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的三条蓝色经济通道之一,其建设发展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但"冰上丝绸之路"(俄罗斯称"北方海航道")提出至今,由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国内相关区域板块对"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积极性并不高.其困难和挑战,既有来自北冰洋恶劣自然气候影响和沿岸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困难,又有围绕北极地区进行地缘博弈所形成的复杂局势的挑战,还有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存在认识差异的影响.作为处于地缘前沿的我国图们江区域,融入"冰上丝绸之路"既是机遇,又要认识到这一过程的艰难性,在实践中要积极"化远景蓝图为'小目标'",增强可操作性,依托现有的"大图们倡议"机制,在中俄毗邻陆海区域现有合作基础上,大力推进"冰上丝绸之路"东北亚起点区——图们江区域中俄项目合作建设,同步强化环日本海经济圈建设,与朝、韩、日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蓝色经济通道.  相似文献   

2.
中日韩的合作对成功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日韩三方关系出现转圜,且三方对北极航道有相似的利益诉求和政策取向,在诸多方面具有互补性,这些因素为三方合作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创造了良好机遇.但中日韩之间的同质化竞争风险、美国的干扰以及"冰上丝绸之路"途经海峡航行方面的挑战使得合作充满了不确定性.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中日韩北极高级别对话机制,增强三国的互信基础,妥善规避外部因素的干扰,为中日韩北极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构建中日韩能源命运共同体,加快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与日韩北极政策战略对接的步伐,以国际海事组织为平台,加强中日韩在"冰上丝绸之路"航运事务方面的合作,以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迈入中日韩合作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东北经济振兴有着重大意义.短期来看,"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将通过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带动金融业发展和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三种路径推动东北经济发展.长期来看,"冰上丝绸之路"建成后将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升区域开放程度,降低区域地缘政治风险,促进资本和产业在东北区域的聚集,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结合"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影响东北经济振兴的机理与东北自身的优劣势,东北地区应通过完善制度环境、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布局、建设对"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桥头堡、积极开展区域合作等对策促进东北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北方海路与中国"一带一路"冰上丝绸之路相对接,为中俄合作开发北冰洋海域提供了契机.对比苏伊士运河、马六甲航线,北方海路具有缩短距离、节约成本、避开拥堵、确保安全等优势.中国能源需求剧增、俄罗斯远东需要发展,更增添了开发该航路的必要性.开发虽然面临自然条件恶劣、技术条件欠缺等问题,但开发同时也具有全球气候变暖、冰层融化、核动力破冰船改良建造、两国政府的努力等可行性.目前,双方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中国投资俄罗斯北极天然气项目、中国船只已通过北方海路开展运输、中俄两国政府出台开发措施等.未来,中俄两国将通过采取实施新项目、吸引更多投资者、增加货运量等方式共同开发北方海路,并为其发展创造新机遇.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冰上丝绸之路"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陆海统筹视角和欧亚大陆整合思路,提出"陆冰丝绸之路"的概念和范围,并作为对"冰上丝绸之路"原有线路和范围的战略补充和亚欧大陆的整合路径.确定"陆冰丝绸之路"的建设范围,说明"陆冰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作用,分析"陆冰丝绸之路"建设的基础,并提出"陆冰丝绸之路"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提出的促进整个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构想.俄罗斯社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反应不一,具有理解支持与疑虑担忧共存的特点.这些担忧一方面来源于对中亚在俄固有地位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对中俄在中亚具有利益共性的认知不够.中俄在中亚地区共同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合作机制均为两国在中亚进一步拓展区域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不仅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未来世界发展格局和全球治理结构产生深远影响。根据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走向和发展态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致可分为东南太平洋通道、西南太平洋—印度洋通道和东北太平洋—北极通道等三条通道。从实现基础和发展前景看,东南太平洋通道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发展方向,东盟国家则是重点合作对象。总体看,双方合作基础较好,产业互补性较强,但要重视已经显现或可能产生的一些经济特别是政治方面的问题。未来,要以沿线战略支点为核心,以重点合作区域为支撑,从增强政治互信、加强产业分工、强化海洋开发、增进人文交流、加强华侨联系等方面多管齐下,努力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全面提升务实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俄旅游合作是落实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抓手.中俄睦邻友好,两国都是人口大国、旅游大国,且都处在经济转型发展阶段,中俄旅游合作意义重大,前景广阔,但目前态势不甚理想.要在注重顶层设计与高层互动的基础上,加强地方推动和企业联动,通过点状突破、线上推进等方式提升中俄旅游合作的质量和效益.可采取资源入股、委托经营等方式共建兴凯湖旅游度假区;妥善解决开发开放与生态保护、旅游业发展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矛盾,避开复杂问题,建设好贝加尔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统筹推进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融合,努力打造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自驾车旅游线、旅游带.  相似文献   

9.
综合双边贸易规模及发展趋势、贸易结合度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从贸易视角分析中俄FTA的现实可行性,并借助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模拟评估关税调节及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情况下中俄FTA的经济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中俄贸易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双边有着显著的经济互补性和紧密的贸易关系,预期经济合作发展空间较大;同时达成中俄FTA将从GDP、福利、贸易条件、产出以及进出口等多方面对双边成员国产生积极影响,而对第三方经济体产生负面效应。鉴于此,中方应加快推进中俄FTA建设,以中俄FTA为载体带动"一带一盟"的对接工作,形成区域合作支点,并完善中俄双边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深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0.
"两廊一圈"合作区经济落后,区域经济合作全面启动难,但区域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具有合作发展旅游的优越条件,且旅游合作投资少、见效快,合作的前景可观."两廊一圈"旅游合作开发应该以利益共享、共同市场、资源整合为原则,加强法律、法规与人员方面的旅游合作协调,构建多层次的时话机制及协调组织机构,构建跨国无障碍旅游区,加强对环北部湾滨海跨国旅游增长极的建设,中越双方应注意旅游安全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点子都能变成金子的.在与人的交谈和讨论中,在独自沉思的过程中,在认真细致的阅读中,都有可能在脑海里突涌出无数个想法和创意.但这些想法和创意仅存在脑海里是不够的,不把它贯彻执行下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一个人在梦中神游万里,醒来时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一直躺在床上做梦而已.……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到“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作为与经济、政治相并列的三大形态之一而存在的,并反映和反作用于人类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其主导地位不容超越.目前,我国出现的税收"缺位"与收费"越位"现象,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必须清费立税,实行费改税.  相似文献   

15.
一、城市哲学的文化资本意义"今天已经哲学过了吗"?听起来,这句话的语法结构似乎有些不合理。但是,其意涵之深刻却可以告诉人们一个"城市哲学"文化资本意义,以及这个城市"哲学家小路"  相似文献   

16.
“意在笔先”“意随笔生”与“主题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意在笔先”、“意随笔生”与“主题先行”三个命题的含义及联系进行了探讨,从而全面地认识写作实践中主题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18.
对“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求得全面清晰的认识 ,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9.
易堂九子是明末清初重要的士人群体。他们的文法理论构成其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唐宋派和桐城派相比,易堂九子的文法理论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与明末清初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他们主张由规矩到神明,既是易代之际立言的法则,又针对有明一代的模拟文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