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基于有限理性, 构建创新型企业与模仿型企业的产量竞争博弈模型, 分析博弈模型均衡点的稳定性以及创新行为在博弈模型中的作用, 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 Nash均衡点的稳定性与所有参数都紧密相关, 创新行为的相关参数对均衡点的存在性、值与稳定性都产生重要影响。模拟表明, 两类企业的产量调整速度对Nash 均衡点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创新行为的相关参数确实对两类企业的均衡产量产生不同的影响效应, 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利于创新型企业的均衡产量增加,造成模仿型企业的均衡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选取我国7 家碳交易试点公布的碳交易价格为样本, 利用 EEMD 方法将碳交易价格分解, 并运用 FGLS 分析各影响因子对碳价的影响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受到市场内在机制以及市场外部环境双重作用的影响; 市场内在机制下, 能源价格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其中石油价格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最大; 市场外部环境下, 各地区发展的季度GDP 增长率、 气温以及降水量均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探索建立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是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重要举措。碳排放权交易是在《京都议定书》的背景下,欧美等发达国家引入的基于市场的碳减排政策,在减少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和化石能源消耗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碳排放权交易是指企业在碳市场内开展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交易行为。政府以经过核算的历史碳排放数据或  相似文献   

4.
以2014—2018年广东省碳交易价格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广东省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广东碳市场的建立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减排成效,企业发电成本、当地用电量都会左右碳价格的走势,欧洲CER期货价格依然是影响广东省碳交易价格的最显著性因素,同时,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以及国际天然气价格等都对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存在正向影响。基于此,我国应该继续推进碳市场建设、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巩固减排效果,同时关注国际碳排放价格走势,提前做好能源价格预测,掌握能源价格走势,衡量碳减排成本与能耗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到能源选择与节能减排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基于2009—2021年沪深A股1 155家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时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交易对制造业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可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低碳转型,数字化转型在其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民营企业和大型企业,碳排放权交易对国营企业和小型企业低碳转型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对促进制造业企业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正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我国强化气候行动,国家自主决定实施的重要措施。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指出,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于2017年启动,覆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航空等重点工业行业。全国统一碳排放权市场建设工作正在加紧推进,碳定价迫在眉睫,碳排放成本的增加将给能源行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作为我国首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7个省市之一,将肩负起我国中部地区的低碳示范的任务和责任。对碳排放总量目标进行预测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础工作,是确定配额的前提条件。以2007年湖北省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的混合能源经济模型,对2013—2020年期间湖北省在不同经济发展速度和低碳技术发展模式下的能源消费总量、能源强度以及由能源消费引起的CO2排放总量和由水泥生产引起的CO2排放总量等进行了预测,以此作为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总量目标设置的参考依据,并为湖北省低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碳交易市场的构建,根本目标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配置各类节能减排资源中的作用,从而取得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减排的效果。2013年6月18日,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11月26日,上海碳排放权交易鸣锣开市。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起,我国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成为国家调控高能耗企业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了企业成本的构成要素,以致碳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对公司效益产生直接影响.但碳资产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各项法律规章制度、会计核算仍需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研究国内会计核算现状,结合钢铁企业碳资产管理行为,分析现行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的规定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影响核算结果的会计要素,从会计要素的确认原则出发,结合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建立满足管理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碳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斯坦于2016年加入《巴黎协定》,承诺至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水平较1990年无条件减少15%。哈国现行碳排放管理制度的减排促进效果不佳,碳排放配额分配不够合理,配额制覆盖面不足,配额交易价格低,无法适应当前的碳减排目标,需要调整和优化。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率先调整发展战略,将“可持续发展及逐步降低生产碳排放强度”纳入公司战略目标,并编制完成了《2022-2031年低碳发展方案》。该公司通过开展碳排放核算分析、多场景模拟预测,确定至2031年末减排15%的总体目标,提出节能提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创新碳减排技术应用三大战略方向,并将总体减排目标分解为各项量化指标。在哈中资油气企业需顺应哈国碳减排政策趋势,以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为参照,调整优化自身低碳发展战略,以实现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双碳”背景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蓬勃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会计处理目前按照财政部印发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2019]22号)执行,本文结合该规定以S公司为例,对其碳排放权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实务处理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碳减排方面做出了众多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12.
消费模式对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消费行为的引导和管制,构建低碳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突破的重大课题。为了将消费因素纳入减排框架,本文基于总量管制和交易机制(Cap-and-Trade Rules)构建了消费排放权交易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规范的实验经济学方法分析了消费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均衡问题,以及均衡状态下的消费者选择行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消费排放权的交易价格会收敛于理论竞争均衡价格,即临界碳价;消费排放权交易能够激励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有利于创造低碳需求,构建低碳消费模式。基于这些研究结论,文章给出启示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一个由单制造商和单零售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 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利用博弈论的思想和数值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碳配额交易政策对供应链生产决策的影响。通过对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整体决策下供应链最优利润总是大于分散决策的结果, 且整体决策下单位产品碳排放量降低的更多, 说明整体决策更有利于企业减排成本的投入。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得出, 碳配额只与供应链总利润有关系, 呈线性正相关; 而碳交易价格则影响了产品的价格、销售量、单位产品减排量以及利润等, 其中碳交易价格的不断增加使得供应链最优总利润呈现出先不断减小而后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碳汇两种概念的辨析及碳汇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上对碳汇的概念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碳的聚集,另一种则解释为碳排放交易制度。根据《京都议定书》而引伸出的定义,应为后者,而国内大都翻译成了前者。这将导致人们对碳汇定义的误解。只有采用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定义才能更好地理解碳汇市场的诞生与发展。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目前的碳排放权交易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二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碳排放权交易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电力行业)》(以下简称《方案》),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分三个周期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对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  相似文献   

16.
刘江波 《中国石化》2013,(12):46-47
中国石化积极参与碳交易,搞好碳资产管理,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 2013年11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在北京环境交易所鸣锣开市。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购买了京能集团2万吨碳配额,完成了基于配额的首笔碳排放权交易。此前,碳排放权交易已经在深圳和上海启动。12月,天津和广东也将启动碳交易市场。有专家表示,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在全国各地开启,作为一种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碳减标手段,碳交易将给中国环保带来新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碳市场的建立,碳金融随之诞生。为分析碳金融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本文以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例,构建了一个企业转型与银行贷款的决策模型,考虑碳市场和碳金融对于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本文得出两个主要结论:(1)以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代表的碳金融可以促进企业低碳转型,实现企业与银行的帕累托改进;(2)碳市场中碳价的剧烈波动会阻碍碳金融的发展。本文根据钢铁行业数据、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发展碳金融与促行业转型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逐步发展,《暂行规定》等碳排放权会计准则的初步建立,有助于在碳会计核算方面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暂行规定》的发布是碳交易会计管理工作的一次突破性探索,应继续将会计理论与交易实践相结合,针对有争议和可优化的问题不断完善,以期制定和出台正式、具体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9.
<正>抢占碳减排量交易市场高地,通过企业碳减排量的交易促进企业控排降碳是“双碳”实施路径上的必然调控手段。国务院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中指出,要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是未来治理工作的主要思路,地方碳排放“双控”模式与机制亟需创新。  相似文献   

20.
碳排交易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自2011年启动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13年6月深圳市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截至2013年11月,累计交易量超过13万吨二氧化碳,交易金额超过人民币850万元。下一步,将从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试点示范工作,还将研究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