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背景下,从组织情绪能力角度探讨领导方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国内某大型汽车行业企业为案例,以扎根理论为主导工具,通过实践总结出转换型领导方式以组织情绪能力为中介,对企业创新行为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正向作用。拓展了组织情绪能力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同时为中国企业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国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领导风格、组织情绪能力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作用机制是一个重要议题。以我国汽车制造相关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研发现,企业转换型领导显著影响组织情绪能力,组织公民行为在转换型领导对组织情绪能力作用过程中扮演中介作色,集体主义导向在以上作用机制中起调节作用。同时,组织公民行为以组织情绪能力为中介,对组织创造力产生显著影响。在创新驱动战略下,对组织情绪能力前因变量及其如何影响组织创造力进行实证探讨,将进一步深化对企业领导风格、组织情绪能力与组织创造力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探讨中国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领导风格、组织情绪能力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作用机制是一个重要议题。以我国汽车制造相关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研发现,企业转换型领导显著影响组织情绪能力,组织公民行为在转换型领导对组织情绪能力作用过程中扮演中介作色,集体主义导向在以上作用机制中起调节作用。同时,组织公民行为以组织情绪能力为中介,对组织创造力产生显著影响。在创新驱动战略下,对组织情绪能力前因变量及其如何影响组织创造力进行实证探讨,将进一步深化对企业领导风格、组织情绪能力与组织创造力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研究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无论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对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组织柔性、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以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为中介的组织柔性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模型。以我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结合开发的组织柔性和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测量量表,对318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组织柔性和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组织的结构柔性和文化柔性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各个维度都具有显著影响,但技术柔性仅对适应环境的组织变革能力有显著影响;在组织柔性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从组织结构柔性、文化柔性和技术柔性方面强化企业组织柔性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5.
企业合作创新本质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作创新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交易成本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合作创新的本质。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合作创新关系是一种介于市场交易和层级组织之间的经济形式;战略管理理论则认为合作创新是一种通过利用企业互补关系来有效地联合各参与企业的资源,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机制;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合作创新不仅节约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技术的溢出效应,将创新的外部性内部化;知识管理理论提出合作创新是知识积累的一种方式,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社会资本理论认为合作创新就是企业通过创新网络,吸收知识、信息和资源,积累外部社会资本,提升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管理者的领导行为为理论工具,从领导行为的角度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过程,得出有效的领导及其行为方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有显著的支持作用。从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组织文化视野下的领导行为方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领导行为方式是领导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组织文化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领导者必须根据不同的企业环境,采用合适的领导方式塑造并调整企业文化以因应环境的挑战,保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环境不确定的日益增强对企业战略变革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具备强大的企业战略变革能力是成功实施战略变革的基础。基于企业战略变革是一种组织学习或企业知识创新行为的认识,从知识角度,运用组织学习理论和企业知识创新理论,系统分析了企业战略变革能力的内涵、特征和增强措施。  相似文献   

9.
企业知识结构与知识创新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企业知识结构分析入手,以知识结构在知识场的作用下不断地演化、创造新知识,并通过知识应用最终实现知识创新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了企业知识结构与知识创新关系的概念模型与理论假设,提出从企业知识结构与知识创新关系的角度认识企业的知识创新实践,为进一步实证研究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逐渐深入,服务成为价值交换的核心要素,企业研发工作的重心从产品创新延伸到服务创新。在服务创新背景下,市场需求、关键资源和创新模式的内涵都发生了根本改变,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适应性以应对挑战。然而,目前关于该主题的研究尚不充分。分析并验证了制造企业组织柔性对动态服务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从支撑服务创新的角度出发,将组织柔性划分为组织文化柔性、组织结构柔性和人力资源柔性,分析了组织柔性通过增强企业动态服务创新能力(服务需求感知能力、服务方案开发能力和服务系统重构能力)提升服务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反映上述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组织市场(B2B)作为研究背景,面向制造企业管理者收集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柔性对服务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动态服务创新能力和市场动态性分别在二者间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最后,就企业如何提高组织柔性,增强动态服务创新能力,进而改善服务创新绩效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企业创新网络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超循环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创新网络演化的基因和复制酶等生命特征,认为创新网络的形成像生命的起源一样,也是超循环的结果,是以自组织的方式进行的,具有自组织、自增进、相互增进和协同进化等特点,探究了企业创新网络的形成和演化机理,为做好创新网络的治理,促进创新网络的良性循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组织层次情绪理论关注近期国际上逐渐兴起的新型情绪研究主题,是对组织层次情绪理论和情绪构面组织能力理论前沿的补充。但目前组织情绪资源传递机制尚未明晰,阻碍了情绪理论深入发展。基于组织情绪能力形成与转化视角,首先结合中国本土文化情境,将组织内领导-成员互动分为角色获得、角色扮演和角色习惯化3个阶段;组织内部场景情绪互动可以分为情绪刺激、情绪认知和情绪反应3个阶段;情绪资源螺旋分为个体单元内、单元间、组织行动体系内、体系间4个阶段和5个阶点;然后进一步从塑造、渗透与转化3条路径分析情绪资源转化为创新智力资源的动态机制;最后,对组织情绪研究结论与启示进行总结,并从前因、测量及文化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企业理论的发展看企业的经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经济学以均衡假设为前提,企业作为一种抽象,其内部的经济性质被忽略。科斯、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以交易费用为分析工具,对企业性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强调交易费用的节约及企业“规制”特性。企业能力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从生产知识和能力的集合互补性活动和资源依赖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了企业的性质,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视角,发掘了企业新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风险角度出发,对领导者所应具备的能力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领导者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能力因素风险集合,并利用风险矩阵方法,对风险集中的领导者能力因素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风险影响进行了评价,进而得出领导者各项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风险的影响程度的序列,希望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顾客价值已成为营销学者和企业家共同关注的焦点,被视为竞争优势的新来源.但以往的顾客价值管理实践较多地只是把顾客价值看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并没有从战略高度渗透到整个企业的组织能力上、落实到整个企业的具体组织行为上.本文将顾客价值与组织能力进行有机结合,从能力的角度定义顾客价值和从顾客的角度定义能力,并分别从顾客和供应商角度探讨了能力与顾客价值的相互作用,这为顾客价值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颠覆性创新逐渐成为后发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后发企业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两种战略导向下营销能力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机制,构建营销能力以组织敏捷性为中介影响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模型,进一步分析后发企业认知合法性的调节作用。以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为调研对象,并对191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后发企业由外而内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内而外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存在倒U型影响;组织敏捷性在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颠覆性创新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认知合法性正向调节了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组织敏捷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对于企业而言,激励员工表现出卓越的创新性行为是提升企业创新优势的关键,而促进员工与企业融合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基于人境匹配理论,系统探讨企业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构建个人领导匹配、个人组织匹配、领导认同、组织认同与员工创新行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员工领导匹配对领导认同、员工组织匹配对组织认同具有正向影响;②领导认同与组织认同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③以上两种认同关系在人境匹配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该结论将原有人境匹配框架中的“匹配”有效扩展为“匹配-转化”框架,该框架在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的应用使人境匹配理论更加丰富和纵深,可为匹配理论视角下企业员工创新行为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德新 《技术经济》2005,24(11):45-49
本文在分析当代企业创新特征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组织方式特点的基础上,从经济组织的角度提出了一个企业创新网络决策模型,供企业在组织创新活动中进行组织方式决策时作参考。企业可针对所决策对象(创新项目或其中的某些活动),通过在内部展开、市场购买和网络展开三者之间进行成本或效益比较,来选择最经济有效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创业板的启动,给高成长的中小企业创造了很多机遇,但如何解决管理落后于成长,如何实现从机会导向型企业向能力提升型企业转变,将是创业板公司亟需应对的问题。文章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以治理结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及企业文化为四要素,构建企业管理模式模型。认为现阶段创业板公司处于成长阶段,实行理性的管理模式,为实现长远发展,快速进入成熟期,创业板公司应注重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相融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在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企业可追溯实践能否及如何改善创新绩效受到实业界和学界高度关注。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提出可追溯实践和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79家中国本土制造企业进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制造企业可追溯实践对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可追溯实践在促进创新绩效改善过程中受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其中,动态能力在可追溯实践对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在可追溯实践对产品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可为制造企业全面认识可追溯实践价值,以及动态能力在推动可追溯实践以促进创新绩效改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指导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