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与代理成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雷 《经济经纬》2006,(4):86-89
我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来考察控制权转移前后企业绩效、代理成本的变化。结果显示,企业绩效下降、代理成本增加对控制权转移有重大影响;控制权转移以后,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显著改善。但这种改善不可持续,两三年后,绩效、代理成本有复原的迹象。另外,不同转移方式、转移对象转移后,绩效、代理成本的变化趋势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刘峰  涂国前 《财经研究》2016,(10):140-154
文章基于中国资本准入管制、政府控制的制度背景,从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收购方选择、转让定价、转让后绩效等方面,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动机。文章以中国A 股市场上截至2013年末的1410起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1)政府倾向于转让非垄断行业或业绩较差的国有上市公司,而保留垄断行业和业绩较好的公司;(2)在经济落后地区,政府倾向于将控制权转让给有实力的外地收购方,以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3)有政治关系的民营收购方收购了盈利能力较好的公司,但没有支付较高的溢价;(4)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绩效总体上没有提高,虽然同业并购、实力较强的收购方能够提高公司绩效,但这类样本不到40%。因此,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总体上不是效率导向的,如果控制权转移不是从效率出发的,则控制权市场约束在位管理层、降低代理成本等作用就难以发挥。  相似文献   

3.
现代并购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大都支持控制权转移对公司经营绩效的改善作用,控制权发生转移后能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对2008—2009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前后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权转移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绩效改善。  相似文献   

4.
偏好机制作为规制道德风险行为的基础制度安排,受到了信贷契约所处竞争态势的影响,两者共同决定了信贷契约的治理效率。本文采用比较制度实验方法,研究了对称市场、买方竞争和卖方竞争三种信贷市场中偏好机制的治理效率,对比分析了三种竞争状态下的市场绩效和收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买方竞争强化了偏好机制的治理效能,卖方竞争削弱了偏好机制的治理效能;信贷契约治理效率随时间逐渐降低,对称市场的签约比率下降最快,卖方竞争市场的守约比率下降最快;买方竞争市场的平均绩效最高,卖方竞争市场的最低;买方竞争市场的投资者占有了较大比例的交易剩余;卖方竞争市场的企业家占有了较大比例的交易剩余。  相似文献   

5.
控制权转让、产权性质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甄  胡军 《经济研究》2016,(4):146-160
本文以2003—2011年A股发生终极控制人变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四类控制权变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1)国有转民营和民营转国有都能显著提高公司绩效,而国有转国有和民营转民营对公司绩效的提高并不显著;(2)民营转国有对公司绩效的提高源于隧道效应的减弱,而国有转民营对公司绩效的提高则是隧道效应的减弱和经理人代理问题的降低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上结论说明,产权性质的改变在控制权转让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同所有制结构在治理问题上各有优缺点:国有企业往往面临更为严重的经理人代理问题,而民营企业的大股东隧道效应更为严重。所有权性质的转变导致治理形式的转换,新的治理形式克服了原先治理形式的缺点,从而提高了效率。本文结论有利于缓解"国进民退"的争论,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绩差公司为了避免被停牌上市的风险,有的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经营业绩,有的则直接将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新的控股股东则对原公司注入优质的资产,以快速改变公司的经营绩效.在2005年、2006年度撤销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有的控制权发生了转移,有的控制权未发生转移,按照这些公司摘帽过程中是否发生控制权转移分成两组.比较两组公司的经营绩效发现:同样是戴帽公司,控制权发生改变的样本公司在控制权发生改变前经营绩效较差,控制权发生改变后公司的绩效变化程度大.  相似文献   

7.
《技术经济》2015,(9):104-109
基于供应链合作创新的视角,考虑知识的显性和隐性属性,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供应链企业间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交易的多任务激励契约机制。研究表明:如果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成本函数相互独立,那么激励相容条件下两类知识交易的最优业绩报酬也是相互独立的,且最优激励因子是各类交易下知识买方边际收益的增函数、知识卖方绝对风险规避系数、各类知识转移边际成本变化率和业绩方差的减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效率风险的概念;如果两类知识的转移成本函数相互依存,那么在激励相容条件下隐性知识交易的最优激励契约是"门槛型激励契约",并定量地给出了知识卖方的"门槛激励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3—2005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时间窗口选定2002—2006年,跟踪研究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前一年和后三年绩效的变化,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业绩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控制权转移绩效在控制权转移当年和后一年呈上升趋势,但随后出现下降趋势。实证检验证实,控制权转移后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高管是否持股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深市2003年数据研究实际控制权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发现国家控制71.37%的上市公司,平均控制权比例为44.30%;非国家控制28.63%的上市公司,平均控制权比例为28.72%。控制权性质对代理成本没有显著影响,但控制权比例对代理成本有显著的反向影响,即控制权比例越高,代理成本越低。这说明"私有化"或"国退民进"并非国企改革的必然方向,在国有产权体制下,可通过引入科学的治理机制,提高国有产权的效率;也说明保持较高的控制权集中度可以解决经理人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7年135个部门投入产出表,采用55个三位数制造业的数据,选取卖方市场势力、买方市场势力、所有制结构和进入壁垒等重要变量构建跨行业多元回归计量模型,重点检验我国制造业买方市场势力是否对卖方绩效产生影响。实证结果部分支持了买方抗衡力量假说,集中度较高的制造业中买方市场势力与卖方绩效呈显著负相关,高集中度制造业的卖方集中所产生的市场势力大部分被买方集中度的上升所抵消,买方集中度是衡量买方势力的较好指标,而卖方利润率与买方部门离散度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环境均会对代理成本产生影响。代理成本可以解释不同国家的融资方式和宏观经济表现,应从内、外部两方面来控制代理成本。中国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应简化这种关系,明确权利与责任。进一步研究应考察代理成本在公司层面和宏观层面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2.
Z M Dai  Lu Guo 《Applied economics》2019,51(22):2413-2421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impact of options to adjust the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from agency costs. In the shareholding structure of the adjustment process, considering changes in agency costs, only in agency costs no more than the commercial banks when new results, the company will have to adjust agent the cost of power stealth measure more just by reflecting the size of the incremental results. In addition, equity restructuring costs are the basis of agency governance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agency costs. Through a few selected China 14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2007–2012 data, we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company’s largest shareholders is generally more significant; however, the impact of equity restriction on commercial banks was not as significant, as seen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balanced panel data model analysis and the test results. However, the agency costs of commercial bank performance were significant also in a general state, indicating that equity adjustment activities of commercial banks’ cost perspective agency under the commercial bank performance significant changes are not large.  相似文献   

13.
曾庆生  陈信元 《财经研究》2006,32(2):106-117
文章采用相对管理费用作为权益代理成本的代理变量,以1999~2002年上市公司为对象,检验了两种核心的内部治理机制———大股东和董事会对公司经营者代理问题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独立性在国家控股公司与非国家控股公司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公司权益代理成本几乎没有影响;相反,终极控股权性质对权益代理成本产生了显著影响,即无论是否考虑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国家控股公司的代理成本显著高于非国家控股公司;并且,在国家控股公司中,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权益代理成本越高。此外,文章还发现,国家控股方式影响了公司权益代理成本,国资部门控股公司代理成本显著高于其他的国家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14.
股权代理成本可细分为两种:一是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矛盾而引起第一类股权代理成本;二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引起的第二类股权代理成本。在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基础之上,本文建立了两个回归模型来分别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两类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并提出通过调整和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来降低其股权代理成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Many countries have privatized part of their state holding corporations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literature on this issue has analyzed mainly the privatization of uniproduct public firms. We consider a state holding corporation with two plants that may produce complement or substitute goods. Assuming that private firms are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state holding corporation we find the following: If the marginal cost of the state corporation is low, it is not privatized either if goods are substitutes or if they are complements. However, if the marginal cost of the state corporation is high the two plants of the state holding corporation are sold to a single private investor if goods are complements, and to different investors if goods are substitutes. If goods are close substitutes and the marginal cost of the state corporation takes an intermediate value only one plant is privatized. We extend the model to consider that firms are equally efficient, that they face quadratic cost functions and that there are n uniplant private firms producing each good. We find two differences with the previous result: The government never privatizes just one plant of the state corporation, and when goods are complements the two plants of the state corporation are sold to different investors if n is high.  相似文献   

16.
薪酬制定的管理层权力理论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薪酬制定的管理层权力理论,区别于传统的最优契约论.正成为目前国外学术界解释管理层薪酬现象的主要理论。本文回顾了国外关于管理层权力影响薪酬制定过程的实证和理论文献.分析了薪酬制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代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企业管理层权力的现状及其对薪酬激励的可能影响和表现,得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代理成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以2007年至200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内部控制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抑制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降低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内部控制显著降低代理成本的现象,仅在低审计质量样本(事务所为非四大样本)中成立.这说明,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文章关于审计与内部控制替代效应的研究,对现有文献是一种扩展.这意味着,在我国较低审计质量的环境下,内部控制将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否影响公司绩效?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9  
在董事会和公司绩效的研究框架内,代理理论和乘员理论就独立董事比例的绩效后果产生了分歧,前者认为独立董事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促进绩效,后者则认为董事会效率会因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数据,本文系统地检验了董事会独立性和公司绩效的关系,为这一争议提供了证据。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和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这种相关性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并且发现当大股东缺乏制衡时,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绩效的促进作用会显著降低,这一结果表明代理理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更具解释力。我们还进一步就独立董事的背景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声誉能够显著地促进公司绩效,而其行业专长、政治关系以及经济管理背景与公司绩效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公司异质性、在职消费与机构投资者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实证检验了在代理成本不同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管理层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有效降低管理层在职消费,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在代理成本较高的公司中更加明显;同时,管理层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这一负相关关系同样在代理成本较高的公司中更加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而且在代理成本不同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