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如何有效地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方针,实现目标任务,韩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目标导向明晰化、财政支持力度大、实施手段法治化、重视智力反哺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等成功经验,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以工哺农的战略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背景下,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具有客观必然性,反哺的路径有多种选择,其中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智力反哺是一种造血型反哺,对于促进劳动力转移,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均具有决定性和建设性意义.以人力资本投资"反哺"农村和农民,主要应以农村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和健康作为工业反哺农业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农业支持政策在发达国家有着很长的历史,而且和工业支持政策保持基本相同的变动规律,属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手段。“工业反哺农业”是中国城乡统筹战略选择下的特有经济范畴,其实质是提高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我国的土地产出贡献率基本上达到了目前技术允许的极限,单纯依靠进一步发展农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并不是一条有效途径;现代农业补贴政策的大部分功能在于保障粮食安全,并且受我国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及财力的制约,也不能作为“工业反哺农业”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主要方式应是加快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4.
工业反哺农业并不必然发生在工业化的后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中期就开始调整工农关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依据修正后的霍利斯·钱纳里模型来判断,我国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工业化中期,目前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时期;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是政府对农业“予大于取”的界定以及“取”“予”的强制性,对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农业税和财政农业支出进行比较后发现,我国工业反哺农业起始于工业化中期的21世纪初,最晚不过2004年。先行工业化国家一般是在城市化率接近或超过50%、农业就业比重下降到45%以下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而我国是在农业就业比重为46.9%、城市化率为41.76%时开始工业反哺农业的,反映出就业结构转换和城市化的滞后。因此,还应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体制、机制,促进新型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聚焦资源型城市,从产出层面、投入层面和效率层面,采用动态线性回归法、广义矩估计法和非参数协方差矩阵模型,衡量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实现水平。研究表明,最初级的粗放型反哺在产出层面和投入层面已经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工业产值和工业投资都带动农业发展,而工业对农业的集约型反哺并未实现。在效率层面,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农业表现为虹吸效应;农业产值自回归效应显著,农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延续性和路径依赖。文章的政策意义在于,应充分利用工业规模扩张对农业的溢出效应,强化工业效率提升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构建知识层面的工农业"智力回路"和技术层面的农业信息化体系;应尊重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充分预期、提前布局,保证农业资源的专用型和农业政策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6.
工业反哺农业视角下的财政支农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三农的支持上,然而现在我国的财政支农存在着力度不足、结构不合理、相关体制和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和使用混乱、与国际接轨不够等问题。财政支农制度的这些弊病严重制约和束缚了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因此,我们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举措,以期用更完善的制度保障这种反哺。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我国经济总体已发展到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政府逐渐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但是农民收入却增长缓慢.本文选取农民收入作为衡量财政对"三农"投入效益的主要指标,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各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揭示现实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促进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也能充分反映政府的政策导向.我国对农业生产一直采取的是轻税政策,尤其是从2006年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免征"农业三税",体现了我国的惠农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客观分析,在税收政策方面,一些认识和做法还不适应工业反哺农业的形势.  相似文献   

9.
从原材料来源或历史的角度讲,工业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地表资源进行深加工而形成的工业企业,另一个则是对于地下资源进行开采或深加工而形成的工业企业.实施"工业反哺农业"从路径上讲,主要有:"反剪刀差",废止不利于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产品支农,工业化理念和制度的支持,捐赠和税收的支持,等等.  相似文献   

10.
论地方财政压力下的"反哺"空间及路径寻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地方财政普遍承担着较为沉重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对"三农"进行全方位的"反哺",必须具体分析当前地方财政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以及在这种压力之下受到限制的反哺空间,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间财政体制调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进行反哺路径的再寻求.  相似文献   

11.
农业通过有效获取"反哺"资金、技术和政策来形成发展的动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最终目标。发展现代农业应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企业为抓手,以向规模化农业企业提供针对性"反哺"为路径。通过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农村微观组织架构来规范农业企业行为,保障农户利益,解决农村公共产品建设和乡村综合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政策转变评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一个国家所实行的农业政策是与该国经济和农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有关指标表明,我国农业应该采取从剥夺农业向反哺农业过渡的政策。我国财政视角下农业政策的转变过程与实证分析的结论不相一致,据此我们给出了消除这种不一致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甘肃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肃进行新农村建设主要面临:农村绝对贫困面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量薄弱,以及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育迟缓等四个问题.因而,甘肃进行新农村建设主要应采取:进行生态环境的重建,有计划分步骤的建立与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健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等政策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是国际上的普遍现象.探讨工业反哺农业的认识误区,正确理解和把握工业反哺农业的关系,在现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要认识到工业化进程加速是工业反哺农业、促使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过程中的两个误区及其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到“工业反哺农业”,人们更多的会想到扩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笔者认为,受政府财力和农民文化水平的制约,片面强调直接补贴反而没有把钱“用在刀刃上”,容易走入误区.“工业反哺农业”更重要的应表现为加大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以及为农民提供公共产品上.只有这样,农民收入的增加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此外,笔者认为农村城镇化不能搞运动.城镇化是一个自然过程,如果一味求快,或者人为地做计划,往往适得其反.本文旨在对这两个误区进行剖析,并为正确进行“工业反哺农业”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弱质性产业,这种弱质性在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和交换领域导致最初的农业衰微.但是.最初衰微的农业经过政府主导型财政支农、市场跟进型金融助农和企业反哺型工业强农这些后天强势化改造,最终能够将落后的传统农业改造成先进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7.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促进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也能充分反映政府的政策导向。我国对农业生产一直采取的是轻税政策,尤其是从2006年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免征“农业三税”,体现了我国的惠农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客观分析,在税收政策方面,一些认识和做法还不适应工业反哺农业的形势。  相似文献   

18.
丰凤  廖小东  宋丹 《全国商情》2008,(2):106-107
中国一直致力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城市社会的转变,工业化原始资本的积累基本来自农业剩余.在工业化初步完成的今天,中国开始展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农村建设,这与之前的资源提取型工业化、城市化运动的性质截然不同.然而,为服务资源提取而建立的户籍制度、农民组织化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会阻碍资源反哺的顺利进行,形成制度瓶颈.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推进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政策,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实质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政策工具、体制保证和管理手段,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本文结合辽宁实际,研究提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和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农业的发展.财政支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持之以恒的支援农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建党一百年来,财政支农政策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减租减息"、支援合作经济与价格"剪刀差"汲取并存、"予多取少"多样化财政投入、取消农业税与农业补贴加强以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五个时期.财政支农政策的目标任务也经历了"救农、助农、兴农、富农、强农"的历史转变.财政支农政策的内容体系逐渐由单一向全面转变,财政支农机制日益健全完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未来财政支农政策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长效投入机制,优化结构、精准支农,完善监管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以财政资金带动其他资源不断投入,提升农村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