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创新的本地化集聚已成为当前全球创新活动的典型特征。本文以地区的本地化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对企业研发选址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企业创新集聚以及产业地理格局的演化路径,揭示出企业研发选址的决策依据是企业自身技术需求与各地区本地化创新能力的匹配程度。研究发现:本地化创新能力已成为创新经济中企业研发选址的重要区位因素,能持续吸引高技术行业企业的进入;在产业关联方面,高技术行业的前后向产业关联均会显著强化本地化创新能力的引力作用;从区域一体化视角看,区域内各城市不同的禀赋优势导致不同的技术密集度行业呈现梯度式集聚的现象。据此,本文认为,当经济进入以高技术行业占比持续上升为标志的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后,地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是推进并强化其本地化创新能力,以区域为单位建设各区域创新高地。为此,需要进一步扩大高层次研发型人才培养规模,持续优化人才专业结构,支持高校与企业研发多元化融合建设,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进一步扩大区域创新高地的建设范围和规模,加快推进国际科技中心建设;以创新高地为核心,有序推进产业地理梯度发展,深化区域优势互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产品空间视角下,将产品空间结构理论从国际贸易领域移植到国内区域层面,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3~2011年145类制造业3位码细分行业数据和2012~2014年147类制造业3位码细分行业数据,构造中国制造业产品空间,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Probit模型检验产品密度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并以江浙沪为例,对制造业结构转换目标选择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国内区域层面,产品密度在产业转型中发挥着引领产业创新和阻止产业衰退的双重作用。在产业结构转换中,需要遵循此规律,选择合适的转换目标,避免结构转换中的断档停滞。  相似文献   

3.
作者首先指明了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缺陷及调整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然后从十个方面的转变论证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选择;最后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对策。作者认为,我国部门之间在技术、产品、利益、隶属关系以及资金、信息等方面的联系受到严重阻滞,部门间、区域间的连锁效应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解决阻滞问题,试图通过选择带头部门来发展一大片,不但希望带动的产业发展不起来,还会造成过剩与短缺共存的局面。所以,可以考虑选择重点产业(行业)链,而不选择带头产品的战略,用先导行业——龙头行业——骨干行业——基础行业,这样一条产业结构主链带动产业的支链发展。而近期对策是加速实现耐用消费品元器件国产化和对机械电子工业重点进行技术整顿与存量调整。  相似文献   

4.
通信技术进步不仅使得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成本骤降, 也使得企业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协调和监督生产,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通信技术进步不谋而合。本文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动态聚集度指数分析了中国18个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转移方向和速度, 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向服务业集聚,中间性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虽在不断增加但在向其他产业转移, 采矿业转移效应十分显著;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通信技术进步与服务业、中间性行业以及采矿业的计量经济模型, 实证结果表明在新时代的对外开放格局下, 通信技术进步对服务业和中间性行业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会随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增强, 对采矿业的促进作用则会随通信技术的进步而减弱。  相似文献   

5.
技术选择问题是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技术选择在技术转移、技术扩散与技术变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发展的首要阶段。本文从生态学角度,系统分析了产业技术选择与技术生态环境耦合效应,并以吉林省37个工业产业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吉林省工业产业中技术选择与技术生态环境之间不匹配现象普遍存在,超过80%产业耦合效应处于失调状态,并且产业规模是制约产业选择技术水平的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6.
子阳 《汽车与社会》2011,(21):20-24
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企业、技术和政策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下,才能影响产业的发展趋势。而不同跨国汽车企业在不同市场特征与政策引导下,选择了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他们都有怎样的产业逻辑呢?  相似文献   

7.
资源层次、经济重心与区域经济的多元合作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经济重心的跨区转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而其根源则是围绕资源一技术一人类需求三者间的协同态变化而展开的。本文基于资源层次性分析,揭示了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源贡献率变化,必将导致主导性资源在不同经济时代发生动态更替进而引起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客观事实。本文就资源层次、经济重心、人类需求的协同机理进行解析,这些解析能够为我们追寻区域发展差异的本质原因、选择科学的区域发展路径、实现跨区域经济的多元合作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对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探索,因此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在测度产业集聚水平上主要使用的几种方法,如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各方法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其次在测度地区行业产业集聚水平时,对合理选择相应指标给出一定的建议,以期更为精确地测度我国及各区域的产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区域支柱产业一方面是客观经济条件趋向成熟的产物;另一方面,正确选择支柱产业,运用恰当的产业政策使支柱产业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进而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对国内学者有关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界定和分析了区域支柱产业的定义和特点。以吉林省现代农业为例,找出区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即产业准入门槛、融资、人才和基础设施。最后针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产业集群创新与模仿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本文把创新与模仿作为一组替代性战略,置于产业集群技术发展战略选择的视野之下,考察不同产业集群结构、外部技术状况及技术模仿前景对产业集群技术升迁路径产生的制约与影响,揭示产业集群技术战略形成的深层机理。本文在阐明技术模仿对产业集群技术进步重要功能和适用条件的同时,也为构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提供了实用性对策思路。显而易见,本文的研究对一个国家或区域应该采取何种主导技术发展战略,也具有参考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ERP系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但同时也面临着的项目 实施风险难以 控制的挑战。本文针对ERP项目实施风险因素,构建了基于螺旋模型风险模糊综 合评价模型 ,进行ERP系统动态风险评价,并应用于企业实践。  相似文献   

12.
结合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分布的现状,以产业竞争力为关键切入点,逐次分析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对FDI的影响路径以及FDI对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路径,并以日企在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为例,对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的行业,外资分布也较多;在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的成长阶段,FDI的进入对于产业集聚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该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吸引了FDI的进入,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之间通过产业竞争力这一间接导体产生了一种"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7~2014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基于Arcgis、Geoda和Matlab软件平台,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对不同环境污染物的差异影响,并讨论了技术进步、环境治理投资、对外开放度、经济增长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污染物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银行业集聚和证券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没有显著影响,保险业集聚对于不同环境污染物具有差异影响;第二产业发展和调整促进了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加、工业废水和工业粉尘的减少;不同控制变量对不同环境污染物具有差异影响。因此,环境治理需要考虑区域间的协同效应,加大银行业和证券业环保投资支持力度,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 变,改善引进外资结构和环境治理投资结构,重点推进控制工业粉尘排放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4.
汽车产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开始对汽车产业的涉足,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会,这使得信息技术产业与汽车产业呈现了耦合的态势。尽管在制造、售后等环节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与国外汽车制造企业的差距正在逐年缩小,但是在产品开发、智能制造等环节,依然是目前我国汽车企业最为薄弱的环节。按照产业耦合理论,我们将两个产业的耦合程度,按照由弱到强的关系,分为无耦合、低度耦合、中度耦合、高度耦合四个阶段,本文将通过信息技术产业与汽车产业的数据,对二者的耦合程度、可持续发展性进行全面研究,以便达到为我国汽车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耦合找到可行路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系统广义矩方法,实证分 析了资源型产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资源型产业集聚对资源型产业全要 素生产率的影响是动态的,当期资源型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但滞后一期的资源型产业集聚会抑制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资源型产业集聚的“集聚效 应”和“拥塞效应”会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均衡状态。(2)资源型产业集聚与人均GDP的 交叉相乘项阻碍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表明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 响的积极效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验证了资源型产业“威廉姆森假说”在中国的存在 性。(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资源型产业集聚对于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逐步显现, 而对于技术效率改进的积极意义则逐步减弱。总体而言,资源型产业集聚对于技术效率变化 的影响主导了对于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影响。(4)非资源型制造业集聚、物质资本投入促进 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的提升,政府干预程度对三者的影响显著 为负,人力资本投入对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改进的积极作用不明显,但 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产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别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开始纷纷借鉴沿海地区经验,通过引导部分产业向该地区集聚以实现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建设。探讨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集聚之间是否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文章阐述了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协调发展的内涵,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两者间存在的促进机制和反馈机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集聚的关系,发现自1990年以来我国产业集聚和城市空间集聚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协调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E-G修正指数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定,从产业整体集聚程度和分行业产业集聚程度两个方面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同时深入观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区分布变化以及区域产业转移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集聚程度处于较高状态,但呈现出逐年下降的发展态势。不同分行业中制造业、封测业、设计业集聚程度呈现较大幅度下降趋势,装备业集聚程度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材料业集聚程度基本保持稳定。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分布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京津环渤海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且制造业、封测业呈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发展态势,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快递业集聚发展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产业集聚指数分析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空间集聚状况,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空间关联模式,研究发现:2012~2016 年,我国快递业呈现出高水平的产业空间集聚和明显的正空间相关性;上海、浙江的快递业集聚程度高,并且集聚能力高,可以作为快递业发展的示范省份;河北、河南、湖北、四川的快递业发展存在比较优势,可以作为快递业发展的培育对象。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电子商务集群模式与销售绩效间的关系,通过调查分析企业进行电子商务集聚的方式对其进行模式划分,主要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区域电子商务品牌、自建网站等模式;以集聚模式为因子,以销售量为绩效目标,建立绩效分析的指标结构模型,以台州地区110家企业的调研数据为样本,借助AMOS结构模型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区域品牌、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对销售量呈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依次减弱,而自建网站对销售量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企业电子商务集群模式,促进销售绩效的提高提供参考,有助于企业采取相应策略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态势非常明显,但并非所有制造业空间集聚都会带来正效益。本文利用1997—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数据,运用AMSZ准则对中国制造业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典型制造业空间集聚规模及其资本积累动态效率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中国整体制造业资本积累动态效率不断提高,制造业内不同行业的资本积累动态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业空间集聚规模与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之间不是简单互为因果的均衡关系,只有部分地区、个别行业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而有些产业集聚程度较高地区集聚程度与资本积累动态效率反而偏离长期均衡关系,出现过度集聚、效率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