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知识创新融入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知识密集性的内在本质要求。通过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研究,确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创新的关键耦合域,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三阶段知识创新模式,明晰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知识创新重点和阶段,该研究为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提升知识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通过优选实施企业的方法来降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在分析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评价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的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对备选企业进行优选的信息熵权与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以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为研究对象建立评价体系,先采用熵权法得到每一个子系统及指标的权重和得分.再利用非径向且考虑松弛变量的Super?SBM模型对科技成果转化两阶段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归一化提取出的松弛变量和剔除前沿面效率值的有效部分,进而分析各指标的指数波动程度.再针对该评价体系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进一步验证模型预测的精确性和相关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实践性.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效果在构建的7个子系统维度发展各异,总体转化效果呈上升趋势,但科技成果经济转化能力不足,且科技成果研发与经济转化两阶段效率不均衡.重点把控科研经费、人力资源和科研环境子系统,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最后结合Super?SBM?BP(SSB)模型评价结果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发酵机理看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成果转化的本质是知识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借助揭示知识创新机理的知识发酵模型的理论框架,对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进行透视,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发酵过程。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梳理科技成果转化具体环节,探索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引用知识基因理论,类比知识基因遗传和表达,提出知识基因视角下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的四大基本要素:科技DNA、科技RNA、酶和科技性状,并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划分为识别、转录、翻译、组合、扩散5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以2016-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灰色关联度计算和障碍因子识别发现:(1)2016-2020年各指标与科技性状表达的关联程度和障碍强度较为稳定;(2)各指标与显性科技性状表达的关联程度更紧密,翻译阶段与显性科技性状表达关联度最高,转录要素酶与隐性科技性状表达关联度最高;(3)不同省份之间影响科技性状表达的主要因素具有显著差异;(4)组合活动和翻译活动开展情况是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6.
转型升级背景下,更多企业谋求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国家主导、科研院所主导模式相比,企业主导下的科技项目在产业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但企业决策者对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项目特征和规律仍然缺乏足够了解,从而影响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表明,科技项目产业化主要取决于产业化过程的3个关键阶段,即科学高效决策、创新项目组织运作和项目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知识形态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突破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实现二者紧密结合进而实现产业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树立链条式管理思维.即以科技成果形成为界,向上中下游延伸管理,梳理出各阶段的体制弊端,抓住关键环节加以突破,开创科技成果及时、高效转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基于技术创新的3个阶段——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工业化大生产,从技术创新风险、技术创新收益、技术创新投入3个维度,提出了各阶段不同维度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基于不同投资主体,结合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风险、创新收益和创新投入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了与企业技术创新3个阶段相匹配的融资选择模式;最后,对实际企业进行了案例剖析。  相似文献   

9.
以企业生命周期和绩效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侧重点,从企业战略、生产过程、收益的转化,以及收益实现四个层面探究企业生命周期各发展阶段的绩效特点,尝试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企业生命周期各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转化为详细的、可测量的指标;根据绩效管理计划,确定考核指标,并赋予每项指标以相应权重。  相似文献   

10.
以2004—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并对比分析2008年所得税制改革前后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新《企业所得税法》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方面效果显著,在科技成果成果转化以及中小企业科技人员投入方面未实现预期效果。基于此,应优化中小型高新技术类企业科技人员费用扣除政策,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优惠措施。  相似文献   

11.
科技成果只有推向市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体现出自主创新的价值。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不仅需要体制改革,还需要组织创新。基于三螺旋系统创新理论,以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研院")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进行的创新实践,探讨了先研院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导向3个阶段成果转化中的创新实践,并针对促进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成果只有推向市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体现出自主创新的价值。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不仅需要体制改革,还需要组织创新。基于三螺旋系统创新理论,以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研院”)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进行的创新实践,探讨了先研院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导向3个阶段成果转化中的创新实践,并针对促进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经济价值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煤制烯烃技术为案例,构建大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结果发现:DMTO成果转化是由政府推动,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大量风险投资,以中试和工业性试验改进技术和积累实践经验,采用创新技术服务模式从事科技项目转化的模式。大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结构设计包括4个主体:政府运用政策引导使企业将资金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中去;研发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研发成果原型,并为中试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改进成果;企业主要在政府引导下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中试平台建设进行风险投资,以资金为纽带带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主要基于成果原型进行技术优化、技术服务和市场推广。DMTO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力量,为中国大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范式。  相似文献   

14.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管理投入及其绩效反哺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知识管理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管理的人才、组织和知识三大投入要素,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管理投入绩效形成的反哺过程模型,揭示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生产的本质,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管理投入绩效形成的知识再投资机制和知识空间变换机理,并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管理对人才素质提升、组织优化和知识库扩充的三大绩效,为企业科学实施知识管理投入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基层生产力的重要方式。科技服务错位、利益机制缺失是基层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发性障碍因素。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实质上是一个多主体合作博弈的过程,表现为各合作主体通过科技成果收益来满足各方利益追求。在分析高校科技专家参与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博弈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hapley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并提出了基于激励机制、合作管理、投入力度、市场环境以及分配制度的创新策略,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经济价值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煤制烯烃技术为案例,构建大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结果发现:DMTO成果转化是由政府推动,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大量风险投资,以中试和工业性试验改进技术和积累实践经验,采用创新技术服务模式从事科技项目转化的模式。大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结构设计包括4个主体:政府运用政策引导使企业将资金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中去;研发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研发成果原型,并为中试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改进成果;企业主要在政府引导下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中试平台建设进行风险投资,以资金为纽带带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主要基于成果原型进行技术优化、技术服务和市场推广。DMTO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力量,为中国大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范式。  相似文献   

17.
以2009—2016年中国涉农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模式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涉农企业本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受前期影响显著,经费质量、人才质量、企业规模以及国有属性与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②外向开放式创新模式与创新联盟模式促进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的研发禀赋区间分别是(3.221,3.422]和(3.363,3.438];③当涉农企业研发禀赋结构不合理时,创新联盟模式与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无显著影响;当涉农企业研发禀赋结构处于“低研发经费-高研发人员”区间时,外向开放式创新模式可显著提高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三方主体动态博弈模型,寻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过程中的动态均衡解。研究表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过程中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不一致,各主体之间存在明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制约了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当技术推广部门不放弃投入努力时,三方主体的利益可以达到均衡。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主体间的连接机制以及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协调机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的过程。根据我国企业介入少、积极性不高、资金有限等客观实际,笔者认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应注意建立和完善五大机制。 一、动力机制 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驱动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可分为两部分:企业和各种科研机构。由于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经济效益,因而企业对成果的转化具有自主的需求和内在的拉动力。然而,企业的这种自主需求和内在拉动力要受到诸如市场特征、企业间竞争程度、知识产  相似文献   

20.
将科技资源配置分为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采用超效率CCR模型对京津冀科技资源研发阶段与转化阶段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利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明显低于科技研发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严重分化现象;产业结构和经济开放程度分别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京津冀城市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同时,应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区域总体创新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