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问题 ,放在一个简化了的动态模型中加以系统地分析。文章指出 ,动态地看 ,体制转轨的根本问题就是非国有经济比重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的转变。在非国有经济的增长率高于国有经济的增长率的“基本假定”下 ,体制转轨的最重要的问题首先不是改革国有经济 ,而是发展非国有经济。这不仅是由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支撑着经济的增长和市场体制的形成 ,而且也是由于它创造出使国有经济得以改革的更有利的条件。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性主要在于 ,它们若不改革 ,就还要占用大量资源 ,而且是要从非国有经济转移资源作为事实上对国有经济的补贴。这种补贴在过去一个时期主要体现在银行坏债、资本市场上的“坏股”、非国有经济的“综合税赋”事实的不断提高 ,等等 ,现在也体现在政府债务增大。正因如此 ,尽管中国目前并不面临金融危机 ,但必须加快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控制的金融体制的改革进度 ,以保证非国有经济能持续发展下去 ,保证整个体制转轨过程的持续进行而不被某种危机所打断。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元平  郝向良 《经济师》1999,(8):33-33,37
时代的步伐即将跨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改革开始步入以产权改革为主的新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非国有经济,一是改革国有经济本身。如果说在90年代以前,中国的改革主要是非国有经济的体制外改革,那么进入90年代以后,作为体制内的国有经济改革就成为经...  相似文献   

3.
转轨以来,中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扩张.这是因为,经济非国有化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是一种增量式改革.这种改革使得体制内利益在未受影响的条件下,实现了帕雷托式的增长.然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比改善.这是因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一般都过分强调以利润为中心,忽略环境成本,并且由于融资困难等因素导致了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弱化;其次,中国引进的外资不仅在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扩散效应上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日益增加的加工贸易通过转移定价方式使中国经济不能充分享有出口增长带来的利润贡献.  相似文献   

4.
一、资源配置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目前非国有经济对GDP贡献已达63%,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已达74%,而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使用的比率不到30%,70%以上的银行信贷仍然由国有部门利用(证券市场上的直接融资也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而国有部门目前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只有不到30%。这种情况的后果,自然是一方面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存在大量的坏账,而另一方面则是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渠道不畅”,制约着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纠正资源配置的上述扭曲,显然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十五大精神,结合吉林省的实际,认真研究一下发展非国有经济的思路和对策是非常必要的。一、充分认识非国有经济的重要作用,增强加快发展非国有经济的紧迫感从全国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和最深刻的变化是非国有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格局的形成。非国有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者。1996年,全国非国有工业企业数量787.27万户,占工业企业总户数的98.6%,工业产值和非国有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71234亿元和18029亿元,占全部的71.5%和72.8%。"八五"期间上缴财政收入6429亿元,占总收入的29%。非国有经济又是社会劳动力的最大吸纳者,在1978-1996年期间新增从业人员中,90%以上是由非国有部  相似文献   

6.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经济改革采取了国有经济基本不动,在"体制外"寻求发展的战略,即"增量改革战略"。实施增量改革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使民营经济(非国有经济)得以从下而上地成长起来,并且日益发展壮大。不过,采取增量改革战略使民营经济得以成长,只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这出"大戏"的"序幕"。不对国有经济进行彻底的改革,就不可能建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系。必须改革对国有经济进行彻底改革的必要性主要缘于以下两方面:第一,不改革国有经济,中国经济的整体效率难以得到提  相似文献   

7.
吴承平 《经济师》1998,(1):31-32
我国非国有经济如何健康发展探析●吴承平一、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和最深刻的变化是非国有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格局的形成。实践表明,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前提下,发展非国有经济对于国家建...  相似文献   

8.
对非国有经济发展的对策,要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竞争能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充分利用非国有经济,随着改革不断深化,非国有经济的实力会不断加强,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丰富和提高,非国有经济发展是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9.
丁四保 《经济地理》2008,28(4):603-606
地理学一贯重视的地带性差异同样可以用于讨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是"体制外"的增量改革,即在改革之初绕开了计划经济体制内的国有经济和国有经济中错综复杂的矛盾而大力推进各种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发展.在非国有经济成分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之后,特别是在获得了承受改革成本的能力之后才开始在1990年代的中期以后对国有经济进行改革.空间上的过程则是首先在"体制内负担小、体制外条件好"的东部沿海地带推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使那里的经济迅速发展之后推动其他地带.这个模式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一是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发展选择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提供了大量的新增就业和政府税收,二是体制外增量弥补了体制内的减量,即国有经济释放出来的大量失业.但是沿海地带成功的模式在其他地带的实践却并不顺利,沿海地带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压抑着其他地带的改革和发展.文章分析了沿海地带对资源和就业岗位的垄断,提出其他地带不能一成不变地按沿海地带的模式进行改革,其他地带改革的内容和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经济改革采取了国有经济基本不动,在“体制外”寻求发展的战略,即“增量改革战略”。实施增量改革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使民营经济(非国有经济)得以从下而上地成长起来,并且日益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与金融二元结构下的非国有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芪 《当代财经》2000,(6):25-28
在中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经济与金融的二元结构,由于这种结构的影响,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都产生了严重的分割,从而导致了资金与劳动力这两种要素价格的扭曲,非国有经济在融资渠道不畅、资金价格过高的不利条件下,充分利用其劳动力市场上的相对优势进行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非国有经济结构开始转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经济与金融的二元不对称性日益严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最终将取决于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这是毫无疑议的。然而,在经济改革这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非国有经济客观上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十几年的改革实践足以说明这一点。若将其从理论上做进一步的阐述,这对给非国有经济以公允的评价,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促  相似文献   

13.
以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关系变迁为切入视角,在中国式分权和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地方政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激励动因。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压力对非国有经济规模的影响关系是倒U型的;政府财政压力在一定范围内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但财政压力过大容易产生负向效应。换句话说,中国式分权和市场化改革是地方政府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此外,地方政府竞争、市场化进程对财政压力与非国有经济规模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市场制度环境较完善的地区,有助于地方财政压力发挥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4.
1978年以来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界由此断定非国有经济具有比国有经济更高的效率.但国有经济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因此,经济中存在着国有经济规模的最优值.1978~2006年的经验数据表明我国当前的最优国有企业规模占25.05%.国有经济从1978年的77.63%下降到2006年的31.24%,表明我国1978年以来经济转型过程实际上就是国有企业规模不断下降和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并接近最优值的过程,由此促进了经济的强劲增长.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必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造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平等竞争的市场条件,减少对非国有经济的行政管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促进非国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用事业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稳步推进民营化改革。公用事业民营化 改革的主要目的应是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以加 强公用事业部门,尤其是非自然垄断环节或部门 的竞争,而不是以非国有经济成分来取代国有资 本。同时,公用事业的民营化改革是一个渐进过 程。即在公用事业产业逐渐增加民营经济的比 重,扩大民营企业的经营范围,相应减少国有经 济的比重,缩小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关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及财税对策贾康,余天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与经济最重大的变化之一,是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这一现实过程,包蕴着深刻的理论含义和对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的长远影响。一、非国有经济发展的历史变化与现状五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比后期,我国曾在二...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维 《经济管理》1999,(4):19-20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以国有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到我国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提出了“非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大结论。进入1999年,非国有经济的地位将在宪法予以明确的界定,可以说,目前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8.
中小金融机构是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其经营机制较为灵活,服务对象最初是两小经济,即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对支持非国有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扶持作用,如何在新时期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当前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强烈的需求。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在新时期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促进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希望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9.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是要把有限的国有资本集中起来,投入到真正需要国有经济进入和加强的领域和行业中,大量的竞争性领域由非国有经济来投资、经营和发展.经过20多年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为了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历史性任务,非公有制经济将发挥不可替代的经济功能.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思路主要有:(1)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机遇期.(2)继续调整劳动力的所有制结构.(3)购买、兼并和重组国有企业.(4)放开民间资本进入基础性行业.  相似文献   

20.
郑德珵 《新经济》2001,(2):56-58
中国经济发展改革的深化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对民营银行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民营银行建立初期最大的不同是现在中国经济70%以上的产值来自非国有经济,从GDP角度来讲也有60%以上来自非国有经济.然而,至少80%的银行资产和70%的信贷都由国有银行掌握,例如广东省1997-1999的统计显示,全省中小企业信贷总量在总体信贷总量所占比例低于10‰科技信贷的比例低于1‰这使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部门缺乏足够的金融支持.这成为了要求发展民营银行的经济结构因素,它也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