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林熙 《大众商务》2010,(10):291-291
灾荒堪称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面临最大风险,因此灾荒救助也成为我国传统社会救济体系中的最大条目。我国传统灾荒救助方式多样,善于发动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同时形成了处理灾荒灾害的一整套救济思路和理念,是我国传统社会留下的宝贵制度遗产,值得现代灾荒救助防治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2.
灾荒堪称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面临最大风险,因此灾荒救助也成为我国传统社会救济体系中的最大条目.我国传统灾荒救助方式多样,善于发动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同时形成了处理灾荒灾害的一整套救济思路和理念,是我国传统社会留下的宝贵制度遗产,值得现代灾荒救助防治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3.
二元化刑罚观念的影响,刑事被害人的相关民事权益因"隐退"在公诉权身后而得不到有效保护。当被害人经过诉讼程序而无法得到赔偿时,生活困难的被害人只能向国家寻求救助。为实现被害人救助制度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各地区为建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缺少统一的立法规范,各地现行救助制度差异很大,影响了救助制度的实施效果。文章主张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和域外制度优点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被害人救助制度,以实现"救助制度法治化、救助案件司法化"的司法救助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立法是当代重要的社会立法.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立法日益完善,象征着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由传统向近代法治化转型的萌芽.滥觞于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立法,在变革法治规则理念实现救助常规化、突破恩赐思想强调政府责任、创新救助方式发挥造血机能以及倡导规范化的救助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对战乱时期民众权益的保障、社会矛盾的缓解、国家一致对外形势的维护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建构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当前社会救助法制化及其制度构建对此应当予以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5.
数量众多的流动人口享受不到应有的基本社会保障状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触目惊心.建立流动人口社会救助管理制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现行流动人口社会救助管理制度是对历史的进步,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该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流动人口社会救助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速降低导致社会救助资金增量约束增大,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导致中低收入群体失业和陷入贫困的风险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增加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入、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绝对贫困减轻,但支出型贫困凸显,社会救助体系亟待转型升级;社会救助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较高,但存在投入结构不平衡以及救助人口增长效应递减等问题;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执行与低保捆绑,造成救助项目叠加和福利依赖等问题。要坚持救助前移的政策取向,增强社会救助的风险预防功能;积极探索社会救助服务,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快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方式创新;完善救助对象认定和需求评估体系,增强救助精准性;理顺社会救助事权与财政支出关系,调整资金使用结构,建立以救助需求为导向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7.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通过对困难家庭成员的直接救助与资助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对缓解困难家庭医疗支出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目前主要存在的直接救助水平过低、财政投入非制度化以及审批手续繁琐、病种限制过严等问题,可以从提高直接救助水平、扩大救助病种目录、借鉴相关社保制度、开展多样化救助,以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对城乡困难家庭成员开展健康教育与继续提高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等方面重点加强建设,另外也应重视城乡医疗救助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存在重经济轻心理和精神救助、重生存型救助轻能力发展以及救助对象不尽准确等问题,以直接经济救助的生存型救助方式并不全面。发展型救助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核心投资理念,将"助困、育人、成才"的发展型救助理念注入到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的实践工作中去,从"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有助于对贫困大学生个人能力这一核心因素的综合培养,助其长期摆脱困境,并带动父母家庭脱贫。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形势十分严峻,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救助主体单一,政府部门承担了绝大多数的救助责任,其它社会力量参与严重不足。本文分析了社会救助主体单一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地位,以企业、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为补充作用的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救助的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经过60多年的探索,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救助理念、救助对象、救助内容和救助形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社会救助体系的法律建设、制度建设、资金筹集以及管理机制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而且城乡差距过大.为此,政府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利的措施,促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社会化和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瑞典社会救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历程、救助对象、救助内容、救助标准、资金筹集与管理等对于我国实施社会救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需要合理界定保障对象,细化家庭收入核定标准;建立门类齐全的救助制度框架;加强救助者自身建设,提升救助效率。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体系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益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我国在政策和实践层面均已形成了包含基本生活救助、专项分类救助和临时应急救助三大板块的官方救助体系,同时民间救助力量也日益壮大.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依然存在着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协调、项目发展不平衡、救助手段单一、监督管理效率低、社会力量参与有限等问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多主体参与加以改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的筹资需求与筹资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和民政统计数据对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的筹资需求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在中长期内,实现农村医疗救助由目前的"大病救助"模式向"综合救助"模式转型,在财政筹资能力上是完全可行的.为保证农村医疗救助的稳步实施,需建立稳定和制度化的医疗救助筹资机制;通过筹资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一个"中央政府规划和指导、中央和省级财政出资、地方政府实施"的农村医疗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救助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不适应新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要求。本文重点指出当前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建议与措施,以建设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从社会救助与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彼此之间的异同性。  相似文献   

16.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政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宗旨,生存权是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的权利,最基本的人权。行政救助就是为了保障公民生存权,监督国家与政府履行职责,有效地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社会制度。然而,无救济就无权利,赋予公民权利的社会制度,没有必要的救济手段,权利也只是一纸空文。正确界定行政救助合法性审查范围,规范行政救助司法救济的裁判方式以及执行制度,是保障公民享有行政救助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全面建立,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困问题会更加复杂,救助需求、救助方式也将趋于多样化.本文主要对农村中特殊困难低保户家庭成员的劳动能力及致贫原因来对农村特殊困难人员进行分类,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不同标准合理制定相应的救助政策,使农村中的特困人员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规模逐渐扩大,面对的社会风险不断增加,医疗卫生服务和自身保障需求也随之增多。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善,但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民工的医疗救助仍处于缺位和不足状态,医疗救助制度的分割和碎片化进一步降低了农民工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不利于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文章基于社会排斥的理论视角,分析农民工医疗救助的供需困境,深入探究农民工医疗救助缺失的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原因,并提出分层纳入现行医疗救助制度,以城乡统筹为方向,在制度衔接、整合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以突破农民工医疗救助缺失的困局。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在此背景下,司法界和学术界应该鼓励不同种类的海上救助。雇佣救助不同于传统的海难救助,突破了传统海难救助中长期坚守的"无效果无报酬"的原则。那么,到底雇佣救助和海难救助有什么关系?其法律属性和法律适用又是怎样?本文综合各派学者的观点,结合"加百利"号轮海难救助案,认为雇佣救助是随着市场经济尤其是海运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只不过是海难救助一种新的形式或者类型,本质上仍然属于海难救助;在法律适用问题上,遵循特别法和一般法的关系,在《海商法》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适用《民法》与《合同法》等一般规定。  相似文献   

20.
喻娟 《企业家天地》2011,(11):92-93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期间,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频频发生,如四川大地震、08年南方特大冰灾、5.17株洲高架桥坍塌、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在这些危机事件的救助中,我国政府逐渐意识到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重要性,也逐渐认识到建立灾害救助预测和判断体系的紧迫性.但目前,公共危机管理领域中更多谈论的是灾害救助决策体系的构建,忽视了灾害救助的预测和判断对于灾害救助的重要性.而预测和判断作为其起点,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