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利用大型微观数据库CGSS2006,首次对城市住房价格、住房产权和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房价上涨程度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房价上涨越快,民众主观幸福感越低;(2)住房产权状况和幸福感显著相关,仅有一套房产者和多房者幸福感显著高于租房者,多房者幸福感显著高于仅有一套房产者;(3)房价上涨对租房者幸福感具有显著负效应,对多房者和仅有一套房产者的幸福感带来显著正向效应,且对多房者幸福感的正向效应显著高于仅有一套房产者;(4)住房质量显著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这些发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休闲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对青岛市市北区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活动调查的结果,从不同城市居民的个人基本属性的角度,对市北区居民休闲活动选择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现在与十年前休闲活动的变化,以及不同性别、年龄、收入、家庭结构的城市居民在休闲活动选择中存在的差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休闲教育和完善社区休闲资源与设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共支出与农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洪曙  鲁元平 《财贸经济》2012,(10):23-33,122
本文利用中国一般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论发现:(1)增加公共支出有利于促进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公共支出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增加农民的消费来实现,在控制了消费之后,公共支出的作用显著下降;(2)对公共支出进行分解发现,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等社会性支出是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支出,其他支出对农民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3)公共支出对不同收入等级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它对低收入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最大,穷人的消费水平较低,他们更加依赖于政府的公共支出,这进一步证实了公共支出确实是通过促进消费来影响农民幸福感的。鉴于此,扩大公共支出,尤其是社会性支出,是增强农民幸福感的重要手段,而且公共支出应该更加向穷人倾斜。  相似文献   

4.
《商》2015,(28):92-93
随着人们休闲需求的日益突出,城市公园作为公益性的公众休闲场所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本文以重庆主城五大具有典型性的城市公园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以期了解目前城市公园对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刘晓莲 《江苏商论》2012,(2):127-129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居民的休闲意识逐步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休闲活动。本文首次采用CGSS2006微观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村居民休闲活动参与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受教育年限、收入以及幸福感对于休闲活动的参与存在促进作用,年龄和婚姻对休闲活动的参与存在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国民休闲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休闲时间、收入、休闲活动参与、休闲消费支出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休闲活动参与和休闲消费支出对生活满意度均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休闲时间对休闲活动参与、收入对休闲消费支出分别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其中休闲消费支出对生活满意度的贡献比休闲活动参与略大。为此,应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休闲时间,使其有更多机会享受休闲,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休闲曾是剥削社会达官显贵的特有权利,而现在随着人们财富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它正日益成为大众化、平民化的活动。近年来,到城市郊区农村进行休闲活动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放松身心的主要休闲方式。本文在分析武汉发展休闲农业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武汉休闲农业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休闲活动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休闲体育,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城市居民的人口基本信息、休闲体育参与地点、参与频率、参与时间段、参与持续时间为切入点,对合肥市城市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特征进行探究和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描述了安徽省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参与状况,为构建合肥市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方式,促进安徽休闲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武汉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曾是剥削社会达官显贵的特有权利,而现在随着人们财富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它正日益成为大众化、平民化的活动.近年来,到城市郊区农村进行休闲活动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放松身心的主要休闲方式.本文在分析武汉发展休闲农业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武汉休闲农业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探讨了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居民主观幸福感均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在上述三个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城市化率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影响,城市发展质量和城乡一体化程度则显著正向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性差异仅存在于医疗卫生服务,其显著负向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其余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均无显著影响.城市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满足市民利用闲暇时间放松身心的游憩需求,不仅仅是市民个人的问题,更关系到城市发展问题。从南京市民角度看,参与游憩的欲望与程度取决于市民个体的身体及收入状况、游憩地类型、距离因素等;从时空特征角度看,市民游憩时间与闲暇时间呈正相关,而在空间上则表现出距离衰减规律;从游憩地条件看,游憩设施吸引力有限、消费太高、服务有待完善、交通不够便捷等问题已成为市民参与游憩的障碍。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市民游憩观念的引导,更应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及游憩功能建设,着力解决诸如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问题,推进游憩资源整合,不断完善游憩服务与产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投资和出口在江苏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特别重要角色,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在持续下降。作为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江苏的公共支出并未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江苏公共支出转型总体上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但也存在相关的问题。因此,应加快推进公共支出转型,增强江苏经济增长的消费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Panel-Data模型的江苏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和聚类分析对江苏省13个地区城市居民文化消费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前期文化消费比当期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的正向影响更大,而且各地区文化消费倾向和前期文化消费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为了提高江苏省各个地区的文化消费水平,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为响应"建设幸福广东"的"十二五"目标,采用追踪研究法,跨越4年时间,获取8669个样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状况进行追踪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居民自身的先赋因素和获致因素对幸福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居住地环境和工作单位性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为显著。该结论对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幸福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中1990—2007年的中国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通过描述统计和分层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下降趋势;人口学变量中的性别、年龄、健康、婚姻、教育和工作都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相对收入和社会失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较大。为了提高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增加绝对收入的同时,缩小社会的相对收入和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梁誉  韩振燕 《江苏商论》2012,(2):157-160
城乡经济协调作为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条件,是当前阶段我们所要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收集影响江苏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的数值,就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江苏省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从生产力、要素聚集效应、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四个方面探讨了江苏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镇居民消费是我国消费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我国启动内需的中坚力量,但目前缺乏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的系统梳理和归纳。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重新整理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宏观、微观两大视角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由于研究前提、研究方法、研究变量、要素选择的不同,研究结论并未达成一致。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一是大量研究都在借鉴和套用西方消费理论,缺乏专门针对我国城镇居民行为的理论框架;二是有限理性下城镇居民的非理性、主观性或其他新的行为特征有待后续研究继续探索和发掘,应放宽现有研究经典假设,构建城镇居民消费综合模型,进一步拓展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研究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采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用2003年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截面数据,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评估,并提出一些优化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