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论银行在实现节能减排中的支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楚锟 《全国商情》2009,(13):51-52
低碳经济是人类转向生态文明的一大进步,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节能减排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要求.我国CO2排放量大,减排任务艰巨,低碳化处于一个缺少资金的瓶颈状态,研究减排过程中银行支持作用十分必要.本文对该问题从银行绿色贷款、CDM(清洁发展机制)、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减排政策比较以及我国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分析了碳税、一般排放权交易体系、复合排放权交易体系、补贴、政府规制这五种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工具各自的特点,然后对其作用的范围、借助市场力量的方式、减排成本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管理成本的大小、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及政治上的可接受性作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二氧化碳减排措施的优化选择及实施战略:近期应以排放权交易体系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碳税为主体的减排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酸雨计划为世界排放权交易,包括当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机制EUETS开创了先河。虽然国会没有通过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机制,但仍有不少州政府联合启动了区域性减排计划。FERC的账户统一系统是美国目前唯一的排放权会计指南,但该指南造成了对政府分配的和购买的配额的会计处理不一致。FASB希望通过EITF03-14解决总量交易机制的排放权交易会计问题,但因种种原因被取消。此后,SFAS153的发布是否适用于有效年份互换受到了关注,IASB曾经发布的《IFRIC3排放权》解释公告因导致财务报告不匹配也最终被废止。FASB工作人员认为排放权是无形资产,但SEC工作人员建议不要反对存货模型,实践也表明美国公司大体上追随无形资产或存货模型,会计方法呈现差异化。排放交易机制项目缓慢进展着,准则制定者面临了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交易和碳税是温室气体减排的两种市场调控机制.综合分析两者的优势和劣势,应当优先选择利用碳排放交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未能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温室气体排放部门,可以利用碳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气候变化立法应当采取基线和信用型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相结合的方式.中国应当首先将电力部门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对于基线和信用型碳排放交易没有覆盖的领域,可以有选择地利用碳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5.
清洁发展机制中的融资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的<京都议定书>中所引入在境外减排的三种灵活履约机制之一.该机制搭建了一个减排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国际性合作平台,并鼓励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投资以获取温室气体减排量来实现<京都议定书>承诺的CO2减排指标.  相似文献   

6.
2012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在七个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揭开了建设市场经济规则的碳减排机制的序幕. 行政手段过滥过多,是过去碳减排机制最大问题.而解决这一向题的途径在于改变以单一行政为主的减排机制,建立碳交易市场,使各经济主体由被动减排变为主动减排.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碳减排走上良性循环轨道.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事业.下面特此提出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几点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7.
碳金融创新与中国排放权交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在“排放权交易理论”基础上的经济手段,将环境外部成本内化为经济主体的生产成本,比行政手段产生更大的利益激励效果和效率弹性,成为全球减排的主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京都机制的全球规范市场与基于自愿的排放权交易市场;然后分析了排放权交易市场应具备的交易要素;最后提出中国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应着眼于解决法律保障、二级交易市场的活跃与完善、政府监管的完善等环节。  相似文献   

8.
如何应对环境危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而可交易污染权的提出,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同时也给会计带来了新的难题,即如何对可交易污染权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一、可交易污染权的经济含义及本质可交易污染权即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像商品一样买卖,这实质上是各地政府在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及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鼓励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总量、追求使用最少污染排放指标的一种市场手段。企业节约下来的污染排放指标,将成为一种“有价资源”,既可在企业与企业间进行商业交换,又可“储存”起来以备自身扩大发展之需。可交易污染权的卖方由于超量减排而剩余污染权,其出售可交易污染权获得的经济回报实质上是市场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企业的外部经济性的补偿。可交易污染权的买方由于必须新增污染权而不得不花钱购买,其支出的费用实质上是外部不经济性的代价。二、可交易污染权在会计中的确认与计量1.可交易污染权的会计确认。(1)确认的理论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指出,确认是指将满足要素定义和以下两项标准的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的过程。两项标准为:①与该项目有关的...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减排机制的确立在国际上催生了一个活跃的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国培育碳排放交易市场,要有系统的思维,包括提出碳排放控制总量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碳排放权的初次配置;要从引领未来为基本出发点,规划中国碳排放交易产品体系及碳金融衍生品的合理开发,需要从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操作的角度,提出碳排放权交易核查及监管能力建设的重点领域和方案;要从保障的角度,集成提出保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宏观政策体系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不同环境规制政策下的DEA模型,估算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对经济与环境的潜在收益,并利用LMDI因素分解法,分析对减排有重要影响的中间变量,确定中国碳交易制度下的减排途径.跨区的碳交易可以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6.11%,二氧化碳排放(简称"碳排放")量减少8.36%;而跨时空的碳交易可以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6.97%,碳排放量减少8.88%.碳交易可以带来经济收益与环境收益,其中,又以碳排放权的跨时空交易为最优制度安排,但随着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提高,这种潜在收益呈下降趋势.研究发现,在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中,能源结构效应为99.64%,技术效应为85.79%,而规模效应为106.69%.碳交易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而达到减排目的.本文通过分析碳交易对经济与环境的潜在收益和减排的传导途径,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是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要求,也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任务。目前比较突出的市场分割、市场主体参与度低、定价机制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市场交易量的扩大、统一价格的形成及市场的持续发展。因此,亟需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培育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特别是要通过解决碳排放权的稀缺性问题、完善交易平台建设等形成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考察了减排框架下的原有企业、新进入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排污权交易机制及其配套政策。首先分析原有企业,得到结论如下:第一,环境税对原有企业最佳排污量选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原有企业最佳排污量选择随着排污权出售价格的上升而下降。第二,在排污权可以跨期交易的条件下,原有企业持有稀缺排污权符合利润最大化选择。其次研究了在排污权跨期交易机制下,新进入企业购买排污权的价格持续增加,这样将导致新进入企业进入成本不断提升。最后分析认为减排政策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福利。在此基础上,提出活跃排污权交易机制及其配套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排污权交易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排污权交易是按照科斯定理而制定的基于市场机制的行之有效的污染控制手段。实行排污权交易的结果是污染的治理主要由边际治理成本较低的企业来完成,从而优化了资源配置,有利于社会总产值的提高。排污权交易便于政府进行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有助于推动企业进行污染控制技术的革新,实施清洁生产,也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尽快在我国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选取我国各地区2000-2009年人均GDP和C02排放量的面板数据,建立变截距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对CO2排放量的影响,建立变系数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对CO:排放量影响的地区差异性,运用聚类分析了各省能源利用结构差异,最终证明经济增长并非是CO2排放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我国可以实现CO2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在《京都议定书》的指引与框架下,全球碳排放交易开始运作并逐渐形成统一的全球碳市场。其中成果较为显著的是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与北美地区碳排放交易机制。碳排放交易机制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利益的角逐。面对这种国际趋势,我国碳排放交易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缺乏统一的立法保障、政府监管不到位并且缺少国际发言权,我国应充分借鉴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与美国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经验与教训,在法制建设、市场交易与政府监管、国际合作方面进一步健全我国碳排放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7~2007年24个工业行业的动态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分别就实物外包和服务外包对CO2排放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际外包隐含的CO2排放比例在上升,国内投入隐含的CO2排放比例在下降;人均产出与CO2排放的倒U型关系不显著;实物外包和服务外包对于中国工业CO2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实物外包降低CO2排放的效果要好于服务外包;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物外包能减少CO2的排放,服务外包与CO2排放可能会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倒U型关系;污染型行业与清洁型行业的国际外包对CO2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国际温室气体(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环境的全球共识下,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而这恰为国际温室气体(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国应该学习和借鉴当前国际主要温室气体(碳)排放权市场(主要指欧盟碳交易市场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运作模式和先进经验,通过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节能减排事业的顺利发展,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对CO2排放影响一直倍受学术界和政府的重视。文章利用2000--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逻辑分析揭示服务业FDI对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节能减排的传导机理,并运用实证模型检验了服务业FDI、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对中国CO2排放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资本效应、技术效应等方式驱使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CO2的排放均起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对其抑制效应最强,而经济增长对CO2排放则具有加剧效应。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经济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上升,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以陕西省为例,对其1978—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向量误差修正估计表明,当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均衡关系时,将以19.22%的调整力度拉回均衡状态。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只存在由经济增长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单向Granger原因,并且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变暖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保护环境引起了全球各界人士的关注,并达成了共识.各国采取了多种的节能减排措施,碳排放交易市场便运应而生并日益盛行.目前,对碳交易中的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各国都没有设计出一套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碳排放权交易的二种类型即基于配额交易的碳排放权和基于项目交易的碳排权,结合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分析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希望在完善碳交易准则,在碳交易活动顺利开展中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