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将1988~2009年中国省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为农业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来源,分析了它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88年以来,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在总体上都促进了中国省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技术效率变化却阻碍了大部分省份的增长,但总的来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共同作用对增长的贡献还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30个省份工业企业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基于Fre-Primont TFP指数DEA方法,测算各省份国有、私营和外资企业的综合效率、TFP增长及其分解要素,对其发展模式进行类别划分。结果表明,外资和私营企业的综合效率均值始终高于国有企业;工业企业表现出不同的效率优势,私营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效率水平低但增长趋势显著,外资企业的优势在于范围经济效率;在研究期内TFP增长均产生了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整体技术进步水平的大幅提高。进入高效高速发展模式省份最多的是外资企业,其次依次是私营和国有企业,三类企业地区间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6,(10):37-39
房地产行业作为对国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其房地产开发效率是经济管理的核心。本文采用DEA模型对2013年中国各省份房地产开发效率进行分析,计算了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收益类型等指标。结果显示,综合效率有效省份为7个,纯技术效率有效省份为14个;规模效率普遍低于纯技术效率,是综合效率无效的主要原因;相比于其他两个投入指标的冗余量,房地产投资冗余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标:考察省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方法:区分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发现:第一,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下降;省际调出因素和出口因素的贡献比重在上升。第二,1987年,省际调出仅在3个省份是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2007年,省际调出则在11个省份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第三,从省份视角看,尽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上升,但在2007年,省际调出贡献比重仍然是出口贡献比重的3.5倍;从部门视角看,省际调出的贡献比重也依然大于出口的贡献比重。第四,在将因素贡献比重变化的来源区分为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之后,不管是消费贡献比重的下降,还是省际调出和出口贡献比重的上升,部门影响均发挥着主导作用。研究创新:将省际贸易引入关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价值:对于目前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省际贸易可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年龄-效率模式计算的生产性资本存量之基础上,利用增长核算方法测算1991—2013年信息通信技术在中国经济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中的贡献。结果表明,在核算周期内,主要归因于硬件投资的增长,信息通信技术整体对中国经济产出和TFP增长的贡献比重持续上升,但仍落后于世界水平。虽然有迹象表明摩尔定律正在失效,但中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潜力依然巨大。而要挖掘这种潜力,中国必须完善统计体系,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特色的省域高质量发展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基于松弛的模型(SBM)和曼奎斯特-卢恩伯格(ML)指数,测算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趋势来看,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多数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为稳定,仅有个别省份波动较大;从区域差异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的省域为东部地区,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从驱动因素来看,造成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和生产技术同时降低或生产技术的单一下降。因此,各省份要充分认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难度,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统筹经济增速与经济质量,更加注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持续改善技术效率,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效率与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利用Malmquist指数和一系列反映地区差异的统计指标对中国216个地级市1990~2004年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差异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针对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经济表现出的新特点,采用因子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影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16个地级市TFP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城市经济的地区差异明显且呈扩大趋势。2000年以来影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因子强度依次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与市场化水平和要素投入等。  相似文献   

8.
王克宇  初宇平 《活力》2012,(8):78-79,81
高校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研实力与科研效率对国家创新能力提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高校科研效率,增强高校科研实力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与时间窗口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2009年期间省际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技术效率动态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中国高校科研技术水平整体较高,且三大经济区域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西部效率水平最低,各省份之间,效率值最高的为山东省,最低的为青海,最后本文针对DEA纯技术效率非有效省份给出具体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创新要素配置的统计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10 ~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创新要素相关产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各省份之间创新要素配置进行统计测度.结果 表明:中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省际差距十分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其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平均值越高、增长率越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份其平均值越低、增长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技术与人力创新要素方面,中西部地区增长率较高;在资金创新要素方面,东部地区增长率仍居前列.鉴于此,应发挥高级创新要素边际递增收益优势,调整区域内创新主体结构与研发管理措施,培育互联网新业态创新能力土壤,从而实现中国创新要素配置的合理优化.  相似文献   

10.
资讯     
《城市问题》2015,(3):101-103
31省去年GDP含金量排名发布据《中国经济周刊》及其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统计,31个省份在2015年地方两会上公布的2014年的GDP数据中,有24个省份GDP过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比值,被权威专家认为更能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自2009年起,《中国经济周刊》及其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已连续6年发布根据各省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数据计算出的比值,并将这一比值视作GDP含金量(即单位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径向距离函数与DEA方法,本文分别从效率与生产率两个维度建立区域经济增长的大气环境绩效模型,实证考察2006~2013年中国30个省份以及八大区域大气环境绩效的空间分布、动态演进特征与驱动机制,进而判断各省份大气污染防治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大气环境效率普遍较低,区域差异显著,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大气环境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变化起到阻碍作用。通过构建静态绩效—动态绩效的“四分图”模型,发现各省份大气环境绩效存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特征,先进省份与落后省份的绩效差距在扩大。  相似文献   

12.
1978~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0.5倍,被称为“中国奇迹”。然而,有关国有企业在中国奇迹形成过程中的功能与效率仍存在很大争议。为了定量回答这一核心问题,本文构造了全新的变量指标体系,并基于国泰安数据库横跨31个省份的企业面板数据,采用WLS、分位数回归及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国有企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相对效率差异,进而模拟国有企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效率图谱。效率图谱表明:虽然处于起飞阶段的地区迅速实现技术模仿工业化,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宏观效率,但国有企业在微观效率方面的短板也将随相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投入冗余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来重新测度和分解中国1985-2009年29个省份的能源生产率,该指数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测度与分解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各种投入要素的生产率,测度的能源生产率还可以分解为能源的技术变化与技术效率变化。研究表明:中国能源生产率年均提高2.89%,总体水平并不高,低于其他国内外文献的测度结果。2002年是中国能源生产率发生变化的关键年份。2002年之前,中国能源生产率年均变化为3.69%,但是波动性较大,2002年之后,中国的能源生产率水平稳步上升。2002年之前,技术变化是能源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量,2002年之后,技术效率变化推动了中国能源生产率的稳步上升,表明中国能源生产率开始走上效率提升的轨道。中、西部与东部的能源生产率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技术变化是导致东、中、西部之间差距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呈现出“高能效-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中西部则表现为“低能效-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部省份的能源生产率均得到提升,最佳实践省份越来越多,但是省份之间的追赶效应只有0.36%,  相似文献   

14.
正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年来,我国投资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功不可没。2013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4%,比上一年提高7.3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一)未来经济增长仍离不开有效投资1.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的拉动。对于处在经济起飞和追赶阶段的国家而言,拉动增长的最有效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7年30个省份工业的面板数据,以各省份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作为类别的条件变量,通过建立潜类别随机前沿模型,考虑技术俱乐部的异质性,从而分析了我国的工业经济增长过程。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份存在两个技术俱乐部,使用不同的技术前沿,生产函数存在巨大差异,并且俱乐部A的技术效率高于俱乐部B。技术进步是各省份工业产出变化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且B俱乐部要高于A俱乐部。投入变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效率变化的作用却非常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分析1980—2011年20国集团(G20)各国的资本边际产出情况,发现中低收入国家的资本积累较高收入国家往往是有效率的,资本积累的过程很有可能就相伴着技术进步,因为新资本中往往蕴含着新技术。中国的资本边际产出在这些国家中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并且表现出长期稳定向上的趋势,没有出现明显的资本边际产出递减趋势。这意味着中国在资本快速积累的同时存在较快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中国离稳态资本水平的距离还很远,投资驱动增长仍具有很大的空间甚至是必要性,资本积累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7.
技术效率是能体现区域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指标,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能够揭示出资源利用水平的发展规律。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经济数据为例进行了趋同性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辽宁省技术效率的增长同时存在着σ趋同、绝对β趋同和条件β趋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979~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的门限效应模型,检验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结构突变效应。财政分权对低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起阻碍作用,对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有着较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尉蔚 《价值工程》2019,38(6):65-67
为探究我国各省份公路运输效率,本文利用AHP-DEA模型,按地理区域进行划分,对我国2017年各省份公路运输的效率进行了测算,并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两个方面分析评价了非DEA有效省份在公路运输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一些省份的评价结果未达到DEA有效,未达到有效的省份在投入和产出方面原因各不相同,有些省份还存在多种问题,一些省份公路运输规模效益仍处于递减趋势。并根据综合分析,尝试提出一些提高公路运输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窗口、规模报酬特征、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构建高质量经济活动的选择标准和测度方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STAN数据库、联合国贸易发展数据库和中国各省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本文测度199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18个细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情况。研究发现:有潜力作为主导产业引领高质量增长的行业依次是:化学品和非金属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消费性服务业、商业服务业和交通仓储业。从行业分布上看,5个行业中有两个制造业、三个服务业。这说明,未来中国高质量经济活动的选择应当集中在高端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此外,高质量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山东等东部沿海省份。这意味着,高质量经济活动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典型的非均衡发展策略。应当利用东部地区的先发优势,快速建立基于主导行业的产业体系,构筑产业集群,再通过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