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和乡村各种要素功能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独特地域.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对城市边缘区概念、边界界定的研究,通过分析安阳实际,提出安阳市城市边缘区的规划与建设对策,以探索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空间构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杭州城市郊区化问题初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周敏 《经济地理》1997,17(2):85-88
郊区化是城市与乡村两大板块的碰撞在城乡交接地带──城郊的作用过程.也即是城市扩散机制与乡村集聚机制在城郊地带相互作用的综合产物。郊区化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研究侧面:如果把郊区化看成是乡村城市化的一种特殊的地域类型、可以着力研究在城市性因素的扩散和乡村经济社会’父展的双重背景下、城郊地域在功能、结构、景观等方面的城市性状态的增加和农村性状态的减少过程;如果把郊区化当作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较高阶段、则应当着力研究郊区地域变迁与城市本身在人口、经济等方面的动态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作为衡量某一地区是否…  相似文献   

3.
乡村地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一、乡村与乡村地理学乡村也称农村。由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和人口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不仅从事农业,而且还从事非农业,因此称乡村更合适。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也称非城市化地区。乡村是介于城市之间、构成独立行政单元的地区。从这个概念出发,乡村应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地域单元。它既包括乡村居民点、又包括居民点所管辖的周围地区。所以,乡村的完整概念,应是以居民点为中心、与周围地区相联系的区域综合体,也称乡村地域系统。在我国,乡村的范围一般是指县城以下的广大地区,包括乡镇、村庄及其所  相似文献   

4.
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制度特征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乡结合部亦称城市郊区、城市边缘区、城乡交错带、城市蔓延区等,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地理单元,目前其边界还相当模糊,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尚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名称不统一而且繁多,但所指对象是明晰的,其特征也相当突出:是城市建成区与广大乡村地区相连接的部位,是在城市、乡村地域体系上衍生的一种紧靠城区的不连续的过渡性区域,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独特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各种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是城市和乡村相互作用的产物,是非农业活动与农业活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动态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苏南乡村城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张小林 《经济地理》1996,16(3):21-26
乡村城市化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在农村地区的演变过程,笔者以苏南为分析单元,总结80年代乡村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探讨90年代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6.
乡村城市化机制研究:以浙北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人口的产业转移和空间集中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愈来愈成为影响根本国策的重要问题。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政策、一直鼓励的是乡村劳动力的就近转移。导致原来广大乡村地区、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小城镇的迅猛增加。面对这种情况、乡村城市化的问题将不仅仅是探究乡村应不应该实现城镇化的问题、而是一个广大乡村地区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于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集中的问题。所以、乡村城市化的焦点问题是农村小城镇发展及其发展机制的问题。1乡村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分析1.1历史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994年…  相似文献   

7.
“十五”时期推进宁夏城市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宁夏包括地级市、县级市、建制镇)是非农产业、非农业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域空间,是市场经济的主要载体。城市化(或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工业化、经济现代化的地区布局上的必然表现形式,是人口、土地、资本等要素在空间上的重新组合。城市化的结果表现为:城镇数量增加,城镇地区不断扩展和城镇人口不断增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社会化、现代化、集约化。一、宁县城市化现状特点和主要问题宁夏现有3个地级市:银川、石嘴山、吴忠,2个县级市:青铜峡、灵武,68个建制镇(统计数据为69个,但平罗县大水口镇实…  相似文献   

8.
城市自身功能的完善并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城市化最本质的内涵,城市功能的完善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极为重要.连云港市要加快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发展,必须研究城市功能上的短板与制约,对应找出城市发展要素流失的主要原因,凭借各种优势,吸引区域内的资源、资金、人才、信息、产业等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从而产生规模聚集效益,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在古代,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主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日中为市"。现代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城市在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多样化的城市空间形态,其中,卫星城就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一、卫星城的产生经典的城市发展理论认为,城市化过程是一个人口和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现代产业向城市聚集的一个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地区转移、城市生活方式不断扩大的一个过程.它以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为典型表现,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高低来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志宪  虞孝感 《经济地理》2004,24(1):53-56,66
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影响,江苏省的城市化出现了苏南、苏中及苏北之间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城市现代化、城市地域特征等诸方面。由于苏南、苏中、苏北的城市化发展环境不同,因此三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沿江地区是江苏省最发达的地区,完善的交通通信网络、良好的互通基础、密集而等级分明的城镇、政府的大力支持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使沿江城市带的构建成为可能,沿江城市带的建设可发挥城市的集合规模效益,推动江苏省的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依据发达国家及某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及态势,专家预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城市发展将呈现全球城市化和城市全球化、城市的区域化和区域的城市化两大趋势.从全球竞争的角度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城市群(圈)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空间单元,将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城市群是指城市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聚集于城市的非农产业活动和城市的其他功能对周围城市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使周围一定范围内城市与中心城市能够保持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从而形成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共享,产业活动紧密关联,具有—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  相似文献   

13.
区域城市化是推进城市化的一种稳妥的形式。在我国沿海地达地区已经具备了区域城市化的基本条件。区域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根本上说,城市不能离开乡村,乡村也不能离开城市,市民和农民只是分工不同,职业不同。市民和农民应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必须给农民以同等于市民提供同样的教育条件和居住条件。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在农村区域经济中的成长机制初探: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宁 《经济地理》1997,17(1):50-51
随着农民的日渐富裕和乡镇企业的成长壮大、中华大地数万小城镇农村工业化的基石、铺筑着乡村城市化的道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生长点、使亿万农民世世代代向往城市文明生活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1小城镇与农业和农民利益的关系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的过程。在世界范围内。这个过程通常表现为自上而下的过程或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前者主要由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发展、规模扩张吸纳了大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村人口.由地域转移带动产业、职业转移;后者主要由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引起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人们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伴随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社会发展趋势,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由落后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从实践来看,全世界和全国城市化浪潮给我们以冲击和启示,城市化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腾飞。国外姑且不论,仅从国内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特别是苏南、环渤海湾、黄河三角洲特别是山东地区的一些县市,以小城镇建设为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切八点,促成了…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是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城市空间组织形式,是高级阶段的城市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速的信息流转和发达的交通运输使得资金、技术、人才集中在城市群,城市群成为技术创新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的驱动中心。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城市带的结合部,是我国目前发育最为完善的城市群,也是世界各三角洲人口数量最多、密度最高和城镇数量最多的地区。建立一个合理的适用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分析、评价各城市诸多资源要素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武陵地区是一个以武陵山脉为主线的湘、鄂、渝、黔接壤地区构成的地域范围。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长期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科教落后等原因,使得该地区乡村发展与生态产业培育仍然十分滞后。本文从分析该地区乡村工业化空间入手,展望了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并提供了相应的乡村生态产业培育思路和对策,以促使本地区乡村发展与生态产业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聚集经济效应与我国城市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着显著的聚集经济效应.但聚集优势主要来源于同一产业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所带来的地方化经济效应,而不是城市本身发展所产生的城市化经济效应.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我国一直所奉行的所谓城镇化(而不是城市化)战略所致.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城市化经济所带来的聚集效益.但是,由产业空间集中产生的地方化经济效应不一定必然地导致城市化经济效应的结果,二者需要有一个转换过程.在我国,这个转换过程实质上就是由分散的城镇化模式转向集约型城市化道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乡村这两个不同特质的经济社会单元和人类聚落空间,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区域范围内谋求融合发展、协调共生的过程。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整体,其间,人口、资金、信息和物质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高度依存。因而,城乡一体化应当包含体制一体化、城镇城市化、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模、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爱梅  杨德才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1):106-113,128
目前,部分城市的房价等资源要素价格高涨,高成本城市化已启动,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规模与资源配置的"极化"与"分散化"并存的非平衡增长城市化模式,认为非平衡增长的城市化模式造成了房价等资源要素的高涨和经济的非平衡发展,并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利用全国287个地级市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规模、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域和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类检验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在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上,中部和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4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其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显著降低。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城市化模式问题上,中西部地区还可以继续进行"集中导向"的城市化模式,而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到了进行"分散与集中"并存模式的转型时期。在城市规模上,未来城市化可以有重点地扩大部分中小城市的规模,再造大城市,适当控制目前超大城市的规模。在资源配置上,引导、鼓励高校教育、重点项目等资源有重点地向中小城市流入,促进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化模式从非平衡增长到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