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刚  许张毅 《经济师》2014,(1):171-172
价值观是关于社会价值的根本看法。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营造和谐社会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自我素养的重要举措。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还有不足,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对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价值取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技术观是某一时期人们对技术的总体评价。工业技术观是一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技术价值观。生态技术观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科学地开发和保护资源的技术价值观。和谐技术观是以人为本,强调技术与人、经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均衡,互动中实现各子系统与整体性的和谐状态的技术价值观。树立和谐型技术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内在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人与自然和谐,和谐社会难以构建。因此人类必须要大力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内在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人与自然和谐,和谐社会难以构建.因此人类必须要大力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经济社会与文化社会都逐步改革和完善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中国梦”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主要奋斗目标的国民梦想。因此,将“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吴丽明 《发展研究》2007,(11):108-110
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的资源和要素,是渗透和谐思想教育的理想教材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是所有学科中最经常性的,是渗透和谐思想教育的很好平台.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和要素对小学生进行和谐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环境、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的自身和谐等关系,从小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必须研究的课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奠基性和基础性的工程.  相似文献   

7.
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核心价值观内容充分体现了的全局性、整体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这与生态学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整体协调、动态平衡的发展理念一脉相承,也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即:基于生态学观点,分析影响大学生理想教育的生态因子,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生态系统,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8.
和谐技术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观是某一时期人们对技术的总体评价。工业技术观是一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技术价值观。生态技术观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科学地开发和保护资源的技术价值观。和谐技术观是以人为本,强调技术与人、经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均衡,互动中实现各子系统与整体性的和谐状态的技术价值观。树立和谐型技术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著名戏剧《推销员之死》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序竞争的残酷性,在残酷竞争中人们形成以金钱为成功标准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冷酷,弱肉强食。它毁灭了人类的善良天性和社会和谐。今天读该剧作的现实意义在于呼吁缩小贫富悬殊,调整社会劳动分配不均,改善养老,创造和谐社会,不让《推销员之死》惨状在今天重演。  相似文献   

10.
冯鲁平 《经济师》2007,(6):214-214,216
在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了搁置价值观重塑的“空心化”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解决的途径一是正确看待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把握价值观重塑的途径;三是重视价值观的制度化;四是最高管理层要成为价值观的化身;五是始终关注员工在价值观重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倡导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朝雄 《经济师》2006,(6):124-124
开展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和谐教育是以人的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础,教育管理方式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保障,学生发展的和谐是和谐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以人为本”的人的全面发展观,这二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支持,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这两个概念已经被提升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但现实生活中,不和谐、不以人为本的情况仍大量存在,究其原因,既有制度上的问题,又有中国社会各阶层差异性不断扩大所导致的各种矛盾等问题。如何实现二者的现代化结合,对于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不断体现马克恩主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枢  黄韫颖 《发展研究》2007,(10):86-87
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大特征.和谐社会之"和谐"包括很多理念,如人本、安全、诚信、稳定、正义等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角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与阐释.但从法治发展的角度来看,崇尚调解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自由人联合体"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解放的最高价值指向,其实质就是一个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的"自由人"与"联合体"、个体与整体有机统一的和谐社会。"自由人联合体"解决了人类社会的种种分裂性和不和谐性,实现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我国现阶段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以"自由人联合体"为基本的价值诉求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还要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当代人发展机会和资源禀赋与子孙后代发展机会和资源禀赋的和谐,即代际之间的和谐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节约型的 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 一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与构 建和谐社会 的矛盾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有机组成部分 。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供需和谐、政治文明的稳定和谐和精神文明的健康和谐,还要实现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有机组成部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于婧 《经济研究导刊》2009,(34):226-227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社区教育活动有着其他社会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能。社区教育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中产生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保障学习权利、促进社会公平、体现人文关怀、优化人力资源、提升人的素质。加强社区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以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指导,构建社区教育的新体系;加强立法和教育理论的研究,为社区教育提供发展依据和法律保证;完善管理体制,统筹各类资源、拓展经费渠道、促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平正义是道德范畴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当前各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虽然学界认同了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建构的核心内容,但对于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理论逻辑的探讨尚显不足.笔者从伦理经济学的视角阐述了和谐社会建构中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的互逆维度.亦即市场经济的合公平正义性与公平正义的合经济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主导价值观选择下科技革命与构建和谐社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决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时代价值观取向决定了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模式.从人类发展史来看,科技与社会发展形成四种不同模式.通过对模式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的新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观念的确立、生态文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民生科技是全方位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科技着力于解决民生问题,致力于实用型自主创新,是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之关键。民生科技不但着眼于农村自我发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全方位地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建设,并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