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运用模糊层次法建立煤炭矿山节能减排评价体系,涵盖节能、污染物减排、综合支撑、技术研发与投入4个准则层指标,以及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固体废弃物排放达标率、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等22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以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数据为依据,对绿色煤炭矿山节能减排评价体系进行实证研究,论证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东北地区36个市(州)2005~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找出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得出各年各地区效率值,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其影响因素。[结果]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规模效率值较为稳定,纯技术效率值波动上升,纯技术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黑龙江省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在分解效率方面,黑龙江省的纯技术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吉林省的规模效率高于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受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影响,不同地区农业投入的资源水平存在差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由黑龙江省向吉林省、辽宁省扩张的空间格局;从影响因素来看,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单位耕地面积施肥量、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共同作用于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结论]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明显,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地区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唐忠辉 《水利经济》2016,34(6):9-12
节能减排财税政策对建立健全促进节水的财税激励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梳理分析了节能减排财税政策的主要内容,提出节水工作应借鉴节能减排经验,从国家层面高位推动,建立相应的财税支持政策,政策适用范围应涵盖农业、工业、生活等各个行业和领域的节水;综合运用补贴、奖励、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通过DEA模型测算了黑龙江省不同粮食生产主体种植玉米、大豆和水稻的生产效率,分析了玉米、大豆和水稻生产在成本投入上的差异。测算了各个主体生产不同粮食时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显示由于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组织化和规模化较强,所以平均综合效率相对较高。由于土地细碎化和机械化无法充分利用发挥,使得种粮大户的总体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运用三阶段DEA的方法,对黑龙江省50个国有森工企业投入产出效率值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在环境因素及随机因素未被剔除情况下,其综合技术效率被高估,原因在于各森工企业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被高估。(2)黑龙江省各森工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较低,均值为0.635,其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较低。(3)黑龙江省林区各森工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牡丹江林区最优,松花江林区次之,合江林区第三,伊春林区第四,大兴安岭林区最低。  相似文献   

6.
资讯     
<正>声音今年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关天经济区整个区域角度探讨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同时从各个工业企业行业角度出发,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加大资金投入等手段,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关天经济区持久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区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采用了非期望产出SBM模型、Tobit模型、变异系数法、K均值聚类法。[结果](1)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制约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2)1994~2014年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总体呈现增大趋势;1994~2005年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小,但变幅较大,该时期综合技术效率区域分异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2006~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较大,但变幅较小,该时期综合技术效率分异主要受规模效率影响;(3)经聚类,齐齐哈尔、伊春、牡丹江、大兴安岭为I类地区,为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高效率区,纯技术效率略高于规模效率;鸡西、双鸭山、大庆、佳木斯、七台河、黑河、绥化为Ⅱ类地区,为中效率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相当;哈尔滨、鹤岗为Ⅲ类地区,为低效率区,纯技术效率远低于规模效率;I类地区投入要素利用率Ⅱ类地区Ⅲ类地区;(4)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为劳动力比例、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其中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对耕地利用效率为正向影响,其余均为负向影响。[结论]1994~2014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差异较大,主要受劳动力、农机、化肥及播种面积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DEA-Malmquist模型,以40个林业企业为决策单元进行林业产业转型效率的测算,评价结果为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综合效率处于无效状态,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相比,前者的负向作用更严峻;除了清河林业局,其余39个林业局均为无效状态。Malmquist动态指数分解结果为技术进步是制约国有林区林业产业优化转型效率的关键,纯技术效率虽为负向拉动,但动态指数朝着乐观的方向变动。最后,从整体与区域发展的角度提出优化林业产业转型效率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环境是影响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基本思想原理,构建了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各个环境指标赋予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技术创新环境的优劣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黑龙江省制造型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扩张和人口城镇化,这都将对黑龙江省的碳排放量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利用STIRPAT模型,应用岭回归方法计量分析建设用地扩张和人口城镇化率对碳排放的影响。以黑龙江省1993至2012年这阶段的碳排放情况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扩张、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因素对黑龙江省1993~2012年碳排放具有增量效应影响显著,是导致黑龙江省碳排放持续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具有减量效应,提高能源利用率是黑龙江省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KAYA模型,选取2001~2010年的数据,对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0年来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单位能耗碳排放三个因素对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量基本为正向影响,单位GDP能源强度则主要为负向影响;经济发展和单位GDP能源强度是影响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而人口数量和单位能耗碳排放对碳排放影响较低。基于上述实证分析,本研究提出环境政策调控、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等建议,以减少林区碳排放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省林业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20052010年间各时间段内黑龙江省林业三次产业与总产出以及林业三次产业内部各次级产业与三次产业产出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以此为基础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结构关联度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内部动态关联变化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应该挖掘潜力发展林业第一产业、利用现代科技全面发展林业第二产业、发展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产业发展能力和产值比重两个角度为着眼点,运用灰色发展决策模型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类型进行识别,从新的角度为优化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促进黑龙江省林业经济发展寻找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黑龙江省林业三次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分别为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和采集、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若干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渔业经济是实现渔业经济低碳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从碳金融的交易机制出发,参考国外银行业参与碳金融的方式和经验,结合我国渔业现状,研究碳金融对我国渔业经济节能减排支持的方法和方式,对加快我国传统渔业经济向现代渔业经济的转变路径进行探索,以期对推进现代渔业经济发展给与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从2004年起,黑龙江省进行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改革后的新制度较之旧制度虽然更加科学,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广,保险费收缴困难,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严重等方面。这些问题大都是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地质勘查行业内普遍存在的,但在黑龙江地区又有其特殊的地方性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产业布局是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黑龙江省不仅在全国产业布局中担当重要角色,而且本身也存在着产业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问题;对黑龙江省产业矶局及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县域尺度的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全球各行业碳排放中,农业碳排放占比很大,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研究农业碳排放对实现农业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通过分析从农地利用过程碳排放、水稻种植过程甲烷排放、农地氧化亚氮排放和禽畜养殖过程碳排放四个方面碳源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测算清单,采用碳转化系数法测算出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并分析了2007—2017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结果 2007—2017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74.59%的县域单元的农业碳排放总量为负增长,94.26%的县域单元碳排放强度呈下降态势。湖南省各县(市、区)农业碳排放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显著同质性,11年各县(市、区)空间均质性呈增强之势,空间异质性呈减弱之势。结论 对湖南省县域尺度农业碳排放不同维度时序特征的分析,有利于依此总结湖南省碳排放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农业碳排放走向,对县域农业碳排放空间布局研究有助于各地因地制宜,推行有差别的农业碳减排举措。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森林的多种服务功能对主产区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气候调节、涵养水源、减少土壤肥力流失、净化环境、生物栖息地、有机物质生产等。客观衡量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效能,对于粮食主产区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建设及其科学制定粮食生产和生态建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合理的森林资源保护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森林资源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改善和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