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业布局不平衡是制约地区环境治理、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从产业互动视角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在环境"先污染后治理"中的具体作用,并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从本地效应来看,当集聚规模达到一定门槛值时,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显著提升环境质量,并释放中低技术产业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从邻地效应来看,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有效降低周边地区污染排放,但会由于"挤出效应"增加中低技术产业集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进一步考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和高劳动力成本能改善中低技术产业集聚的本地环境污染效应,但会通过促进中低技术产业转移增加周边地区污染排放,而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能有效抑制中低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分析方法,对我国中低技术(LMT)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创新投入和产出关系角度出发,对我国中低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创新效率在不同行业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中低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比高技术产业高,技术获取对中低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R&D经费对中低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经济账户,在科学测度制造业服务化和制造业三类中间品进口依赖的基础上,引入技术距离和规模效应,深入剖析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三类中间品进口依赖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制造业中间品进口依赖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①制造业服务化会加剧制造型中间品进口依赖,缓解生产服务型和生活服务型中间品进口依赖,该结论在多维检验中均稳健存在;②引入技术距离后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型和生产服务型中间品进口依赖的边际效应呈倒U型,制造业服务化的边际效应受技术距离的影响;③行业规模扩大能够有效缓解制造业中间品进口依赖,随制造业服务化的提升对制造型中间品进口依赖的缓解作用加强;④制造业三类中间品进口依赖均能够有效提高一国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进口中间品是国际贸易中企业获取技术溢出、进行产品种类创新的重要途径。文章考察了新产品创新活力不同的企业从进口中间品中得到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根据研发创新出新产品的频繁程度,文章分别对产品创新活力不同的企业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进口中间品对其产品种类创新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对于新产品创新活力较低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对其新产品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对于新产品创新活力较高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对企业新产品创新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需要新型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然而中低技术产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关于中低技术产业范围的界定更没有统一的标准。指出现有分类指标体系的不足,提出3个指标(研发强度、研发人员素质和产品创新度)界定高中低技术产业范围,归类结果与我国高技术产业目录基本一致,为产业分类和中低技术产业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外商制造业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产生正外部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晶 《当代财经》2003,(12):98-101
发展中国家扩张密集使用中间品产业部门的资本和技术主要来源于外商直接投资。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严重的产业拉动效应溢出问题,如果外商投资企业中间品的当地采购比例过低,就会给东道国的产业升级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利用模型对外商制造业对华直接投资是否对国内产业升级产生正外部性作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分析方法,对我国中低技术(LMT)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创新投入和产出关系角度出发,对我国中低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创新效率在不同行业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中低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比高技术产业高,技术获取对中低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RD经费对中低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贸易对绿色技术的传递作用,基于中间品贸易的技术溢出机制,选取2000—2019年中欧15个细分制造业数据,使用OECD环境技术专利数据库计算欧盟和中国绿色技术知识存量,从产品内贸易视角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绿色技术溢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产品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且通过垂直专业化分工调节,绿色技术的行业溢出效应进一步放大;第二,相较于进口,产品内出口通过产业规模集聚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非物化型前沿环保技术更容易通过产品内出口向中国转移;第三,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内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因此,中国应加强与环保技术领先国的产品内贸易,通过模仿学习不断吸收物化于产品中的环保工艺,从而推动本国绿色技术迭代和更新。  相似文献   

9.
在要素替代框架下,构建一个有偏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2000—2017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估计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和能源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存在显著负向效应,劳动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存在显著正向效应,而中间品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的正向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将要素替代弹性变量纳入模型后发现,当资本、劳动、能源和中间品替代弹性临界阈值分别高于2.864 0、5.234 1、6.453 2及4.163 9时,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上述发现表明,技术进步遵循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资源,本质上有利于提升创新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检验产业自身科技水平对制造业国际R&D溢出效应及产业生产率提高途径的影响,根据1999—2004年产业R&D平均投入强度,将制造业划分为高、中、低技术产业,然后基于DEA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进行测算,最后实证检验了国内本产业、国内其它产业、国外本产业R&D资本对上述3类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国外R&D资本对高技术企业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对于中、低技术产业来说,本产业R&D资本是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我国的产业研发投入、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以2003-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3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东道国研发(R&D)支出、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是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正相关因素。同时,本文以技术差距作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差距存在单一门槛值,当中国与东道国之间技术差距较大时,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产生了正向影响;当技术差距缩小后,正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但影响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内生技术进步模型构建了一个分析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对出口品技术含量提升的新框架。引入完全国内增加值系数修正了Hausmann(2006)模型,对1991—2009年38国各产业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对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产业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效应。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除传统贸易理论的要素禀赋等因素外,金融发展构成了影响出口品技术含量的重要因素。(2)中国各产业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仍处在世界中下水平,且高技术产业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增速缓慢,且低于其他金砖四国。(3)金融总规模、间接融资规模和宏观金融效率对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产业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均有显著的作用。其中宏观金融效率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提升效应更为显著,金融总规模和间接融资规模对低技术产业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提升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17个四位码行业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采用GMM方法分析了FDI的技术溢出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研发活动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产生正的溢出效应,是以当地企业具备一定的吸收能力为前提条件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存在"发展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正溢出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基于Coe-Helpman模型,测算以人力资本素质为门槛值时各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和区域差异;随着门槛值逐渐提高,国际研发投入、进口贸易研发资本对绿色技术创新始终呈现正向溢出效应,跨国技术转移、FDI研发资本渠道由负效应转为正效应,O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渠道始终为负效应;各渠道技术溢出的强正相关发展区段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检验了我国1987-2008年间加工贸易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加工贸易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均对我国生产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加工贸易进口的正向技术溢出效果远大于一般贸易进口的正向技术溢出效果.同时,加工贸易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虽然长期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生产率的增长,但这种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在短期内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由于加工贸易进口在租金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与人力资本流动效应上的优势使得加工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5-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母国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且其影响效果存在双门槛效应;吸收能力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促进母国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存在调节作用;政府因素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存在一定影响,且政府干预程度越高,OFDI逆向技术溢出水平越低;制度因素对于政府促进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作用效果存在调节效应,且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调节效应大。  相似文献   

17.
进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进口能否产生技术溢出从而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或生产率提高这一问题,首先构造了进口结构指标及技术进步指标,然后对进口结构与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品、中间品的进口均对技术进步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我国进口存在技术溢出,且中间进口品的技术溢出作用较强,但进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形成。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加强对外贸易、充分利用技术传递,将技术创新与技术传递有机结合,用竞争扶持代替关税保护这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自身存在单门槛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以行业外资竞争、内资模仿同构和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发现,仅当外资竞争水平较低、内资模仿同构程度较低以及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大时,外资在华技术创新溢出才能促进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且其阈值效应存在行业和企业产权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两个方面研究技术溢出的效应。基于C-D生产函数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表明流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结论有三种:正效应、负效应和有条件存在技术溢出效应。行业特征、区域差异、技术特质、吸收能力、市场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产生影响,这是外商直接投资在不同东道国技术外溢效应产生差异的原因。进口是一国获得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途径。基于C-H模型和LP算法,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发现: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在一定条件下存在"门槛效应",并且这种技术溢出要与东道国的吸收能力结合才更具效果。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同时存在,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出(入)效应:产业组织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培堽  周应恒  殷志扬 《经济学》2009,(3):1527-1548
本文构建了一个FDI对同一产业国内投资影响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存在一个FDI的临界规模。当FDI规模小于临界规模,FDI对产业内国内投资产生挤入效应;反之,FDI存在产业内挤出效应。比较静态分析表明,FDI溢出效应、外国企业生产成本(竞争力),以及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初始数量是影响FDI产业内挤出(入)效应强弱的主要因素。本文应用中国工业部门18个行业的Panel数据得出的实证结果支持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