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不断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实现对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及判断,文章笔者结合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发展现状,提出了从国家政策扶持、挖掘优质稿源、搭建科技期刊发布平台及分级管理国际竞争力科技引导,建设高素质办刊队伍,开展多样化经营管理,更好地促进科技期刊的公益化和市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学者关于高校智库影响力的评价还十分有限,缺乏具体的案例研究。通过不同评价指标的对比,结合湖北高校智库实际情况,构建了湖北省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解决当前高校智库建设中影响力薄弱的问题,进而为高校智库建设开拓思路。该体系由成长与营销能力、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四个决策层和14个二级指标构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体系的权重,应用模糊综合测度模型对湖北省某高校智库影响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的文化历史和科技管理现状,分析了影响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的宏观障碍,并探讨了影响科技创新的微观障碍,提出了改变实验室科技人才选拔方式、加强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提高科研人员研究方向自由度的建议,来促进实验室科技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技人才研究是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开展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科技人才职业满意度状况探索更是激发科技人才积极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面临科技人才职业满意度研究可能存在指标数量较多、指标含义重复等问题,本文基于人才学相关理论,首先讨论科技人才职业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然后提出先借助对职业满意度测评指标进行筛选、再对筛选前后的指标体系分别构建职业满意度测评模型的方法和思路,以期为全面评价我国科技人才职业满意度、挖掘关键影响因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的报道内容主要是科技信息。基于科技信息的特点,科技期刊作为传播媒介,其影响力的大小决定了其地位,因而研究科技期刊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素质、科技期刊质量等方面对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安徽省科技工作者为调查对象,基于4024份安徽省科技工作者的调查问卷数据和33位科技工作者的座谈调研记录,从人才培养支持、人才评价发现、开展学术合作交流、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开展科普和科技志愿活动、科研环境和学风作风建设六个方面系统了解了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关切需求。研究发现,科技工作者对知识更新、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和更加自主的科研环境需求强烈;在人才分类评价、非公组织人才社会化评审、青年科技人才宽松考评环境方面呼声较高;期望建立高水平、跨学科学术交流渠道和平台;对建立优化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化服务需求迫切;呼吁搭建科普能力培训、科普产品供需对接和服务等平台;期望更加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和有效的维权渠道。基于此,对于更好地满足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需求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技外语人才不同于普通的外语人才,它对专业知识有很强的依赖性,而科技又有许多不同的领域和专业。对于科技外语工作者来说,尽管要求他们的知识面要广,但绝无可能面面俱到,精通所有科技领域和专业。正是出于这一点,要充分发挥科技外语人才资源的整体优势,调动科技外语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好务,就必须实现科技外语人才资源的共享,但现实中多种原因,制约了西安市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本文此问题就此着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科技外语人才不同于普通的外语人才,它对专业知识有很强的依赖性,而科技又有许多不同的领域和专业.对于科技外语工作者来说,尽管要求他们的知识面要广,但绝无可能面面俱到,精通所有科技领域和专业.正是出于这一点,要充分发挥科技外语人才资源的整体优势,调动科技外语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好务,就必须实现科技外语人才资源的共享,但现实中多种原因,制约了西安市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本文此问题就此着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自从微博诞生以来,媒体发展被带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以新浪微博为代表,微博以跨越式的发展速度,以新兴的媒介形态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通过微博这种新媒介的影响创造了新的营销方式,即微博营销模式。本文对微博营销理论进行简单的阐述,分析了基于影响力研究的微博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的科技服务业在全球得到了飞速发展,发达国家的科技服务业组织机构种类繁多,组织形式多样化,为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先进、合理、有效的经验模式。我国应借鉴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组织机构的先进经验模式,在发展模式上结合我国的客观实际,构建切实可行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加强政府对于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引导和扶持;形成以智力因素为主发展科技服务业模式;切实推进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化、产业化、公司化运作;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强信息基础化建设,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立足科技创新,以科技外交为触手参与国际竞争和规则重构。日本综合科技创新会议(CSTI)是日本最高科技政策咨询决策部门,其重要职能之一便是促进日本科技外交发展。本文基于中国学者张冀燕对科技外交工具的分类,以CSTI的发展、产出成果中展现的工具性为切入点,分析日本科技外交发展特点,为我国发展科技外交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需要通过开展技术预见科学判断和前瞻把握先进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关键核心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回答先进材料如何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本研究旨在综合利用无监督机器学习方法、复杂网络理论以及链路预测算法,开展先进材料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识别和技术预见,探索性识别出先进材料9个子领域的56个技术方向课题。同时组织开展德尔菲调查,依靠专家智慧,综合考量未来愿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民生需求,遴选出面向2035年的10项优先发展技术方向,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和国防安全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3.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原始创新策源地,是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平台。按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是科技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为其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首先梳理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内涵和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脉络,然后对比分析国外典型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馆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地,面临进一步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资源配置的急切需求。近年来,我国科技馆在区域协同发展、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逐渐摸索出总分馆制、科普联盟、社会共建等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资源共享与社会协同程度,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运行管理制度欠缺等困境。为了推进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科技馆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应当坚持开放共享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构建评价体系等途径实现科技馆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普场馆作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平台,是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传统的科学传播模式正面临巨大挑战,科普场馆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科普场馆数字化现状,同时以北京地区为例分析了公众对数字化科普场馆的使用行为和认知情况,最后探讨了实现科普场馆数字化的可能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繁荣科普科幻创作,归根结底依靠的是人才。创作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科普科幻创作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大力发掘培养青年创作者成为迫在眉睫的科普需求。青年科普科幻创作人才培养存在学员群体情况复杂,创作基础差异大,参与培训持续性不足等主要问题。本研究结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创-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项目实践,提出应制定人才发现的基本策略,实施精细分类培训模式,推广贵在坚持的培训理念,相关培训活动应高度重视兴趣的重要作用,充分借助合作伙伴的平台和力量,始终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最后,针对人才培养提出改进建议,为相关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际大科学计划/工程兼具科学属性与工程属性。组织实施该类计划或工程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国曾大量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不过发挥牵头和主导作用的却寥寥无几。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作出战略部署。本文在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的成效与影响进行总体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我国“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强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理解国防科技评估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防科技评估的主要特点,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对我国国防科技评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我国国防科技评估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践探索不足,综合性评估欠缺;二是研究停留在方法论层面,实证性研究不够;三是片面追求指标体系的完整性,未能结合国防科技的特点开展评估。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加强国防科技评估体系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