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甫韬 《经济师》2001,(9):247-248
一、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要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必须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而不是遍地开花。1、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从理论上分析 ,经济增长的源泉归根结底只有三个 :其一是常规投入的增长 ,即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地增加资本、劳动和土地这三种生产要素 ;其二是引起资本、土地和劳动三种质量变化的技术进步 ;其三是制度创新。相对来说 ,后两个是更加重要的增长源泉。因为 ,人们并不拥有无限的资源。若生产中只要有一种投入不足 ,其他要素就会出现收益递减的现象。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这两种经济增…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要素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了1985年与2004年中国各省(市、区)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比例的变化,然后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两个时期要素产出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深入,土地与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比例呈下降趋势,而资本的投入比例日益上升。就产出弹性而言,2004年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最大,劳动次之,土地的产出弹性最小。但与1985年相比,各要素的产出弹性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资本与土地的产出弹性呈现幅度不等的下降,而劳动的产出弹性则是上升的。研究同时表明中国农业产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近期内增加农业的资本投入对农业的增长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系统中,主要的投入要素就是资本、劳动力、土地,而其余的生产要素对农业产出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文章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农业生产中的资本、劳动力、土地等投入要素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科学安排这几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增加农业总产值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户种田收入的增长。土地经营面积扩大,无疑能够提高农户的经营收益。其一、在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既定的条件下,农户收入是其耕地面积的函数。因为,在增加的土地面积上,总可以获得增加的收益;尽管随着土地面积扩大,单位土地由于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集约化程度降低而导致土地边际收益递减,但只要边际收益大于零,总收益就能增长。其二、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随着土地扩大而增加,农户收益则可实现更大增长。从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实际出发,随着土地经营面积的扩大,农户的资本投入特别是劳动投入也会增加。  相似文献   

5.
十余年前苏星、谷书堂、何炼成三位教授就劳动价值理论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 ,我国经济学界10年来基本上是围绕苏星、谷书堂和何炼成之争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作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又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基于这一理念 ,我们认为 ,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 ,试图用扩大生产劳动这一概念的外延而把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纳入创造价值的范畴是不科学的 ;第三产业并非都创造价值 ,如果认为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 ,那就混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别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分别作用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但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和新价值 ;社会总产品价值只分解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曾严厉批判过的斯密教条 ,它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说明产品价值中的C部分为什么消失了 ,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的现实 ;产品的价值决定和收入分配具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产品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而收入分配的方式则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不能因为我国现阶段提出要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相似文献   

6.
<正> 一、传统收入分配理论的新挑战 1、知识成为主导生产要素。在传统经济社会以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土地、资本和劳动这三种要素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价值分配理论得到广泛的承认和运用。这种分配方式在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有其合理性。农业经济时代的主导要素是土地,谁拥有土地,谁就拥有财富和权力。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中、企业家要素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的重要性在当代甚至凌驾于其他要素之上。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生产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土地、资本和劳动。后来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了第四要素:企业家的才能或组织。他认为企业家是企业这一车轮的轴心,这个轴心承担着市场结构活动的全部负荷。之后,在企业家理论上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把企业家活动提升到更重要的地位,认为企业家活动是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技术和制度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中产生作用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要素的知识本质和知识属性。  相似文献   

9.
共享利益的理论渊源与实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企业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关系问题有两种回答:一是“劳动占有资本”,二是“资本雇佣劳动”。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既不是“劳动占有资本”,也不是“资本雇佣劳动”,而是“劳动与资本共享”。因为企业“劳动”与“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者一是拥有劳动力的劳动者如经理、员工;二是投入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资本所有者如股东。因此,劳动力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共享企业内劳动创造的利益,即劳动与资本共享企业内劳动创造的利益的思想就跃然纸上。本文在对共享利益这一新的理论范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其理论渊源与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宁  霍丽 《经济学家》2004,4(6):64-68
我国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是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作出的贡献。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确认了劳动在生产中的首要地位,为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权益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支撑,充分肯定了科技人员、管理者的价值和获得分配的权利。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率,但它不同于生产要素价值论所说的生产要素分配论。  相似文献   

11.
王素素 《时代经贸》2012,(10):148-149
基于数据分析基础之上对农业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对于预测农业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长安区农地经营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效用最大化原理,构造农户投入产出模型,结合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该地区劳动、资金、土地三个生产要素对于该区农地总产量的影响程度,印三个要素的产出弹性。发现三个要素中,对农地产出影响最大的是土地,其次是资金投入,而劳动对产出的影响不明显。针对此,本文提出以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合理化建议:1、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实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2、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3、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规律要求价值在创造主体与分配主体之间对称 ,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加了人们认识上的困难 ,但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 ,生产劳动的发展遵循社会化分工协作规律时 ,表现出间接化、社会化、层次化、科技化的规律性。把“四化”规律引入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分析 ,完全能够在坚持劳动价值论本质规定的前提下 ,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统一起来。同时我们还会发现 ,创新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实际上是劳动创造价值的新的表现形式 ,要素价值论是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创造价值 ,按生产要素分配或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是按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及其贡献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3.
传统厂商理论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规律性认识,在很长时间内都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生产的最优决策问题。但随着新经济的出现,知识性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首次在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但其作用规律并没有得到类似资本、劳动要素一样的分析,本文认为管理作为一种知识性资源,遵循边际报酬递增规律且具有积累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集合资本、劳动和管理等要素的企业生产理论,拓宽了企业短期生产的最优决策区间。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据分析基础之上对农业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对于预测农业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长安区农地经营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效用最大化原理,构造农户投入产出模型,结合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该地区劳动、资金、土地三个生产要素对于该区农地总产量的影响程度,即三个要素的产出弹性.发现三个要素中,对农地产出影响最大的是土地,其次是资金投入,而劳动对产出的影响不明显.针对此,本文提出以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合理化建议:1、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实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2、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3、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厂商理论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规律性认识,在很长时间内都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生产的最优决策问题.但随着新经济的出现,知识性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首次在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但其作用规律并没有得到类似资本、劳动要素一样的分析.本文认为管理作为一种知识性资源,遵循边际报酬递增规律且具有积累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集合资本、劳动和管理等要素的企业生产理论,拓宽了企业短期生产的最优决策区间.  相似文献   

16.
一、影响国民总收入的关键因素确定 生产要素通常指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当作生产要素,但最终影响这些要素发挥作用的手段主要是技术手段和制度手段。要分析生产要素如何影响国民总收入,可以从影响技术手段和制度手段的因素入手。本文认为,技术的发展情况可以由科研经费的投入、科技活动人员人数和能源消耗总量三个主要变量来衡量;制度的绩效可以由政府机关就业人数(或社会就业总人数)和货币供应量这两个主要变量来衡量。  相似文献   

17.
艾靓  陈倩文 《当代经济》2018,(13):84-85
在“三权分置”背景下,从土地经营权融资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如何突破资金发展瓶颈,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本要素难点.研究发现,“三权分置”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影响机制分为“明晰农民土地产权——提升农户与金融机构对土地的双向预期——实现土地股份合作社抵押土地经营权贷款——优化农村生产要素、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等多种要素配置”四步.  相似文献   

18.
活劳动创造价值,这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凡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为社会提供有用服务的活劳动,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管理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资本品、土地等自然资源参加生产过程.是生产要素,但它们本身不创造价值;不是所有占有社会剩余产品的行为都是剥削。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说明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生产和财富生产有本质的区别,按要素分配并不构成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分配由所有制决定,而不由价值创造决定,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并不存在冲突和矛盾。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由要素所有权决定,不是因为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创造了价值。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分配方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具有兼容性。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企业家阶层纵观经济理论史,人们对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过程。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经济理论基本上都是集中阐述生产的两个要素──土地和劳动力,在教会约束放松后,才承认资本为投入的要素、亚当·斯密认为,企业家是一个投入要素,但是他把企业家的利润即他创造的剩余看成是资本的收益。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第一个明确承认企业家是生产的第四个要素,他在1903年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这样定义:“企业家应用既得的知识去创造供人类消费的产品,并承担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