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金融危机的前两代模型难以对亚洲金融危机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产生了第三代模型。第三代模型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其中的道德风险模型受到广泛关注,但该模型并不能对新兴国家的金融危机给予完全令人信服的解释。文章首先阐释了Minsky的金融脆弱性假说并把之扩展到开放经济中,然后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分析新兴国家金融脆弱性的产生与积聚过程,弥补了Minsky金融脆弱性假说的缺陷。这种基于微观基础的、动态的、结构性的方法有力地解释了新兴国家的金融危机。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启示,这些政策启示对我国同样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融脆弱性是金融业的本性,是由于"逆向选择"、"道德困境"等因素引发流动性不足而产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脆弱性导致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动摇了混合经营的金融体系,极大地冲击着美国社会经济,是自1929年以来破坏力最强、波及面最广、政府救助额度最大、金融机构倒闭最多的一次金融危机。通过微观金融机构脆弱模型的建立,探索流动性萎缩导致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从而论证,针对金融危机,政府的救助在推动金融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内生特点决定的银行体系脆弱性会阻碍市场机制的高效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传导,引发金融危机.作为银行业务的重要分支,小企业金融的脆弱性较银行体系更甚.单体银行脆弱性的测度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杠杆率和RAROC等指标相关.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某银行小企业金融实际数据的分析,验证了单体银行脆弱性测度同样适用于小企业金融.据此可以找出小企业金融脆弱性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出有效应对小企业金融脆弱性的路径和策略,即保持合理的小企业金融发展速度,加快实施内部评级法,丰富小企业金融服务内涵和建立逆周期计提拔备机制.  相似文献   

4.
海曼.明斯基是当代研究金融危机的权威学者,他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是金融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金融危机及其对经济体系造成的危害难以避免。自从该假说问世以来,后继的学者就对其不断地进行讨论和完善,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基本内容,之后对近些年国外学者对其进行的模型化处理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从而可以从一个相对完善的角度考察这一假说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新兴市场经济体对金融危机的应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  李欣 《全国商情》2009,(15):105-106
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过去的20多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多次遭遇金融危机,这反映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脆弱性.本文在对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对金融危机过后的应对措施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理论沿革及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部门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因素可能极大地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因此,正确评估一国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成为维护一国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内容。在学术界,金融危机(稳定性)理论已经过了强调"基础经济变量"的第一代模型、强调"心理因素"和"预期自致型危机"的第二代模型和对国家资产负债状况进行总体分析的第三代模型的衍变过程。资产负债分析是第三代理论研究模型的核心,但由于统计资料的局限性,这一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应用还受到诸多限制。  相似文献   

7.
近来,美国次级债风波使美国的金融体系遭受重创,并已蔓延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业呈现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工程化、资产证券化、金融全球化等诸多发展趋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给我国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像海啸一样席卷全球金融市场,以传统的金融理论为运作理念的现代金融模式难辞其咎。在传统金融受到质疑的时候,由其相关理论对金融危机的解释也失去了其曾具有的强大说服力。故本文试图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缘何危机如此迅速的波及各个市场,让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期,以期能对中国金融系统对于危机的防范、应对起到一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巨灾风险证券化对于我国巨灾保障体系建设和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在现行的政策体系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证券化的发行机制与法律规定存在冲突;第二,证券化产品需要国内金融、市场提供更好的交易环境;第三,风险证券化对保险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又为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和启示。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巨灾证券化的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10.
金融产品创新在促使金融资源重新配置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同时,也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金融产品的过度创新也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从金融产品创新视角分析金融产品的过度创新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机理,并对发展我国金融产品的科学创新提出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其关键又是防范金融风险,包括防范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和抵御国际性金融危机传导所带来的外部冲击。”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至今还在持续影响着部分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发展。2015年底开始的美国第六轮加息周期和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次贷危机为背景,基于MIMIC模型对2005—2016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压力进行了测度,找到压力的来源为外汇储备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和实际有效汇率高估三个方面,进而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从三方面提出中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对策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转化成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时至今日,一些国家的经济已经开始缓慢恢复,但仍有一些国家仍然无法从经济危机的旋涡中脱身。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着手进行新一轮的金融经济体制改革。学界在对金融危机理论进行探索时总结成三代金融危机模型,深化了人们对金融危机问题的认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各国以此为基础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新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形成了新时代的金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显示欧盟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即莱姆法路西框架有较大缺陷.本文详细分析了该框架存在的主要缺陷,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欧盟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对该框架的修改和完善.结合中国实际,本文提出了欧盟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改革对中国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一直困扰着我国金融业,并阻碍着金融业健康、稳健发展.而金融业的脆弱性作为这个行业与生俱来的特征,由于不良资产的存在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当今金融业发展中对脆弱性产生着极大的扩大和加速作用,构成对金融和经济正常运行的威胁.金融外部性是金融行为的外部经济效应.当不良资产加剧金融脆弱性而产生外部性行为时,则不得不考虑将这种外部性内部化,并通过明晰产权制度,并以此对金融制度进行激励,对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分析,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金融,法制思想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金融法治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改革的深入与开发的扩大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金融法思想形成的现实条件。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法治建设并驾齐驱,金融立法与金融执法配套进行,强化监管与法治教育齐头并进,推进依法治理金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金融法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波及范围之广,让我们不得不探索其产生的原因.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是却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巨大,这当中的原因是很多的,本文就重点从信用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并从中得出一些对完善我国金融信用体系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国家金融管制政策经历了从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到金融约束的转变。本文研究了这三种金融发展理论的理论模式及政策取向,从学理角度探讨了三种模式下城镇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并得出"金融约束型"监管是目前我国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现实选择这一结论。最后,本文指出了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金融约束型"监管模式对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选取福建省1990-2008年的数据,分别基于相对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建立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比较.结果表明,收入是消费支出的决定性因素,并且持久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程度高于当期绝对收入.对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而言,持久收入假说模型优于相对收入假说模型且解释力强;而对于农民消费行为而言,相对收入假说模型优于持久收入假说模型但解释作用有限,提示两种假说的结合可以弥补绝对收入假说的不足,从而有效解释农民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9.
共生危机理论是传统金融危机理论演进的结果。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的共生机制有着一个清晰的理论架构:它源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一体化以及金融自由化、不当的汇率制度和政策、银行体系中的货币错配等体制因素为两危机共生提供了环境,在信息不对称、公众预期、道德风险等因素的作用下,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流动性、资本流动以及政府政策等渠道相互传导,彼此强化。  相似文献   

20.
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及其预算约束理论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金融在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风险。人们对于银行风险机理的解释也缺乏微观基础 ,近几年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 ,使得西方经济学者对银行经营的微观行为机理有了重大进展。本文介绍了银行体系内在脆弱性理论和预算约束理论 ,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最后简要探讨了这两个理论对解决我国银行风险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