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壁垒使得新进入市场的厂商必须承担一些在位厂商并不承担的成本。在位厂商有意识地利用低价格、过度生产能力设计、“抢占”手段等战略行为来构筑战略性进入壁垒。应对战略性进入壁垒,我国企业可采取协同竞争策略、产品差别化策略、利用“搭便车”效应和垂直约束策略。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对进入壁垒的理解不同,理论分歧较大。从定义来看,结构主义学派的基本立足点是相对于行业中的在位厂商来说的,进入者处于劣势的程度,而反应这种程度的则正是进入壁垒的高度或进入壁垒本身。而效率学派与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定义主要是以在位厂商与进入厂商问存在需求、成本不对称性为立足点,进入壁垒是指进入厂商必须承担而在位厂商不必承担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杨勇 《经济与管理》2006,20(3):85-87
依照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高度集中产业市场中的寡头厂商往往会在价格变量上形成暗中或默契的价格串谋,使产业市场处在一种“准完全垄断”的状态。广告是企业主要的非价格竞争变量之一,重复博弈的结果使得寡头厂商能够走出囚徒困境(放弃产品的广告宣传),而垄断利润的存在导致第三方潜在进入的威胁,在位寡头厂商必然会联合起来进行抵制,通过广告串谋提高市场进入壁垒。  相似文献   

4.
寡头垄断是广泛存在于各大行业中的一种市场结构,而广告作为新时代的产物,能够通过传递产品差异化信息来增强其他厂商的进入壁垒,因此,也是各大厂商最常采用的一种非价格竞争手段。寡头企业实施广告策略,更能有效地阻断其他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巩固自身垄断地位。为此,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斯坦伯格模型,对双寡头垄断厂商的广告行为动机及广告的壁垒效应加以阐释,就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志刚 《经济与管理》2010,24(10):10-13,18
进入壁垒是新厂商进入特定产业(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它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传统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进入壁垒一般基于厂商的非对称优势壁垒(如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或制度性壁垒(如政策、法律等)。但是,在高度市场化和宏观产业政策一定的条件下,非对称优势和制度性因素都无法真正成为阻碍厂商进入的壁垒。在消费者选择条件下,由品牌构筑起的进入壁垒将成为厂商竞争最重要的壁垒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联盟到并购:国际海运业发展战略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海运行业固定投资巨大、资产专用性强 ,是一个具有规模经济、高进入 (退出 )壁垒、可竞争性较差的寡占市场 ,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最终决定着市场均衡 :最初的博弈类似于古诺模型 ;此时若部分厂商进行联盟可增加其利润 ,但由于存在“囚徒困境” ,联盟并不稳定 ,因此厂商最终会通过并购使自己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以获取更大更稳定的利润 ,从而形成斯塔克博格型的博弈。所以从联盟到并购是国际海运厂商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其实“6999元”的笔记本早已有之。早在前年末和去年初的那会儿,就已经有国内的二线厂商打出了“6999元,轻松拥有笔记本”的大幅标语。至此之后,不断有笔记本厂商前赴后继地将自己的部分产品拉到这个价位,抢夺眼球,抢占市场占有率。今天我们“旧事重提”。因为此“6999”已非彼“6999”,两者虽然看似价格相同,但数字的背后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当初在这个价位的都是二、三线的笔记本厂商,而这回介绍给读者的七款6999元的笔记本。无一不是名牌大厂的产品。试看一下。联想、惠普、戴尔、东芝……无一不是笔记本业界响当当的巨头人物!可以这么说。随着这些厂商接二连三把自己旗下的产品价格拉到6999元,我们才可以说。笔记本是真的进入了低价位的普及时代。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品质量策略性行为的进入壁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产品纵向差异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垄断厂商为构建进入壁垒在选择产品质量方面所采取的策略性行为。通过采用一个扩展式博弈,分析了在位者和潜在进入者的质量选择行为所形成的各种产品质量组合及其支付。研究发现,在位者可以通过一部分研发投资,抢先承诺提供多档次质量的产品,填补消费者的需求空间,减少潜在进入者的期望收益,使其做出不进入的决定。所以,在位者在产品质量方面的策略性行为就构成了进入壁垒。  相似文献   

9.
进入管制与产品质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分析了政府进入管制对厂商最优质量水平及市场平均质量水平的影响。在模型中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主观推断存在误差 ,而产品需求在短期内保持稳定。财政收入最大化政府设置行政性进入壁垒并对非法进入者进行惩罚。因而 ,非法进入者虽然可以以冒牌的方式进入行业或市场 ,但有面临被处罚的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 ,政府一定有动力实施管制 ,且将查处的力度确定如此水平 ,使得冒牌厂商“打而不死” ;此时 ,市场平均质量水平则低于或等于无管制情形。本文的分析还表明 ,在位厂商和非法进入者的均衡质量水平均与管制力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核心竞争力:构筑进入壁垒的又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某些企业在某个行业内可以长期享有远超过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而不必担心潜企业的进入使得竞争加剧,最终使利润降到平均利润水平。也就是说,这些“成功”的企业能够构筑起一道对于港企业而言的难以逾越的进人壁垒。即便潜企业跨越了传统的进入壁垒,如规模经济壁垒、产品歧异壁垒、资本需求壁垒、转换成本壁垒等等。例如,树窗英特尔主义(Wintelism,Wu-dow+Intol)产业模式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视窗英特尔是指微软公司的Wndow视窗操作系统和英特尔公司(Intel)的芯片。在IT行业内,这两个公司由于成功地构筑了某…  相似文献   

11.
1.进入壁垒过高。产业集中度越高,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价格就越高于自由均衡价格,厂商所获得的超额垄断利润就越高,进入壁垒也就越高。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讲,进入壁垒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经济壁垒和政治壁垒。经济壁垒又可以分为绝对成本、技术屏障和规模经济。由于汽  相似文献   

12.
企业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才不会被替代,因此分析潜在企业进入产业的壁垒必须考虑对企业的能力要求。据此可将产业进入壁垒分为两类:同质性进入壁垒是阻碍潜在企业形成基本能力的因素;异质性壁垒是指阻碍行业内企业积累核心知识和能力、形成企业间异质性的共性因素,同时也是流动壁垒。政府产业管制的取向是同时消除同质性和异质性进入壁垒,尤其是后者,这将有利于避免因产业过度进入而面临的限制进入和鼓励竞争的两难冲突。  相似文献   

13.
王晓彤 《经济论坛》1997,(19):31-32
河北省企业广告心理策略应用分析□王晓彤近年来,河北省的企业通过广告创出了一些新的名牌产品,如“三鹿奶粉”、“舒尔美”卫生巾、“露露”杏仁露、“康必得”感冒药等等。这些广告的设计者成功地运用了广告心理策略,达到了最佳效果。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广告心理策略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产业过度竞争、企业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博弈使得自由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能,而地方政府的产业保护政策又使之无法形成有效的退出。也就是说,产业进入壁垒的相对降低和退出壁垒的绝对增大是我国企业过度竞争、企业绩效低下的根源之所在。因此,解决的办法在于,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产业管制政策,有效引导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创造充分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垂直产品差异的技术转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跨国厂商的技术转移与东道国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垂直产品差异模型分析了FDI途径下跨国厂商的技术转移策略及其对本土厂商的技术水平、利润和东道国福利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环境决定了跨国厂商的最佳转移水平,该最佳水平与跨国厂商掌握的最高技术水平间的差距决定了所转移技术的核心程度;本土厂商利用转移技术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激励随着东道国收入水平和市场竞争程度递增;跨国厂商的进入对本土厂商利润的影响包括合作效应(增加利润)和竞争效应(减少利润),只有当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时才能提升本土厂商利润;无论何种情况下,技术转移总是有利于东道国消费者,如果利润影响中的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则会提升东道国整体福利,否则,对东道国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6.
“存储”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然而,被媒体炒得烫手的“存储”,在中国企业用户心目中到底意味着什么?“存储”在用户的字典中被描述成什么?是无所适从。首先是价格的无所适从,同样的一种需求,A厂商的报价可能是B厂商的两倍,结果是用户既不敢用A的也不敢用B的;其次是技术的无所适从,用户刚知道了NAS和SAN的区别,又出现了FC-SAN、iSCSI等新名词,  相似文献   

17.
商业广告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历来存在两种争论:广告通过信息传递功能向市场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产品来促进市场竞争;广告通过规模经济进入壁垒、产品差别化壁垒和品牌效应壁垒促成垄断。以中国房地产业为例,在对广告与市场集中度之间关系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选取2000_2012年中国房地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广告投入强度对中国房地产业市场集中度产生不强烈的负效应的结论。最后提出应积极协调广告投入与房地产业市场集中度之间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经济下的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已有企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企业所拥有的优势,换个角度来说,进入壁垒也就是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进入壁垒大小反映了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大小。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必要资本、沉没费用、产品差别、技术优势等。由于知识经济有着一系列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特征,所以在知识经济下,影响和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1.规模经济壁垒。在工业经济中,生产具有大批量、标准化、少品种的特点,因此规…  相似文献   

19.
平台企业经常会进入互补市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种行为在给平台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损害治理权威和平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通过对淘宝天猫平台上"居家日用"和"3C数码与家用电器"市场上四次进入事件的多案例分析,探讨了进入行为背后的动机与进入时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优化互补市场和增强控制权是平台企业进入互补市场的主要动机;进入时平台企业可以采取削弱策略、增强策略和二者结合的组合策略;平台企业进入时的策略选择和进入方式与市场结构有关;在间接进入且进入壁垒高时,可以采取增强策略;在间接进入且进入壁垒低时,可以采取削弱策略;在直接进入时,可以采取组合策略。这些结论为平台企业进入互补市场提供了理论知识增量和应用实践启示,同时拓展了企业边界理论应用情境,丰富了平台战略和竞合关系治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是完成煤炭行业“去产能”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煤炭企业从低附加值产业链中游向高附加值产业链上下游转移的重要方法。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受到企业目前所在产业退出壁垒和企业转型目标产业进入壁垒的双重影响。通过静态平衡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进入壁垒、退出壁垒强度与企业利润负相关,同时这种影响会随着壁垒强度的提高而减弱,得出需面临高退出壁垒的煤炭企业更倾于向高进入壁垒的产业链上游转产的分析结果,通过相关度分析对结果进行了检验。最后,对实现“去产能”目标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