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volvem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mechanism and some typical models of modern agriculture which suit to agriculture system evolv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Suzhou the agriculture productivity, has improved greatly; And along with the agriculture structure optimizing, agriculture function has translated from "production " to "non-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 With simulation of agricultural trend in Suzhou, it is .found that Suzhou has a LP- dependence (labor productivity) on agricultural element, so Suzhou will has much more potential in land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on agricultural system, some typical patterns on modern agriculture in Suzhou are brought up, such as export-oriented agriculture, enterprises-leading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agriculture, stereoseopic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and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5.
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绿色农业是有效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确保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阐述了绿色农业的内涵和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分析了现阶段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针对存在的障碍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为更有效地缓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科技约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业持续发展研究进展及其理论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型发展观,是人类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结果.它以其崭新的发展内涵和发展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并被在一定范围内付诸具体实践.可持续农业又作为当今世界农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前沿的重要课题,更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旨在推进可持续农业的深入研究,较系统地梳理了农业持续发展研究的进展和主要观点,并就其相关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People currentiy pay attention to a hotspot problem that how industrial production is evaluated and controlled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Qual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exes. Two mainstream theories guide us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inly the circular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are introduc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are introduced, and that quality management is important cont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indicated. Based on circular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manufacture theories, the drawbacks in the existing quality management models are analyzed. The requests that satisfy the big system "environment- society - economy" are summarized to build up a model. A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principle is applied and the relevant contents are sublimated as the platform to set up the model. The new quality management concept models are put forward "T- D- R"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and "ecological quality loop" model, from which the new quality concepts are formed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contents and the process of setting up the models. The big quality problems of the system can be handled by the new quality concept and model that are validated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苏南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苏南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并剖析了苏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六大观念障碍:①资源优越观;②优势要素替代观;③消极依赖观;④自我封闭观;⑤重工抑农观;⑥片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林若琪  蔡运龙 《经济地理》2011,31(11):1768-177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业国际竞争日益剧烈.除了粮食生产型态上有所转变,农村空间角色也应朝向多样化,甚至是可持续发展.在大量理解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多功能农业制度,检视我国农业目前发展情形.结果显示,我国农业仍处于中、低度多功能农业制度的发展,代表我国对于未来农业政策的发展,仍需继续改革,以期达到高度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