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陆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促进海陆统筹发展的主要手段.本文对山东海陆物流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探讨了物流网络节点的选择及等级划分,从而构建轴辐式海陆物流一体化网络系统.研究发现:从综合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产业规模四方面出发,为轴辐式物流网络构建开发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甄选出主要反映海向物流经济能力和陆向物流经济能力两个主成分,给海陆物流一体化网络节点划分了等级;确定青岛-济南作为轴辐式海陆物流一体化的干线通道的核心部分,与其它支线通道共同支撑的轴辐式物流网络.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轴—辐网络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轴一辐网络理论,创新性地揭示轴一辐网络旅游空间内涵,归纳轴一辐网络旅游空间的规模经济效应、旅游集散效应、网络溢出效应、功能喂给效应以及交通协同效应.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重构"轴一辐"旅游地域组织系统,确立枢纽轴心(中心节点),构建多级枢纽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基于轴辐理论的区域物流网络构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轴辐式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的思路和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物流市场供求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3个方面构建了枢纽节点选择指标体系,并以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2011年的截面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海西区的轴心城市和辐点城市,通过引力模型测度了轴心城市对辐点城市的物流引力强度,分析了各轴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和区域物流通道的建设,构建了以福州物流圈、温州物流圈及厦门—泉州物流圈为核心的海西区轴辐式物流网络,为海西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浙江轴辐式现代物流网络构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文博  张永胜 《经济地理》2011,31(8):1335-1340
轴辐式物流网络作为高效的区域物流空间系统,已经成为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阐述了轴辐式物流网络的模式构成及其特点;其次,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物流产业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水平四个方面确定了城市物流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浙江省为例,构建了轴辐式物流网络,以期为加快浙江现代物流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低碳视角下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与城乡物流成本的降低,对扩大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与助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首先以成本为导向,引入碳排放约束,构建了一种同时满足农产品与非农产品物流需要,并允许直达运输的混合轴辐式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规划模型;进而设计了算例及4组实验,验证了模型和禁忌搜索算法的有效性;其次,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枢纽节点数量、物流量、运输车辆等因素对网络构建总成本与决策存在影响,应在实际决策时着重考虑;最后,经济成本与碳排放成本的权重分析表明,企业降低碳排放需要更大的优惠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物流枢纽形成的驱动力与演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枢纽是城市群及更大空间尺度的物流设施网络运行与组织的核心。在回顾国内外物流枢纽概念形成基础上,从概念演变、构成要素角度,界定了物流枢纽作为具有密切业务联系的设施群的内涵与特征。将物流枢纽的形成归结于区域空间组织形式与产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交通与物流组织方式的革新。从节点的集聚与扩散效应、通道的时空压缩效应两方面,分析了物流设施群的形成过程。运用“轴—辐”空间组织模式,揭示了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物流枢纽的演变过程。最后,指出物流枢纽作为一类新型复合型物流节点,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自然、交通、物流区位条件,经济辐射与影响力,物流业发展水平与质量,进行科学布局,突出场所概念,注重与产业、交通、资源开发的协同融合。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新疆通道轴辐式物流网络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下新疆南、北、中三大物流通道所经过城市和边境口岸的截面数据为研究对象,从物流市场供需、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三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节点城市物流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新疆三大通道中的轴心城市和辐点城市,选用引力模型度量了轴心城市对辐点城市以及边境贸易口岸的物流引力,并对构建节点城市与边境贸易口岸相结合的区域物流网络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论文提出构建南通道库尔勒物流圈,中通道乌鲁木齐—昌—石物流圈、奎屯—克拉玛依物流圈以及伊宁—霍尔果斯口岸物流圈为核心的丝路经济带新疆三大通道轴辐式区域物流网络,成功地拉拢了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红其拉甫、卡拉苏、吉木乃等十余个国际贸易边境口岸,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下新疆三大通道物流业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云南省2007—2016年的水果产业数据,分析得出云南省水果产业主要分布在滇东南的红河、滇西的大理以及滇中的玉溪,总体上呈现出"以红河为核心+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从水果产业发展状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发展水平3个方面,建立物流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确定轴心节点城市;利用货运联系强度模型确定各轴心节点城市的辐射范围,并构建以滇中水果物流圈和滇西水果物流圈为核心的云南省水果产业轴辐式物流网络。  相似文献   

9.
“三铁”建设中的武汉城市圈空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涉足中国城市密集区高铁、城际铁路和地铁(合称"三铁")"轴—辐"式交通组织的空间效应问题域。采用网络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三铁"交通枢纽服务范围进行分析,其空间布局呈圈层状。分别从整体配置、主要站点和节点城市对三个层次空间效应进行分析,发现高铁促进武汉城市圈与其他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催生出新的高铁城,城铁加速卫星城与主城区之间的协作,地铁在整合各个功能区的同时刺激郊区城镇化。"三铁"轴线和枢纽对城市圈人口集聚、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和要素流动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空间效应主要集中在中心节点城市,沿交通网络分层次渗透衍射到次级节点城市,进而覆盖整个武汉城市圈,并有助于保持极化与扩散兼有的空间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0.
区域物流网络保障了区域物流节点之间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合理规划区域物流网络节点的层次、功能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河南省为研究样本,建立物流网络节点规划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河南省18个地市规划为4级网络节点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物流网络节点的功能定位,结合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产业特点,规划了网络节点的物流发展战略.通过河南省物流网络层次的规划和功能的定位,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快递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以顺丰速运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玲霖  王姣娥  胡浩 《经济地理》2012,32(2):82-88,159
以顺丰速运为案例,分析其网点布局规律,并从组织模式和快递流量等方面探讨其空间组织网络,以此来探讨中国快递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发现,快递企业空间组织网络总体呈现出为社会经济和人口服务的特征趋势,并与区域地形地貌、当地的区位条件和产业特征相关。快递企业的网点布局遵循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网点覆盖率越高,同一级别城市的网点覆盖率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随着市场的扩张,快递企业逐渐采用多层级分区域的空间组织模式,并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特征、交通情况等,形成基于不同服务时限等级的快递服务网络,整个营运网络逐渐由单枢纽轴辐式网络向多枢纽轴辐式网络变迁。同时,快递流量和流向与城市的吸引力、城市间关联关系体现出较好的一致性,顺丰速递华中区快递流量分析充分说明了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在全国层面的较强吸引力和绝对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论跨边界次区域物流运输一体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进  刘养洁 《经济地理》2012,32(6):98-102
以世界经济一体化为背景,通过分析我国沿边省区边境贸易中物流成本结构,并对比分析一体化前后的物流总成本,提出跨边界次区域物流运输一体化的构建思路:首先,确定物流运输枢纽城市;其次,规划建设区域边境口岸体系;第三,规划建设区域边贸运输通道。并以新疆—哈萨克斯坦物流运输一体化构建为例进行实证。最终形成"核心枢纽—枢纽—边境口岸"共同构成的物流运输网络,降低边境贸易中的物流运输成本及总成本,促进中国传统边境贸易向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的发展升级,并带动和辐射边疆各省区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尽快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且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3.
旅游资源节点间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影响着旅游经济重心的空间格局变化。以吉林省近六年的高等级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下游客流量变化,结合2005~2010年吉林省旅游经济数据,揭示吉林省旅游经济格局在交通网络影响下的空间动态变化规律。结论是:2007年以来,随着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和铁路运能调整,吉林省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基本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吉林省旅游经济交通轴线的约束下存在"东重西轻"的不均衡格局,而这种格局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美两国社会物流成本入手,阐述了中美社会物流成本构成内容及其差异;应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1996-2010年中美两国物流总成本、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与GDP灰关联程度、差异性及其成因,深入了解社会物流成本构成中的哪些因素与GDP 之间的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和关系密切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物流总成本及三方面成本构成占GDP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与GDP的关联度均高于美国的相关数据,且中国的存货持有成本、运输成本与GDP关联度分别高出美国这两项指标的50.08%和19.49%.因此,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社会物流成本结构,将是促进我国物流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孟海洋  杨晓鹏  张梦泽 《技术经济》2021,40(11):165-172
本文以物流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Bootstrapping和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分析了物流安全活动对成本控制,运输效率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同时,以路径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了推广物流安全实践活动和提高物流企业绩效的意义.结果表明,安全运输实践及安全运输预防管理对成本控制和运输效率都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运输手段安全管理对成本控制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而运输手段安全管理对运输效率产生的影响力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成本控制对运输效率也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关系,成本控制和运输效率对企业绩效也都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华  赵迪  彭保发  田晓辉 《经济地理》2020,40(4):232-240
区域旅游节点的交通畅达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区域旅游节点的交通畅达性优劣取决于内部的连通性和外部的可达性。文章基于因子分析法分别就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普铁、高铁(动车)、民航航线等因素对武陵山片区内各旅游节点的交通畅达性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分析,对各旅游节点的畅达性进行了排名;并选取2010、2014、2018年等3个时间节点数据导入GIS生成3个片区旅游交通图。研究发现:①重庆、武汉、长沙、贵阳四大中心城市的交通连线支撑起武陵山片区的交通网络,片区旅游节点之间的畅达性逐步提升;②处于武陵山片区外围重庆、武汉、长沙、贵阳四大中心城市交通大廊道上的旅游节点之间畅达性处于片区前列;③同一省市或同一传统旅游线路的旅游节点连通性较好,分属不同省市的旅游节点之间连通性普遍较差;④历史上,山高谷深、交通闭塞,各地市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文化旅游浓郁独特,近年来,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与交通建设相互推拉,呈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唐艳  杨永春  程仕瀚 《经济地理》2020,40(3):129-140
借助Ucinet社会网络分析工具,构建企业供应销售两类网络,尝试分析内陆高原城市开发区供应销售物流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①供应物流网络在国内呈"U"型结构,即东西部强,中部弱;国际上供应商较少。供应货物流动结构呈地方化、非全球化的特征,表现出显著的地方资源导向。②销售物流网络格局跟供应物流网络大致相似,国内总体也呈"U"型结构;国际上呈现全球化销售较弱。销售货物流动结构呈地方化、弱全球化的特征,表现出企业主要服务青海省内需求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东部化、全球化的趋势。③医药卫生、轻工食品及服装纺织行业,产业链完整,可提升地区产业结构;冶金矿产、石油化工及机械电子电工行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中游阶段,对产业升级影响较弱;交通运输行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下游阶段,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炭资源空间流动的基本格局与流输通道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赵媛  于鹏 《经济地理》2007,27(2):196-200
我国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的错位性分布,使其流动成为一种广域性、大规模的空间现象,煤炭流输通道成为煤炭供需平衡的关键所在。文章首先将我国30个煤炭资源流动省(市、区)划分为三大系统输出源地系统、输入汇地系统和后备资源储备系统,在分析我国铁路、公路、水路和管道流输通道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在进一步完善煤炭铁路和公路流输通道的同时,大力提高水路煤炭运输能力,并从长远考虑重视发展管道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具有完全可乘性的非参数Hi cks-Moorst een生产率指数,对中国铁路运输业在1 997-201 0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对区域铁路运输业生产率进行绝对收敛检验。研究发现,平稳快速的技术进步是样本期间内中国铁路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投入产出混合效率的下降则是各时段某些地区综合效率下降的重要因素;全国及三大地区的铁路运输业生产率在统计上均存在着显著的绝对收敛。此外,还应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结构变迁、资本深化和引致需求等诸多因素对于铁路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以及效率变动的相关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经济结构和铁路运输内部结构分别与铁路运输业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资本深化程度则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各种引致需求因素和铁路路网密度均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国有铁路所占比例与公路设施等替代竞争因素则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