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海云 《时代金融》2014,(5X):10-1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高的储蓄率。储蓄作为资本的重要来源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度储蓄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从资本黄金律出发结合过度储蓄理论和经济发展的动态效率理论对最优储蓄进行理论分析。结合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对最优储蓄率做出了测算,在预测基础上对经济增长与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最优储蓄率的判断标准,基于两种不同测算结果,本文提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优储蓄率区间。最后结合实证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高的储蓄率。储蓄作为资本的重要来源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度储蓄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从资本黄金律出发结合过度储蓄理论和经济发展的动态效率理论对最优储蓄进行理论分析。结合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对最优储蓄率做出了测算,在预测基础上对经济增长与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最优储蓄率的判断标准,基于两种不同测算结果,本文提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优储蓄率区间。最后结合实证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怎样看待我国的高储蓄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苇要源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必须有高储蓄率的支撑.本文通过对工业化进程中有关国家储蓄率的时序数据和结构变动的比较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阶段演进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高储蓄率为我国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大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王博 《金融研究》2012,(6):68-82
众多研究表明收入分配格局会影响国民储蓄率,由于部门边际储蓄倾向的不同,企业和政府部门相对于居民部门在总体分配格局中占比的上升会提高国民储蓄率,造成事实上的"国富民穷"。本文利用1978~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由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所引发的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中国国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收入分配格局受制于巨大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制度约束下,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能够很好的解释国民储蓄率的变化,而政府储蓄行为的变化对近期国民储蓄率上升具有重要的解释力。本文的估计结果对替代性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变量的选取、估计方法的选择及样本区间的选择都是稳健的,由市场化改革引致的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储蓄效应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储蓄目前呈高速增长趋势,我国居民储蓄率近今年来仍然加快增长.为什么我国居民在负利率的现象下储蓄仍不断缩短时间刷新记录.这和我国根深蒂固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和居民未雨绸缪预防性的消费有关.储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储蓄不是一段时期的收入,而是终身的收入,储蓄的变化与生命周期息息相关,所以要解决我国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现状,要合理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改变储蓄情况,同时给予居民社会保障,让人们放心消费,利用储蓄拉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2004~2006年,美国国民储蓄率只占国民收入的1%,是历史新低。而中国目前的国民储蓄率接近50%,家庭储蓄率约为收入的30%。2007年5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联合情况说明”中表示:中关双方同意采取重大措施,降低中国国民储蓄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也意味着中国金融政策将出现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杨天宇  朱光 《金融研究》2020,485(11):21-39
资金流量表数据表明,劳动报酬上涨对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据此提出了解释国民储蓄率演变趋势的劳动报酬假说,认为2008年以来的国民储蓄率持续下降是居民劳动报酬上涨推动的。具体来说,居民劳动报酬上涨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增强了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造成居民储蓄率下降;居民劳动报酬上涨导致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企业储蓄率下降;而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又导致政府增加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支出,政府可支配收入比重和政府储蓄倾向下降,进而使得政府储蓄率下降。基于2008—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上述假说。基于本文的理论假说和经验证据,我国国民储蓄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为了对冲储蓄率下降带来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由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当前稳增长政策的着力点需要由投资数量转变为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8.
杨天宇  朱光 《金融研究》2015,485(11):21-39
资金流量表数据表明,劳动报酬上涨对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据此提出了解释国民储蓄率演变趋势的劳动报酬假说,认为2008年以来的国民储蓄率持续下降是居民劳动报酬上涨推动的。具体来说,居民劳动报酬上涨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增强了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造成居民储蓄率下降;居民劳动报酬上涨导致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企业储蓄率下降;而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又导致政府增加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支出,政府可支配收入比重和政府储蓄倾向下降,进而使得政府储蓄率下降。基于2008—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上述假说。基于本文的理论假说和经验证据,我国国民储蓄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为了对冲储蓄率下降带来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由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当前稳增长政策的着力点需要由投资数量转变为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选取人口结构、宏观经济因素和经济增长三方面的变量对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进行探究.通过协整理论的EG两步法否定了储蓄率和存款利率、城市化率存在协整关系,得出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高储蓄率不具有解释作用的结论.通过将人口结构变量、经济增长变量联合对储蓄率回归,发现经济增长变量对储蓄率的解释作用并不显著,人口结构变量显著影响储蓄率,从而得出我国储蓄率长期趋势主要受人口结构变化影响的结论.这一发现对我国未来人口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居民储蓄率是居民储蓄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中国居民储蓄率高、美国居民储蓄率低,中美居民储蓄率差异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到2007年,中美两国居民储蓄率分别为37.94%和1.72%,差距高达36.22%。中美居民储蓄率的巨大差异,有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国民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高储蓄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的储蓄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在目前,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改善时间较长的前提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是短期内发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属全球最高之一,但讲到中国的高储蓄率,很多人通常会以为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老百姓增加储蓄主要是为了养老。中国的高储蓄率甚至为发达国家所诟病,因为中国多储蓄少消费,导致发达国家贸易赤字。  相似文献   

13.
在改进中美可比储蓄率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最新可得的中美可比固定资产折旧等数据,计算了2000—2017年中美可比国民总储蓄率、净储蓄率和中美可比分部门储蓄率。结果发现,中美可比储蓄率差距近年来呈下降趋势,而且远低于现有研究的计算结果。在考虑固定资产折旧的情况下,中美净储蓄率差距已下降至较低水平。在人口老龄化的长期趋势下,两国储蓄率趋同的趋势很可能是持续性的。基于此,认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逐渐从依赖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向投资驱动和消费拉动转换。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是一国宏观经济永恒的主题。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高的经济增长率,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高储蓄率,高储蓄率是保证一国高增长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本文主要从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与高储蓄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资金流量表数据探讨了中国国民储蓄的部门特征以及居民储蓄在其中的地位及其变化、研究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储蓄率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在上世纪90年代的增速最快.而在2000年以后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中国的居民储蓄率明显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同期水平;从国民储蓄的部门特征来看:居民储蓄始终是国民储蓄中最重要且稳定的组成部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近年来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居民储蓄倾向却增长明显,从而导致居民部门储蓄率的基本稳定。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宁 《财政监督》2013,(11):61-6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储蓄率也变得居高不下,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下一步的经济发展。ModiglianiCao提出了“中国储蓄率之谜”问题。本文探究了中国高储蓄率的成因.并对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资产制度安排,或许是导致中国储蓄率持续高于其他国家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的储蓄率远高于国际储蓄一般水平,只有极个别的国家、在极短的时间内曾偶然超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储蓄倾向越来越高,进入本世纪以来平均达到44 4%,极端值甚至达到50.1%(2006年)。什么原因使然?  相似文献   

18.
乔虹  宋宇 《新疆金融》2010,(1):17-35
<正>一、中国的储蓄率和全球经济重达平衡中国的高储蓄率一直支撑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储蓄在中国是一种美德。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有"耕三余一"的习惯,以备灾年之需。这一勤俭储蓄的传统似乎在最近20年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的总储蓄率已经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高储蓄率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为资本存量的快速积累提供资金,避免了  相似文献   

19.
孙驰 《时代金融》2013,(9):101+110
危机后的中国面临着外部出口锐减及内部需求不足的问题,这是长期以来出口导向型及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导致的。文章着重从国民经济均衡的角度分析危机前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及其持续性,提出应当通过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降低国内储蓄率、提高私人消费来缓解内外均衡的压力的建议,为我国未来调结构保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金融》2012,(11):4-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国储蓄率更是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2009年我同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8万亿元,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