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机器人与劳动力的空间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媛媛  张竞  周亚虹 《经济研究》2022,57(1):172-188
本文使用2005—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各行业运行量的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中国劳动力空间配置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减少了地区外来劳动力的迁入率,这一负向影响主要来自低技能劳动者。机制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与其应用规模和劳动力的迁移成本有关;从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看,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和户籍制度松绑的双重作用主要影响高技能外来劳动力的迁入。最后,在区域劳动力市场内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地区总就业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城市劳动力市场已经演变成具有"二元"特征的劳动力市场,其中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差异不能仅仅用劳动者自身的人力资本来解释,它还与城市政府的选择性管制有关。虽然中央政府已经逐渐取消针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性限制,但地方政府借助户籍制度实行的隐性、间接管制在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配置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是外来劳动力在职业选择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在我国大中城市中,劳动力流动对本地劳动者就业率和工资的影响。我们发现,外来劳动力对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和工资均具有统计上显著的负向作用,但是影响的规模非常小。对于全部教育组平均而言,外来劳动力每增加10%,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下降0.3%,工资下降0.65%;对于中低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的城市本地劳动力而言,外来劳动力的影响程度相对高一些,但是仍然不算大。另外,我们发现,外来劳动力对本地职工工资的影响,要大于对就业率的影响,说明城市本地劳动力对于外来劳动力存在有限的反应,主要体现在降低保留工资,而非放弃工作机会。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在我国大中城市中,劳动力流动对本地劳动者就业率和工资的影响。我们发现,外来劳动力对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和工资均具有统计上显著的负向作用,但是影响的规模非常小。对于全部教育组平均而言,外来劳动力每增加10%,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下降0.3%,工资下降0.65%;对于中低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的城市本地劳动力而言,外来劳动力的影响程度相对高一些,但是仍然不算大。另外,我们发现,外来劳动力对本地职工工资的影响,要大于对就业率的影响,说明城市本地劳动力对于外来劳动力存在有限的反应,主要体现在降低保留工资,而非放弃工作机会。  相似文献   

5.
张炳申 《广东经济》2005,(10):26-29
适当和适时地提高我省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是提高对外来劳动力吸引力,解决我省劳动力市场不均衡的迫切需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提高工资水平,相应提高企业的人工成本,必然会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或管理革命,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促进产业的转移和升级。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计划经济影响力依然存在,市场的因素也在逐渐增加。随着转型的持续深入,出现了大量自由流动的劳动力。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了外来劳动力和本地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不同收入决定机制。本文结合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户籍身份给本地非流动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在收入上造成的影响,以及非流动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不同的收入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企业技能人才的使用现状曾几何时,低劳动成本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值得骄傲的优势。正是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浙江为代表的沿海经济区成了来料加工和传统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并凭借这一优势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崛起。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况下,一方面是企业不愿意更新技术,提高工人素质;另一方面由于工资太低,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只能勉强糊口,无力进行知识更新和技术深造,导致技工严重短缺。其结果是: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造成了低劳动生产率、高劳工淘汰率,成为一个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陷阱。以制造业大省的浙江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计划经济影响力依然存在,市场的因素也在逐渐增加.随着转型的持续深入,出现了大量自由流动的劳动力.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了外来劳动力和本地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不同收入决定机制.本文结合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户籍身份给本地非流动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在收入上造成的影响,以及非流动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不同的收入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9.
文章引入收入分配边界概念,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市场均衡模型,研究外来劳动力对某一地区收入分配水平的影响.分析表明,如果流入者是某一地区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净受赠者,那么,劳动力流入使得该地区的收入分配边界收缩,至少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如果此时给予流出地劳动力转移支付,将使流入劳动力的数量减少到一个合理水平,劳动力流入地区的所有居民都会获益.此结论不仅对发达地区政府针对外来劳动力流入采取的限制政策提供了一个合理解释,也为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进行财政合作,利用收入再分配手段合理配置劳动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由于非农产业比较优势的存在,上海郊区青壮年劳动力快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外来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入本地农业,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上海郊区1135户农户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郊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劳动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心—外围模型,引入异质劳动力构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考察高、低技能两类劳动力的流动及其相互影响发现:当交易成本较低时,两类劳动力的流动均可促进流入地产业集聚;当交易成本较高时,两类劳动力需集聚到一定程度,才能促进高技能劳动力流动,进而促进产业集聚发生.进一步地,采用2002-2012年31省(市、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两类劳动力流动均对工业集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高技能劳动力对工业集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低技能劳动力对工业集聚存在显著反向影响;在西部地区,两类劳动力都未能对工业集聚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2005—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分析人工智能以及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理论机制基础之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工智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工智能的发展对高、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有着显著的不利影响,人口老龄化缓解了人工智能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但是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的影响并不显著;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不平等的现象,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则深化这一影响;当以老龄化为门槛变量的时候,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有着显著的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主要依据上海的抽样调查数据,在考察外来与本地劳动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两者目前就业和就业转换差异,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论就业的压力及其缓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由于人口政策的失误、就业政策的短期性致使我国劳动力数量供过于求,劳动力质量供不应求,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我们必然发展经济,增加劳动力需求;控制人口数量,缩闰劳动力供给;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约束,加上个体年龄、经验、技能、教育程度等的差异,农村劳动力会以多种方式在城市谋求发展,管理者、自我雇佣者、雇主都会成为其就业的出路.笔者利用对北京市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多元回归的结果显示除性别、是否培训等因素外,就业身份是造成农村劳动力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雇主、自我雇佣者、管理者的收入都显著地高于务工者.要稳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应将外来劳动力纳入到城市的公共培训体系中,降低创业门槛,规范和减免税费负担,推进管理和服务的均等化和透明化,支持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以多种身份谋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等多重维度;制造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文章以199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但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二是劳动力供给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却不利于制造业高度化发展;三是反映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老年、少儿抚养比上升显著抑制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发展,且老年抚养比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少儿抚养比.此外,文章还通过更换样本与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基本支持了文章上述的研究结论.因此,我们建议既要通过调整与优化人口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负向冲击;又要着力培养为产业发展所需的各层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进而以创新驱动制造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发挥旅游业吸纳劳动力潜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仁呼  韩颖 《技术经济》2001,20(4):13-15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发展 ,如何解决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众多学者和有关部门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旅游业作为发展前景广阔 ,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 ,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同时 ,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交通、电讯、金融、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劳动力就业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一、旅游业吸纳劳动力潜力估测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 ,历史和自然的旅游资源丰富 ,但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晚 ,起步低 ,无论从国民收入占比上 ,还是从社会劳动力份额上 ,都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 ,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方建国 《技术经济》2012,31(8):33-42
从技术和劳动力的替代关系假说出发,探讨中国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劳动力就业和产业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随着劳动效率的提升,三次产业内部确实存在技术替代劳动力的情况;但从整体和长期来看,技术创新虽然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但对劳动力就业总量的影响不显著;只有当大规模技术变革引起产业发生结构性变动时,技术替代劳动力所带来的失业现象才会出现。得出结论:就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现为宏观经济增长的结果,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不明朗。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分割的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以来,我国的就业体制由原来的单一的“体制内就业”过渡到“就业双轨制”。即一块受市场调节,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自主谋职;一块仍受行政调节,由政府控制,企业和职工没有独立决定劳动力进入和退出的自主权。相应的,劳动力市场也分割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这种状况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一、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含义我国劳动力币场分割为体制内部劳动力币场,即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和体制外部劳动力市场。1.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劳动力供给是劳动者主体进行提供劳动时间决策的结果.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劳动人口参与率、工资率、税收等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劳动力供给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劳动力总量随着总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趋缓甚至过剩;呈现出结构性和季节性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