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价值观念,这两种价值观念在环境伦理学界、哲学界、环境法学界中都有很多争议.非人类中心主义又被分为“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对“生态中心主义”从内容上做了辨析和重新界定,认为“大地伦理学”、“深层生态学”、“自然价值论”所形成的环境伦理理论,不应被称作“生态中心主义”而应叫做“生态整体主义”,这样可以排除人为设定的"中心"对环境保护价值理念造成的偏失,而“生态整体主义”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因此它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物中心主义”都有证伪的作用.它的理论整合,是可供选择的谨慎而又开放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大量污染物排放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日益恶化的趋势。本文认为,“经济人”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贪欲是这一问题的根源所在,故在评价“经济人”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现实基础,提出了“生态经济人”假设,并应用博弈方法,分别对“经济人”和“生态经济人”两种假设下的企业利益性排污行为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本文认为“生态经济人”更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的排污行为,从而在理论上对现有排污问题的研究进行有益补充,同时也为排污治理问题的解决探索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实事求是精神,是世界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态人”的理论蕴涵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生态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围绕着生态危机的根源,有识之士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形成了“强人类中心主义”与“弱人类中心主义”、“深生态学”与“浅生态学”之间的争论,但不管怎样,这一系列的争论都可以归结到人的文化价值层面上来,当代的生态危机表面上是天灾,但更是人祸,现代人要想走出当代的生存困境,必须从人性自身着手,弥补人性的缺失,努力树立一种“新人”形象。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经济法域内基本价值取向的探讨大都遮蔽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或多或少地持一种“人类中心主义”视角。而晚近生态价值理论对此亦有矫枉过正之嫌,很容易滑向另一极端,即“生态中心主义”。本文所倡之整体生态价值,旨在消弭如上弊端,并以“公民环境权”为中介阐明整体生态价值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不背离,仍旧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资源数量丰,种类多,价值突出,可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圈保护区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建设等很多高级别项目中进行利用和保护,但这种复杂的利用与保护网络也会带来多头管理、利益分割、重利用而轻保护等问题。本文在对“三江并流”旅游资源价值及其利用与保护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空间优化、管理经营整合、规划整合、生态特区建设等方面入手,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为主线,科学统筹地质公园、生物圈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大香格里拉建设等资源利用与保护工作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7.
《环境经济》2006,(B12):6-12
这次会议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的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贯彻落实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国务院《决定》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近年来生态保护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安排、部署明年及“十一五”期间的生态保护工作。昨天,我们召开了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50周年纪念大会,培炎副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生贤局长对50年自然保护区发展作了全面总结,明确了目标和任务。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认真抓好落实工作。下面,我就做好明年和“十一五”生态保护工作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探析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景观生态调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旅游开发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自然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景观生态问题。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景观生态问题提出了调控途径,包括旅游景观生态规划,旅游景观生态设计,旅游景观生态管理等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徽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活方式,是对应于工业文明并以其为总结基础的时代性扬弃,是人类罪中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的文明发展进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进程,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企业范式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企业不仅是经济实体,而且是生态经济实体,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无论是经济人假定,还是“新经济人”假定,都存在根本性缺陷,不可能实现人类最高利益--生态利益。为此,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假说,即社会生态经济人假定,从而确立生态与经济有机统一和相互协调的现代企业理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价了有关“非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提出并分析了“后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说明了这一观点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革命老区新县探索“兴山富民”之路,坚持以生态立县,“打生态牌,吃生态饭,发生态财”,初步形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良性循环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13.
生态道德教育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进行生态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在观念层面上,一方面要摒弃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经济效益增长的发展观和贪图物质享受的消费观;另一方面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生态效益的发展观和合理的适度消费观。在方法层面上,要建构生态伦理;建立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生态道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不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和创新,开创生态道德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广义进化,走向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受广义进化论观点启发。主张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的思想行为局限,以生态整体观善待自然。努力寻找解决当今全球生态问题的途径和避免灾变的办法。以期全面和谐的世界图景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区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合理利用市场、提高自然保护区市场保护力度,是缓解我国自然保护区保护过程中日益增大的资金压力、生态需求压力的必然选择。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亟须市场参与、企业加入、产业链式发展来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市场保护模式。自然保护区市场保护模式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现实选择,在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在缓冲区和实验区进行资源合理利用和生产经营的探索,发展了基于生态产品概念的自然保护区产业,而其得以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是自然保护区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和稳定。生态产业链的系统结构是自然保护区生态产业链形成与稳定的基础要素,文章在分析自然保护区产业发展的产品背景和产业独特性基础上,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产业链系统模型的构建及分析,以期为解决生态产品供给难、自然然保护区市场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平衡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观有被动滞后的弊端,而晚近生态中心主义法益观亦存在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刑事领域应将环境利益扩充为保护法益,以求修正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观的固有缺陷,并由此拓宽环境资源刑事法律保护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7.
生态经济是人类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确立的一种新经济样式。“红三角”作为欠发达地区,其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本区域内的生态优势参与到“珠三角”乃至东南亚经济的产业分工当中,运用生态理念改造本区域内传统的资源型产业,构建出生态经济强区,最终实现本区域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及其实施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探讨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活动的基本发展方向,并就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的具体组织形式、实施步骤及相关对策等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投资生态也蕴含无限商机,来自北京、上海、安徽、宁夏、浙江等省市甚至海外不少投资者到这里“淘金”草原生态,既为当地生态建设注入活力,也在改变着周边牧民的传统种养观念,牧民们从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据介绍,来自安徽、浙江等地的外来投资商已在鄂托克前旗投入400多万元,主要从事造林种草,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目前,已治理沙漠3万多亩。在达拉特旗,北方安华集团、福建大通公司等投资者种植优质牧草20万亩,发展草产业。外来投资者经营生态建设的理念和方式,惹得当地的不少企业也对“淘金”草原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民族建筑历来主张尊重自然,体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这也是现代“生态住宅”的基本取向。本文从研究和探讨民族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入手,剖析了民族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解读了民族建筑中的生态情节,旨在传承民族文明,弘扬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