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多宜性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的基础。以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矩阵匹配方法,评价了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单目标适宜性及综合适宜性。从单目标适宜性来看,临川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耕地适宜性及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不高,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从综合适宜性来看,多宜性占比高,开发利用时应依据其适宜程度选择开发方向,并考虑其空间聚集情况,从区域尺度统筹规划利用。  相似文献   

2.
陈正坤 《经济师》2014,(3):182-183,186
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正在浙江省苍南县如火如荼地开展。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是破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用地瓶颈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有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文章以苍南县为例,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3.
统筹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的划分,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厘清各地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云南省主体功能区与生态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划分为城市经济圈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城镇经济带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社会经济限制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生态经济制约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4个一级和九个二级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并根据不同类型区低丘缓坡土地禀赋与社会经济情况,具体阐述了其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省吉安县土地复垦项目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农村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权系数,并通过熵技术对其确定的权系数进行修正。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利用模糊数学五分制对项目区的土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APH法评价的平均分为3.17分,熵技术修正后为3.18分,增加0.01分,熵技术修正后使评价体系更优化,两者评分后项目区皆属于较适宜复垦区域。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包含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出发,进一步理顺当前的规划评价体系,引出国土资源规划战略,探索使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作为规划的第一步的可行性。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将国土开发中经济、社会、环保的要求通过控制土地开发利用体现出来,对于适合开发的国土集中开发或增加开发强度,对于不适于开发的国土加强保护,直接服务于国土资源规划的宏观管理与微观控制。  相似文献   

6.
<正>被称为“浙江绿谷”的丽水市,以“山高人为峰”的胆略和气魄,精耕营商环境“土壤”,精挑优质培育“种子”,精锻特色产业链“枝干”,护航“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走深走实,让小微企业从“初长成”到成为“参天大树”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阳光雨露”。目前,丽水“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从“低丘缓坡”到“崇山峻岭”的巨变,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2家、省级“隐形冠军”1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2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15家。  相似文献   

7.
吉林西部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是充分利用后备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分析土地开发整理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变化,可结合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以层次分析法构建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的层次结构和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对土地整理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并结合项目区实际,从开发整理理念、投资结构、公众参与、项目区与背景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开发整理的障碍因素,提出土地开发整理长期效益提升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及周边区域为评价区,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为依据,应用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在GIS技术(MapInfo7.0)的支持下,基于公里网格,选择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两大因子为评价指标,对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及周边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合理有效地安排土地资源的用途提供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及周边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35 145.60、13 651.97、19 001.93、7 540.04hm2,分别占评价区总面积的46.65%、18.12%、25.22%、10.01%。通过对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及周边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从而推测出该区域发展规划中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合理配置对于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作为最终目标,从土地资源的承载强度、承载效益、承载潜力三个维度测算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耦合协调度,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耕作、供水、气候、生产环境、气象灾害和盐碱化敏感性6个方面18个评价因子,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资源承载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包括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临失调、轻度失调四个阶段,西安和榆林两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最高,渭南市最低;陕西省农业生产适宜性程度整体上呈现关中平原最高、陕南地区次之、陕北黄土高原最低的分布情况。结合农业生产适宜性等级高低和面积大小,去充分协调农业生产用地与其他类型用地之间的关系,可共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产—生活—生态”适宜性的休闲农业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指导区域农业向旅游化方向扩展,适应城市旅游消费新动态,增强农业产业发展能力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以"三生"理论为指导,构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并结合长三角城市群实证分析,科学准确把握了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特征、形势及环境,明确地区发展方向,并得到:1在空气质量、区域旅游休闲氛围、网络关注指数等关键因素影响下,长三角城市群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2长三角城市群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呈现"π"字形网络状等级式的空间结构特征。3在实现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可靠性与准确性的实证检验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类型进行了划分,以期进一步明确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土壤及相关要素的数字化是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将GIS、空间插值等技术应用到以县域为单元的土壤质量调查,建立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调查成果图和八种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及属性数据库,从而为土地适宜性评价构筑了土地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12.
低影响开发模式是一种与自然最大程度协调适应的过程中,维持或重现场地开发前的原始水文状态,减少开发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冲击的新型土地利用开发策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低影响开发模式为理念的乡村景观规划,将更有效地解决目前乡村面临的高建设问题。在充分了解苏南水网乡村生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以避免影响、缩小影响和控制影响为目标,以低干预、低建造、低维护为导向的水网乡村景观规划框架,并以苏州思古甸村为研究对象,从方案设计、运行措施、后期管理三个层面,提出水网乡村低影响开发模式的规划方法,为协调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的矛盾提供新的规划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分析已有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城市河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探索。①在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河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准则层25个指标因子。②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对各指标的分值测定方法及赋分标准给予了准确界定。③通过对绍兴市5条城市河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实证评价,结果发现该模型的评价区分度显著,资源条件是影响城市河流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与城市旅游氛围是其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南方经济植物土地适宜性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庭生  谢树春  赵玲 《经济地理》2006,26(4):647-652
中国南方农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经济植物品种繁多,是我国发展多种经营和建设特色经济植物产业的重要基地。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自1980年代以来,与南方一些有关单位合作,陆续对橡胶、荔枝、龙眼、柑橘、茶叶、油茶、杉木、毛竹、龙须草、香水稻、黄花菜、烤烟、双低油菜、木薯和牧草、药材等近100种南方经济植物的土地适宜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推动南方特色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这一研究为基础,论述了南方经济植物土地适宜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了“三等九级”评价系统及其基本原理,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指明了限制因素改造的方向。可为我国开展农作物、林木、牧草、药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华北平原土地整治项目区农用机井的空间布局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于铺镇和腰山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开展项目区农用机井的空间布局优化研究。1利用行政界线、交通道路、河流水系等线性阻隔要素,将项目区划分为33个优化单元,采用单井控制灌溉面积法计算各优化单元井数,确定井数约束为191眼、井距约束为275.02m。2将项目区划分为精密的栅格,以栅格中心点为评价对象,从水文地质、地形、交通、土地四个方面构建宜布井点适宜性评价模型,一级、二级、三级适宜区分别占宜布井区的29.93%、47.03%和23.04%,且呈现依次向田块内部分布的环状分布特征。3基于空间抽样理论,以待灌溉点到与其最邻近的新建井点或可利用的现状井点间距离的期望为决策变量,基于MMSD优化准则和退火模拟方法,以井距、井数和宜布井位适宜等级为约束条件进行农用机井的空间布局,191个新建井点均匀分布在整个灌区内。文章提出的机井空间布局优化模型有助于科学统一规划新旧机井,实现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农用机井优化布设。  相似文献   

16.
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许嘉巍  刘惠清 《经济地理》1999,19(6):101-104
本文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因素分析,确定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建立了人与自然相协调的长春市建设用地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7.
川东北丘区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丘区农业产业化建设已有良好开端,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建议在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新的进程中,通过夯实基础、创新机制、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提升品牌,丘区农业产业化建设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特征,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定性描述评价、体验性美感质量评价、单因子的技术性评价、多要素组合的山地康复休疗条件适宜性评价及生物资源要素组合适宜性评价,最后还探讨了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质量评价和旅游潜力综合性评价,为大明山生态旅游的合理开发与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GIS的支持下,选定东北后备农用地资源利用的影响因子,通过GIS的权重叠加模型运算,对东北地区后备农用地资源进行耕地适宜性评价,对于开发、利用和保护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指导区域土地利用模式,可以有效保障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论文利用GIS分析方法,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况、距风景名胜区距离、距水体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8个评价因子,对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水平较高,土地利用适宜和较适宜区面积为506.23 km~2,占总面积的61.2%;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为194.42 km~2,占总面积的23.5%。不适宜区和较不适宜区内工矿用地面积为0.9 km~2,需要调整用地属性,一般适宜区内工矿用地面积为0.9 km~2,需要限制建设项目类别、规模和建设范围。赞皇县现有的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工业结构优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