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楠臣  姜博 《经济地理》2015,35(3):66-72
鉴于空间联系研究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利用中心职能指数、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地缘经济关系模型和可达性模型综合测度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前后哈大齐城市密集区空间联系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哈大齐城市密集区不同等级城市的中心职能指数相差悬殊,整体分化趋势明显,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前后,除大庆、齐齐哈尔中心职能指数呈衰减态势,其余城市均呈上升趋势;哈大齐城际经济联系量均有所提升,但城市间内部联系强度差异明显、对外联系程度不均衡特性显著;振兴战略实施前,哈尔滨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为大庆、绥化和肇东,振兴战略实施后,对外经济联系方向有从大庆向绥化转移的倾向;哈齐地缘经济关系呈现竞争性由弱变强的趋势,哈大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变化趋势不明显,哈绥地缘经济关系呈现互补性由弱变强的趋势;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前后各城市间经济潜力值变化较大,可达性增加率均在230%上下,哈大齐城市走廊空间极化现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东北地区再振兴”背景下,研究现实与虚拟流视角下的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网络特征对于认识和重塑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经济、普列、高铁、信息等联系强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指标探讨东北地区城际多维要素流强度和城市空间网络特征,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城市具备空间网络化发展规模,形成以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为核心,吉林、鞍山、齐齐哈尔为副核心,哈尔滨—大连一轴,辽宁省子群、吉林省子群、黑龙江省西部子群、黑龙江省东部子群、赤峰—通辽、乌兰浩特—白城、伊春—黑河等关系对的“四核、三副、一轴、七群”空间结构。(2)多维要素流影响下的辽中南城市群一体化态势比哈长城市群强烈,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的流量最强,哈尔滨省内联系对象为齐齐哈尔、大庆,长春省内联系对象为吉林,沈阳省内联系对象为大连、本溪、丹东,大连省内联系对象为沈阳、丹东、营口。(3)东北地区“T”型轴带有向哈(尔滨)大(连)单轴发展的趋势,综合流呈沿哈大轴带向东西两侧衰减的“核心—边缘”格局。其中经济流呈辽宁省向吉林省,继而向黑龙江省与蒙东区由南至北的衰减格局;普列流呈以哈大与滨洲铁路为轴带,并向两侧弱化的空间格局;高铁流...  相似文献   

3.
城际高铁对未来黑龙江城镇体系空间格局的影响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时空距离的二维视角,利用时空距离可达性、可达性重心、哈夫模型综合评估预测哈齐、哈佳、哈牡绥城际高铁开通后对黑龙江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的潜在影响及优化对策,研究表明:三条城际高铁的运营将明显提升沿线城市与区域的时空可达性,带来可达性空间格局的渐变与重塑,哈齐时空距离可达性强于哈佳,哈佳强于哈牡绥,可达性高值区集中在以哈尔滨为核心的不规则圈层区域,可达性低值区分布在线路末端区位;哈牡绥可达重心向东、向南偏移显著,哈齐有向西、向北偏移趋势,哈佳有向东、向北偏移态势;可达空间服务最优区集中在哈齐沿线的大庆、哈牡绥沿线的海林与牡丹江以及三条城际高铁的枢纽哈尔滨周边。未来黑龙江城镇体系空间格局的优化可依托哈齐、哈牡绥与哈佳城际高铁构建黑龙江省域西北、东南、东北向的"Y"型点轴系统;哈齐延伸至满洲里对接俄罗斯和蒙古,哈牡绥、哈佳对接俄罗斯,构建"中蒙俄"跨国经济走廊;以哈尔滨为中心推进1h高铁经济圈建设,加快哈尔滨—双城、大庆—安达、牡丹江—海林空间整合与同城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鲁河  张茜  陈晓红 《经济地理》2011,31(10):1710-1717
将点轴开发的典型地区——哈大齐工业走廊作为研究区域,在指标体系构建和模糊数学理论的支持下,建立协调度模型,深入分析哈大齐工业走廊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度,并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解,以探讨影响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协调度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哈尔滨和大庆的协调度经历了3个阶段,即上升-下降-上升,齐齐哈尔只经历了上升-下降2个阶段;除了哈尔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在2006年属于濒临失调以外,其他的均属于协调类型;哈、大、齐的社会经济指标对生态环境发展的影响大小不同,3座城市影响最大的指标依次是:实际利用外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油消费量,生态环境指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影响最大的指标分别是:工业废气排放量、交通噪声平均值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调整这些方面,才能使哈大齐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5.
基于交通与信息流的哈长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哈长城市群11个地级市间的公路、铁路客运与百度指数数据,采用Arc GIS可视化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城市空间联系格局和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群域内综合联系呈现"下"字型格局,整体联系强度走势与"哈大齐牡"、"长吉图"发展带和哈长发展主轴基本吻合;网络结构特征整体上表现为以哈尔滨、长春为双核心,地理位置越靠近核心,其交通信息通达性越好,对外联系水平越高;群域内城市形成发展的历史因素、行政区边界壁垒、城市综合发展实力、城市功能定位对哈长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丽军  王玉华 《经济师》2014,(12):22-24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哈大齐工业走廊精神文化,是结合全球化背景下哈大齐工业走廊整体实际情况,对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大城市的精神文化进行总结与提炼,是对原有精神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精神文化的研究,是积极响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增强黑龙江精神文化凝聚力,打造哈大齐工业走廊精神文化品牌,实现哈大齐工业走廊以饱满的精神与国际和谐接轨,以最终实现哈大齐工业走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可达性模型并结合GIS反距离加权插值技术综合测度了哈大高铁通车前后沿线城市的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变,研究表明:哈大高铁通车前后,时空压缩效果显著,城市可达性得到大幅提升;可达性改善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位于高铁线路中间的城市提升较大,首末城市提升较小;城市可达性的动态变化加速了东北地区空间格局的演变,空间分化与重构现象日趋复杂,辽中南城市群分化成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吉林中部和哈尔滨都市圈重组成哈长经济区,哈大高铁轴带人口、经济的空间极化将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扩散域突破传统的空间尺度甚至行政区划的范畴,部分城市空间隶属关系模糊。  相似文献   

8.
利用城市首位律理论和位序—规模法则,对哈大长区域城市体系进行实证研究,考察哈大长区域城市体系的分布特征,人口的集中程度及城市的等级规模。结果显示,哈尔滨作为哈大长区域城市体系的首位城市,其首位优势并不明显,城市体系向分散化和扁平化发展。应促进哈尔滨—长春城市带的一体化整合,培育核心城市,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Map Info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运用中心性指数模型和引力模型等方法对东北地区城市影响腹地范围进行划分,并总结其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可分为三大城市体系:即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辽中南城市体系,以长春为核心的长春-吉林城市体系,以哈尔滨为核心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城市体系;将东北地区城市影响腹地进行了划分,发现长春的影响腹地最小,哈尔滨和沈阳的影响腹地范围较大,沈阳市二级影响腹地较松散,表明沈阳的城市整合能力较强;一级经济中心对外辐射能力和相互吸引能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陈梦筱 《经济地理》2020,40(5):99-105
哈长城市群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城市密集发育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运用引力模型测算黑龙江、吉林两省地级市(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空间隶属度和腹地关系,并结合要素实际流动量分析其空间演化趋向。研究发现:哈长城市群以哈尔滨、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群内其他城市作为紧密联系层,沿交通干线呈"井"字形分布;中心城市具有枢纽功能;群内城市间、省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隶属度高,处于彼此的紧密腹地和次紧密腹地;省际城市间联系偏弱。最后提出未来加强哈长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市场融合,提高群内外城市间的联系合作,推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平遥古城为研究案例地,基于百度指数获取2011—2014年平遥古城逐日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周内分布偏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测度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运用回归方程分析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以下特征:2011—2014年网络关注度呈直线增长趋势;年内变化上呈鲜明的"双高峰"模式,具有旺季长、淡季短的特点;节假日上表现为节前关注度上升,其中"五一"在节日前一天达到顶峰,而"十一"在节日第2、3天达到顶峰;周内表现为"周末低谷,工作日高峰"的特征。(2)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上具有不断集中的趋势,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及其周边省区。(3)气候舒适度和节假日、重要节庆等是影响网络关注度年内变化的重要因素;经济联系强度,客源地人均GDP和两地间的距离是影响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北京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特征及路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取典型入境旅游口岸城市——北京市为案例地,通过实地抽样调查获取分析数据,构建旅游流扩散指数,并结合利用GIS技术、位序—规模法则、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北京入境旅游流向中国其他城市空间扩散的特征及扩散路径模式。结果表明:北京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强度在全国其它城市间分布不均衡,向传统旅游城市或省会中心城市扩散强度较高;空间扩散态势呈集中型扩散,空间扩散格局还处于核心极化阶段。入境旅游流流出北京后首次扩散方向主要集中在东南向和西南向,整个扩散路径上的旅游流流向主要集中在东南、西南→东→西南、西南→东北等三个方向,旅游流扩散路径比较集中,受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城市经济联系等要素驱动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哈大高铁沿线10个地级市为对象,利用高铁通车前后各项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等时圈法、经济联系强度等指标以定量角度探讨哈大高铁通车前后各沿线区域可达性和经济联系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沿线10个城市平均旅行时间提升幅度都在50%以上;3 h内平均可达城市数量由7个增加到14个,且分布趋势趋向均衡;城市间经济联系总量增长了3.6倍。哈大高铁极大改善了沿线城市的可达性,时间会聚效用明显;加大了东北沿海区和内陆区的联系;同时发现城市交通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存在一定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4.
根据波特的理论,企业集群产生的区域聚集效应将会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提高企业利润,因此,在几个主要的工业城市之间建立一条工业长廊,发挥各地的产业优势,建立区域之间的产业聚集,必将形成一个新兴工业集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一、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可行性1.资源禀赋。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从下表可以看到,三座城市年工业增加值占黑龙江省的58.5%,面积占黑龙江省的25.4%,人口占46.1%,而整个GDP则达到了65.6%。表单位:%工业增加值面积人口GDP哈尔滨17.911.628.233.2大庆38.94.67.124.5齐齐哈尔1.79.210.87.9…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集群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SPSS软件运算,对哈大齐工业走廊所属3个主要城市(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这3个城市的区域创新发展的优劣势作出比较分析,以期为提升该区域的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口—经济—空间视角的东北城市化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孙平军  丁四保 《经济地理》2011,(7):1094-1100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中人是行为主体,经济是驱动力,空间是载体,据此构建城市化综合测度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东北34个地级市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自然断裂法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化具有如下特征:①人口、经济、空间及其综合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其中经济城市化的空间分异程度最为明显,且主导着人口、空间城市化的演变,但效益不是最佳;②综合城市化水平表明东北地区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③人口、经济和空间城市化的空间吻合性较差,其中经济城市化呈现出由南往北依次递减的趋势,而人口城市化呈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空间城市化的规律性不明显;④哈大铁路沿线城市其经济、空间及综合城市化空间演变趋势相同——由南往北依次递减,而人口城市化恰好相反,即由南往北依次递增;⑤基于城市化视角的城市群发育程度表现出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的特征。对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元流视角下东北城市网络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交通、信息、企业的多元要素视角,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三方面测度"流空间"背景下的东北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并对网络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①交通及信息流要素在东北城市间相互作用更加明显、网络联系相对紧密;多元流的城市网络结构均显示出省内联系强于跨省域联系,城市跨省域联动发展格局远未形成。②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大城市在多元网络均处于主导性地位,区内辽中南及哈长两大城市群在网络中的发育水平较高。③多元流视角有交通信息型、交通商贸型、信息商贸型、交通信息商贸型四种核心—边缘结构类型,核心城市多分布在城市群内,对网络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而边缘城市处于从属地位,尚未进入良好的协同发展阶段。④文章认为资源禀赋、时空压缩、区域经济、政策引导等因素共同影响区域网络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乌镇景区网络关注度动态演变与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艳  陆林  赵海溶 《经济地理》2020,40(7):200-210
利用"百度指数"数据共享平台获取2013—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乌镇景区网络搜索指数,结合区域经济差异测算指标研究分析了乌镇景区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全国乌镇景区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出波动态势,下半年较上半年起伏较大。季节性差异显著,但近年来的热门综艺、国际盛会等"大事件"引致旅游流基本平衡了淡季关注落差。②各地区的乌镇景区网络关注度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西部地区的季节性差异最为凸显。③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乌镇景区网络关注度存在显著差异。区域间差异逐年递减,集聚程度趋向缓和;区域内关注较为分散,空间结构相对均衡。④乌镇景区网络关注度时空差异是经济发展水平、网络发达程度、社会人口统计特征、气候舒适度和地理空间距离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作为哈大齐工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哈尔滨都市圈内极具发展前景的卫星城市。近年来,肇东市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各企业创新,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绥化排头、黑龙江省龙头、全国知名的新兴县份。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百度搜索指数分析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地区差异的宏观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13—2018年,全国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呈波动变化,大部分城市的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较低;(2)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总体格局为东强西弱,省会城市与经济发达城市的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较高;(3)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与生态文明网络宣传有较低的空间正相关,仅在北京、苏州、东莞等少数城市形成高宣传—高关注区域;(4)网民数量差异、省会城市职能、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创建是影响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区域差异的三个宏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