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是一种典型的行政救助模式,这种救助模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救助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经费收支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合作治理的兴起对行政救助模式提出了挑战,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由政府、非营利组织、公众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合作治理模式。在合作治理模式之下,能够实现多中心主体之间的资源整合、工作对接和系统交换,更好地解决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问题。  相似文献   

2.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领域工作最根本的职能,应该是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服务,需要做到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这为以服务为本的社会工作在这个领域中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亦即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领域引入社会工作机制,通过发挥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功能,将社会工作人性化的救助方法引入其中,以促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乞丐的一种,他们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对待他们不仅需要管制,更多的需要救助。我国近代以来一直缺乏城市乞丐求助政策,主要采取的是收容遣送办法。2003年《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诞生为救助乞丐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政府对城市乞丐从管制到救助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城市乞丐救助制度建立初期还存在很多问题,应当采取分类管理城市乞丐、改善救助站环境、引进职业介绍、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2003年我国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在民政部门的牵头带领下,各地政府配合,全国已经建立了130多个流浪儿童保护中心。我国流浪儿童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是仍有一部分流浪儿童在回家后再次选择流浪。本文分析重复流浪儿童区别于首次流浪儿童的独特性特征,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收容遣送制度到社会救助制度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收容遣送制度、流浪救助制度建立的价值目标及手段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流浪救助制度在立法目的、救助手段、权利倾向、政府责任承担上的优化,进一步指出现行流浪救助制度的新问题,并指出流浪救助制度发展的方向。期待流浪救助制度能不断优化。从而使流浪救助制度价值目标实现逐步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6.
农村地区智障流浪人员的社会救助是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盲点.对该群体的救助应当根据其游离于户籍管理之外、智力低下、无法独立生活等特点,在救助模式、救助期限、法规体例等方面设计出一套适用性强、与现阶段社会救助价值取向相一致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从而实现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完善的同时,更好地维护智障流浪人员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流浪儿童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方法,将社会工作人性化的救助方法引入到流浪儿童救助领域,通过发挥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功能,以补足政府和民间儿童救助组织救助的缺陷及不足,促使流浪儿童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最后,探讨了社会工作与流浪儿童救助相结合的意义,强调通过社会工作对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介入,必将有助于增加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使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健康有序地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探讨流浪儿童救助过程中存在法规不配套、网络体系不完善、求助模式表面的问题,指出流浪儿童的救助本质是心理的回归、人格的重建,分析了流浪儿童救助的两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是一个社会公共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仅靠民政部门救助机构保护力量远远不足。根据近年的救助工作经验反馈,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质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特别是离站以后的生活、学习,更需要社会力量来充分关注,较好地实施落实。  相似文献   

10.
自从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叻管理办法》以来国内关于如何对待流浪乞讨人员的争论一直十分激烈。有的学者认为“行乞权无非是指处于贫困无度而不得已被迫向社会或他人乞讨而获得生存的权利,所以,行乞权的本质是乞丐这一穷人群体的生存权”(农夫2004):有的学者认为,“现代法律虽然不会完全禁止行乞,但出于公共利益他人利益必定限制行乞(郝铁川2004),  相似文献   

11.
蒋儒标 《全国商情》2009,(19):101-103
温州是全国闻名的轻工业制造基地,快速发展的个体私营经济使这座城市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输入大市。由326万多人组成的外来务工人员队伍,成了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解决好对其困难人员的社会救助问题,事关温州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温州坚持以和谐共生为目标,积极探索实施对其困难人员在教育、医疗、住房、生活、就业、法律和文化等方面的救助,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责任、媒体联动、民间参与、民工互动、政策超前”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救助的“温州模式”。本文还就如何完善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救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文君 《全国商情》2012,(11):45-46
中国城市医疗救助体系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和社会多方力量在医疗救助体系当中发挥重要功能,医疗救助旨在解决贫困人口中的疾患者的疾病问题,并对解决病贫恶性循环问题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城市医疗救助体系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3.
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基础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描述了中国流浪儿童现象的状况,分析了流浪儿童现象存在的原因,指出了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基础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的政策和法律基础,勾画了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基础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创新社会管理"大背景下,对于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即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社会闲散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一违法犯罪"高危"群体,应分门别类地提出服务管理和预防违反犯罪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的工作模式,使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在此背景下,司法界和学术界应该鼓励不同种类的海上救助。雇佣救助不同于传统的海难救助,突破了传统海难救助中长期坚守的"无效果无报酬"的原则。那么,到底雇佣救助和海难救助有什么关系?其法律属性和法律适用又是怎样?本文综合各派学者的观点,结合"加百利"号轮海难救助案,认为雇佣救助是随着市场经济尤其是海运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只不过是海难救助一种新的形式或者类型,本质上仍然属于海难救助;在法律适用问题上,遵循特别法和一般法的关系,在《海商法》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适用《民法》与《合同法》等一般规定。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存在重经济轻心理和精神救助、重生存型救助轻能力发展以及救助对象不尽准确等问题,以直接经济救助的生存型救助方式并不全面。发展型救助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核心投资理念,将"助困、育人、成才"的发展型救助理念注入到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的实践工作中去,从"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有助于对贫困大学生个人能力这一核心因素的综合培养,助其长期摆脱困境,并带动父母家庭脱贫。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在医疗保险体系新旧转换过程中,城乡困难群体的医疗问题十分突出,进而对医疗救助制度提出客观的要求。本文在回顾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医疗救助制度面临的挑战,并从打破固有格局、整合医疗资源、突出改革重点、拓宽筹资渠道、拓宽救助范围和规范工作流程等不同层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建立的社会救助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场困难户救济和"五保户"救济、灾害救济以及其他救济为主要内容的完整体系,但积久而成的"二元社会结构",使得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工及其子女)享受不到应有的基本社会保障,而这些被忽视的流动人口却是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本文以本校为基点展开了社会援助力度的调查,讨论了目前从教育救助的角度上推进我国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可操作性,得出了一系列改善农二代教育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并对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时代要求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控制我国流浪乞讨社会现象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当代中国国情,对当前我国社会乞讨现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思考,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流浪乞讨人员问题的思路、对策和建议。认为应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治本,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实施控制,采取调节社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治本之策,最终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须到中国社会转型的完成和现代化的初步建立后才能实现,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