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ese industry. In a principal-agent model, monitoring intensity is an endogenously determined input to innovation production. A recursive system of an innovation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a monitoring intensity equation, where the latent monitoring intensity is indicated by the existence of an R&D organization, is estimated with a nonlinear two-stage estimator for a sample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t is the first 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 estimate for China's enterprises. I find that R&D organization affect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2.
虚拟团队的信任是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相比较对传统面对面团队信任影响因素的大量研究,虚拟团队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尤其是实证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对虚拟团队产生背景、虚拟团队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整合个体、团队及组织三大层面,综合分析影响虚拟团队信任的个体特征(正直、能力、善意、信任倾向)、团队特征(领导有效性、目标明确性、任务依赖性、成员异质性)、组织特征(组织制度保障性、组织愿景)三层面十大因素,构建了虚拟团队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进而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选取实际企业中的虚拟团队为研究样本,验证这些因素对虚拟团队信任的影响。经实证研究发现,正直、能力、善意、信任倾向、领导有效性、目标明确性、任务依赖性、组织制度保障性、组织愿景均正向影响虚拟团队信任,而成员异质性则并非如先前所假设的那样成为虚拟团队信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March的相互学习模型,分两种情况——组织成员的学习速率相同和不同,分析了封闭环境下组织成员的学习速率对组织知识的影响,绘制了学习速率与均衡知识的关系图,并阐述了组织结构对组织知识的作用。结果显示:组织成员的学习速率慢而领导的学习速率快的组织得到的知识最多;成员学习速率不同的混合组织得到的知识比成员学习速率相同的组织要多;二层管理模式的组织比一层管理模式的组织得到的知识要多。  相似文献   

4.
传统产业集群的风险和组织虚拟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健壮 《技术经济》2006,25(7):41-44
集群竞争优势的实质是“联系和集聚”所产生“协同效应”的最大化。而随着“联系”的加强,却有可能产生集群的老化和风险。集群组织虚拟化是基于组织角度解决集群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不仅研究了传统产业集群中组织虚拟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提出了将虚拟组织引入传统产业集群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回答通过何种组织学习形式提升组织学习效果的问题,系统梳理并分析现有组织学习相关成果存在的问题,结合协同机制原理构建组织协同学习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组织协同学习系统内部要素间存在复杂影响关系,借鉴ANP方法决策思想,提出从组织学习整体协同度方面整合优化组织协同学习系统复杂作用关系决策方法。结果表明,上述理论方法有效、可行,组织学习协同度能够较好地反映组织学习整体效果,对提升组织学习能力和创造企业竞争优势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往研究主要从组织成长视角探讨组织创新路径,鲜有文献研究组织衰落对组织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前景理论、行为理论和公开市场理论等,探讨组织衰落驱动组织创新的机理,并从企业内部因素(集权结构、冗余资源)和外部条件(环境丰腴性)两方面探析组织衰落与组织创新关系的调节机制。实证结果显示:组织衰落与组织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内部因素(集权结构和冗余资源)对组织衰落与组织创新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企业外部条件(环境丰腴性)正向调节组织衰落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组织创新路径理论,并对企业如何挖掘组织衰落的价值以促进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易  邱国栋 《经济管理》2020,42(2):92-105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组织需要从一元集权制向多元治理转变,本文通过对通用电气公司(GE)和海尔的跨案例研究发现组织从一元集权制向多元治理转变的“四反”演进路径。其中,“反集权”的本质是组织权利分化,组织演进逻辑是从“垂直”到“水平”,以构建赋权赋能为核心的扁平网络化组织。“反边界”的本质是组织边界扩张,组织演进逻辑是从“有形”到“无形”,以构建动态无边界的虚拟组织。“反分工”的本质是组织流程再造,组织演进逻辑是从“分散”到“整合”,以构建人机融合智能型组织。“反范式”的本质是管理范式转变,组织演进逻辑是从“有序”到“无序”,以构建平台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管理范式。进一步对“四反”路径进行整合分析,构建了基于“四反”的多元智能组织理论模型,该模型以后现代管理哲学为理论基础,符合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组织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将引领未来的组织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将科技人才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内嵌入、专业认同和组织承诺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运用304个样本数据实证探究了四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注重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科技人才,其组织承诺更高;工作内嵌入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科技人才组织承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专业认同度高的科技人才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其组织承诺的正向影响更突出。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的组织冗余,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但适当的组织冗余又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对企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冗余的合理利用,关系到高技术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针对高技术企业内部的组织冗余,分析其在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构成和价值,进而通过构建高技术企业组织冗余开发模型,分析环境、高技术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组织冗余之间的关系,最终对高技术企业合理利用组织冗余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前人的研究,本文提出了社会资本存在结构、认知和情感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高参与工作系统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参与工作系统通过员工和组织间的信任关系对创新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当认知信任很高的时候,由于搭便车、过度投资等原因,认知信任的上升反而会降低企业绩效。情感信任对组织创新绩效一直具有积极的影响。以往在中国情境下进行的研究发现,高参与工作系统更有利于提高人际网络联系的紧密程度,从而不利于结构洞的形成和组织创新的发生。虽然本文没有发现高参与工作系统对人际网络紧密程度的影响,但是发现人际网络紧密程度对于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高参与工作系统可能是一个悖论。虽然高参与工作系统可以提高组织信任关系和相互忠诚,但也降低了结构洞和弱联系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大科学工程组织结构是大科学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信息熵理论,从结构复杂度、职能复杂度、信息复杂度3个方面构建大科学工程组织结构三维组织复杂度评价模型,并以弱矩阵式组织结构、平衡矩阵式组织结构和强矩阵式组织结构为对象,横向比较大科学工程不同子项目数下3种矩阵式组织结构的组织复杂度变化情况,探究子项目数与3种矩阵式组织结构对大科学工程组织结构组织复杂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大科学工程子项目数较少时(2~6个),宜采用弱矩阵式组织结构;当大科学工程子项目数较多时(6个以上),宜采用强矩阵式组织结构。在优化矩阵式组织结构时,不论是何种矩阵式组织结构,重点都应该关注结构复杂度这一影响因素;但当采用弱矩阵时,还应关注职能复杂度这一影响因素。最后,在管理人员具备高水平跨部门沟通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降低职能复杂度可有效帮助大科学工程组织结构从弱矩阵升级为强矩阵。  相似文献   

12.
纪晓丽  王立杰 《技术经济》2012,(12):41-45,89
借鉴已有研究结果,将组织文化分为宗族型、活力型、市场型、层级型4种类型,构建组织文化与隐性知识共享间关系的研究模型,并利用我国重庆市184家企业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对组织文化与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宗族型文化、活力型文化对隐性知识共享有正向影响,市场型文化对隐性知识共享有负向影响。最后给出促进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创新网络既是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有力保证。双元创新包括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是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两种模式。通过构建企业网络能力与双元创新概念模型,提出企业网络能力与双元创新正相关假设,通过收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科技行业企业315份有效问卷进行模型验证。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能力与网络位置跃迁对企业双元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位置跃迁在企业网络能力与双元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在企业网络能力与网络位置跃迁的正向关系中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创新支持氛围对企业网络能力与双元创新、网络能力与网络位置跃迁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效用。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组织及其层级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制度分析为基础 ,基于转型经济中组织角色转型与重构的重要性 ,着力研究市场组织理论及中国市场组织层级结构的建构问题。在区别制度与组织概念内涵的同时 ,揭示了制度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 ,沿此线索 ,对价格制度的本质———有组织的市场交易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并通过对市场组织演进的历史进程的分析 ,揭示了市场组织的层级结构关系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在中国转型过程中 ,市场上层组织的建构与培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这一理论分析视角 ,对丰富转型经济理论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剑琳 《经济管理》2007,(17):60-63
虚拟企业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在虚拟企业中伙伴关系的管理十分重要。传统的方法如契约方法已不能保证虚拟企业的成功,必须在合作伙伴问建立信任的关系。本文介绍了在整个虚拟企业生命周期中伙伴信任关系的源泉,并在分析我国背景情况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提出了建立虚拟企业伙伴信任关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间性组织的组织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层级组织和市场组织是两种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形态.而在现实世界,还有很多经济组织既具有层级组织的某些特征,也具有市场组织的某些特征.处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地带上有着多种类型的经济组织,如虚拟企业、网络企业、企业簇群、战略联盟、企业集团等,它们统称为"中间性组织".这些纷繁复杂的组织形态既有共性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弄清各组织形态的特征,揭示各组织形态间的相互关系,恰当地选择和构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将成为提高国家与地区、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管理能力作为企业软实力,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基于组织学习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及制度理论,构建了市场竞争、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3者间关系模型,并结合典型案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市场竞争是转型经济中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动因,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存在双向互动作用,模仿在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学和系统论两个方面对虚拟企业做了分析,指出虚拟企业是准市场企业,其实质是核心竞争能力的交换市场。只有把企业的资源组织起来,建立虚拟企业的和谐机制,实现企业的和谐管理,才能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为全社会带来帕累托改进。最后从虚拟企业的基本理论出发,在系统论、协同论、博弈论以及和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企业和谐管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offers a process model in which the interaction of technology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can b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within a single frame of reference. By considering both aspects of culture, not as substantive entities to be classified as to type, but as organizational states to be described and measured by a class of variables that is truly scaleable, it is possible to describe with precision and economy, a given state of techno-social organization and also design and predict future states of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potentialities and properties of various possible future states can be projected as highly compressed, synoptic models since the number of variables used to describe a real or projected system-state is small. Thus the model offers a versatile instrument for disciplining rich and diverse classes of data into manageable wholes. It also offers possibilities of making normative judgements of what kind of organizational linkages between technology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will produce relative consistency or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the studies show that the framework of the original organizational models based on the philosophy view is constructed. The driving forces are also expatiated in the paper. Matching with the time and space in which the organization exists, fitted with the extra environment, making the organization take effect and properly controlling the important potential factors for the organizations further are the four driving forces development. The supporting pillars are cooperation in the competition, communication, negotiation and proper equal culture environment. At last, the researches point out that organization is a process, while organizational model is only a tool for us to realize the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