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我国审计体制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审计体系是由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组成。在这一体系中,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各自体制不一样。国家审计体制采取双重领导的行政模式,即最高审计机关隶属国务院,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开展工作,对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由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80年代初期,我国恢复审计监督制度时,实行这一体制有其合理性。在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由政府代表国家直接管理企业,权力高度集中,审计体制也带有行政性,国家审计署及省市区各级审计厅(局),…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海林  张集琼 《全国商情》2010,(15):53-54,57
本文对我国行政型政府审计管理体制下政府审计的独立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政府审计是缺乏独立性的,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两项措施:变“双重领导体制”为“单一垂直领导体制”;引入社会审计机构,促进政府审计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审计中由于审计机关工作独立性不强和审计机关承担的审计风险过小等因素,导致审计机关对审计法和各项审计制度贯彻执行有疏漏,政府审计真实性差和审计处理处罚执行率低。要切实提高审计质量,需要完善审计法规和审计制度,加强对各项审计法规的执行,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家审计模式重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国家审计属于典型的行政模式,即各级审计机关隶属于各级政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受双重领导。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现有的审计模式在许多方面都阻碍了审计机关职能的行使和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独立性得不到充分保证,因此,针对现行审计模式的缺陷,应改革我国现行的国家审计模式,逐步建立立法型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5.
审计的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我国的审计工作虽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新形势下仍表现出体制机制制约、审计机关权限不足、审计人力资源不足等影响审计作用发挥的制约因素。因此,要有效发挥审计的功能,就必须优化审计体制、健全审计机制、完善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6.
国赟  季泽 《新智慧》2003,(12B):40-40
我国国家审计体制的改革一直是学术界重点研究的课题,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构想。典型的观点如下:第一种,改现行行政模式的国家审计体制为立法模式,在立法模式下实行省以下审计机关的垂直领导(项俊波20001);第二种,国家审计机构仍隶属于国务院,但改地方审计机构的双重领导体制为单一垂直领导体制(吴联生2002);第三种,建立一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制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弊端,不利于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应适时建立直接隶属于最高权力机关的政府审计监督系统;实行高级审计管理人员和高级审计人员轮换制度;实行独立于本级政府控制的经费预算。  相似文献   

8.
审计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坚持审计独立性是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审计独立性包括国家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独立性和社会审计独立性,三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审计工作中,坚持审计独立性还需要注意同其他经济监督部门相互配合,也应注意审计工作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政府审计风险和法律来任明显加大。强化审计风险意识,分析风险的形成和表现,对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此谈点粗浅看法.一、审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审计与审计风险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就必须承担责任。但近年来,少数地方审计机关,自身素质不高,忽视审计风险,出现审计行政诉讼案件,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审计工作实践来看,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政府审计机关少数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认识淡薄。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特别是审计署和省级审计…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比较分析与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审计公告制度是受托责任关系机制、信息传导机制和反腐败机制的内在要求。在不同的审计模式下。审计公告的批准机关、方式、时间和程度存在差异。我国推行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障碍主要包括政府领导的行政干预、保护干部的需要、保密性原则的要求、审计结论不令人满意和审计机关及人员害怕承担法律责任等方面。全面推行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核心原则包括独立性、客观性、重要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和保密性等。  相似文献   

11.
绩效审计是世界政府审计的主流,是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美、英、德、法、加、日、俄、印等国致力于开展绩效审计,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外国审计机关绩效审计对我国审计工作的启示是:明确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或指南;拓展公共政策执行情况绩效审计;在各个审计领域加大绩效审计力度;坚持探索开展独立型绩效审计项目;加强政府绩效审计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跟踪审计的特点及模式,分析了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及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的现状。最后就如何选取审计项目进行跟踪审计,以及审计机关履行能力的问题、审计成果利用问题、审计权限的问题、防范审计凤险的问题及公众和政府的审计需求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审计制度在借鉴英美法系审计制度的优点的同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计监察化审计模式,中央与地方的审计机关都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审计机关属于监察又独立于行政。台湾审计制度的整体变革,适应了快速变迁的社会情势与风险社会对审计制度构成的挑战,推进了政府法治的进程。我们应当借鉴其可取之处,形成合乎我国实际情况的审计体制与制度,提升反腐倡廉效果,提高政府效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一些对财政审计的职能定位认识不足,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缺乏知识更新和培训等问题日益成为深化财政审计执法工作的"绊脚石",财政审计执法是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要提高认识,增强财政审计工作,创新思维,理顺和优化审计体制,才可能真正履行起审计执法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审计机关少数领导人员对审计风险认识淡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工作不慎、行为不当,审计机关在现行体制下受地方行政干扰,另一方面是来自被审计单位的固有审计风险.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和途径是树立政府审计机关全员风险意识, 强化审计机关法规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控制风险的有效机制,坚持依法审计,加大审计查处深度和执法力度,控制会计经营风险等.  相似文献   

16.
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出发,从改革现行国家审计体制入手,透过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作用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制约我国审计机关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原因,引出我国国家审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审计监督来帮助政府正确行使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运用合适的手段适度调控宏观经济并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国家审计在加强经济监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审计难,处理更难”便是其突出问题之一。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目前国家审计体制上存在的缺陷,为此,应改变国家审计的现行体制,实现国家审计机关由“政府型”向“立法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正>财政审计是审计工作不变的主题,本文以财政改革为切入点,分析了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财政审计是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是一种政府审计的形式。作为单一制国家,地方财政必须与中央财政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能够集中体现政府经济政策的财政收支情况,就有必要加强财政审计工作。"十二五"审计规划中指出,财政审计要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促进财政政策的实施。就目前来看,我国财政审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加强财政审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主流的行政主体理论认为,地方政府是我国行政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从宪法的角度上分析,无论是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宪法原则,还是宪法确立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与领导体制、地方政府的事务管理权,乃至于地方政府的组织机构设置、公务员管理,还是从其所归属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地位,与其说地方政府属于一级独立行政主体,不如说它更多地是作为中央政府的执行体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风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 ,而独立性风险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全过程。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相当广泛 ,但归根到底取决于被审企业管理当局施加压力的可能性以及注册会计师抵制这种压力的能力。从我国审计市场的现状看 ,两股力量悬殊 ,注册会计师的抵制能力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究其原因 ,主要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失败 ,审计独立性风险的制度陷阱以及政府行政干预等因素形成的。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基本对策 :建立平衡机制使博弈双方达到力量均衡、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模式的创新 ,加强事务所企业文化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