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不仅能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改善人的生命状态,拉动房地产业的持续增长,而且也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潜力空间。楼盘因为有了水,创造了“水景住宅”,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城市因水,则有了“沿海城市”或“山水城市”,增强了城市的亲和力与凝聚力。在当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和“最适合人  相似文献   

2.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在近代吸收花园城市等国外城市理论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院士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梳理山水城市的历史流变,认为公园城市与山水城市存在内在关联性,是山水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3.
山水城市、公园城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的热词,在中国几千年的园林与城市发展历史上,却并不是个全新事物,山、水、城、园的融合始终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理想目标。山水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没有完形的动态过程。在近现代历史上,无锡曾经在城市山水资源开发和园林建设方面,有过2次系统的创新实践,这些探索上承历史、下启当代,与今天的山水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很高耦合度。对此开展梳理和分析,既还原了无锡山水城市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真相,也为推进当代山水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人类聚集和生活的场所,随着人类的进化不 断发展。理想城市应当符合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能满足 生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需求,也能提供有益人类健康的适宜人 居环境。“绿康城市”论就是当今缓解“城市病”与“城市人 群病”的理想模式之一,而日本东京城市中心“大手町之森” 正是“绿康城市”论的实践先驱案例。基于人、自然和城市三 者之间的关系,追溯欧美、日本与中国理想城市的发展历程, 并对进行建设“绿康城市”实践时应坚持的原则与构成要素进 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安黎明 《经济师》2006,(5):256-256
有科学家提出人类未来的城市将是“森林城市”、“山水城市”的设想,城市中有山、有水、有茂密的森林,大自然的“野趣”都应在城市里充满无穷的魅力。文章对利用绿色设计构建绿色环境,从而营造健康、环保“绿色家居”的新思维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陈平 《时代经贸》2010,(10):286-287
城市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过程。人类经历了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及创造生态环境的过程,反映了人们环境意识的深化和提高。山水园林城市是山水城市的升华。建设园林城市,是很多城市的目标,然而在园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以园林城市的建设标准,以恢复自然生态为目标,保持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大力提升城市品位,使我们的城市成为一个适宜人居生活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8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与会代表、著名经济学家史清琪女士提出了“女性经济”的概念。她指出,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从女性的视角来确定自己的消费群,这与中国女性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有关。有人说:钢筋水泥给城市以刚性的“面孔”,而女性让这张“面孔”变得灵动,女性是一个城市的标志。现代女性在经济、人格上的独立.让她们更加敢于创造,敢于消费,参与到各种经济活动中。因此,“女性经济”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头。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过程.人类经历了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及创造生态环境的过程、反映了人们环境意识的深化和提高.山水园林城市是山水城市的升华.建设园林城市,是很多城市的目标,然而在园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以园林城市的建设标准,以恢复自然生杰为目标,保持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大力提升城市品位,使我们的城市成为一个适宜人居生活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新经济”本质上仍然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一种经济活动 ,它仍然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部的生产过程 ,只不过它是代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具有根本变化特征的新的物质生产过程 ,它是原有物质生产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新飞跃。经济学家们要从现代经济活动的本源即价值创造和价值生产的过程来考察新经济。对新经济价值创造和价值生产的考察应当从人类的劳动创造这个最基本点出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现状,人们寄希望于设计,通过设计从宏观上改善环境,创造一个精神充实且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的社会环境。“设计”作为连接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的桥梁,在创造理想的社会环境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室内设计”在现代和未来将走向城市与民众。“改善环境”、“创造环境”就成21世纪的毋庸置疑的人类活动文化的终点了。  相似文献   

11.
姜乐婷 《当代经济》2016,(27):12-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和热点,浙江省杭州市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点,该市也为智慧城市建设做出了诸多努力.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影响和“两区两会”建设发展机遇下,更是为杭州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可能.因此本文将从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现状入手,结合“互联网+”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带来的好处,提出利用“互联网+”促进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重庆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应将生态原理纳入其中。根据重庆酷暑炎热,夏季较长的气候特点,绿化建设时,应采取重林轻草的原则;根据重庆群山耸峙、层峦迭嶂、两江环绕、气势恢宏的地貌特征,形象定位时,应区别于苏州、杭州山水园林城市形象;根据重庆巴渝文化“顺应自然”的精神脉络,巴渝文化景观的开发时,应充分继承这一文化“脉络”,将人文景观的开发与自然景观有机地吻合起来,根据重庆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唯一拥有原始森林的城市,在进行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时,应考虑将市区、市郊、郊外、原生林带有机联系起来,建成一个敞开的绿色生态城。从而使其在地理地貌上别具一格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上也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3.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提出了“三城一中心”即“城中城、城外城、山水城和中心商务区”的规划构建,这主要是指城市分区结构布局而言的。随着无锡跃升为特大型城市和行政区划的调整,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应与时俱进,对“三城一中心”的内涵作  相似文献   

14.
文择 《经济世界》2001,(1):30-32
计算机被视为迄今为止影响现代生活方式最为重要的技术,但不信后人们会发现计算机在纳米技术面前将甘拜下风,因为“纳米”比之计算机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震撼更深刻、更广泛也更持久。“纳米”将有望让当今困扰人类健康的诸多难题——癌、心血管疾病、环境污染、基因修复等迎刃而解。有专家预言随着纳米技术的推广,人的平均寿命可延长至 150到 200岁。什么是纳米 纳米是长度单位。是一米的10亿分之一,在这一尺度上进行设计、加工、组装的工程即纳米技术。一个原子一般只有10分之一纳米,纳米技术可称得上是“在针尖上跳舞”的技…  相似文献   

15.
论城市化的本质与“农民工”的终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人的不断提升的层次需求相联系;城市化的过程,是人的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过程,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过程。城市化的本质,说到底就是为了让人们享受现代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范畴,这部分人虽然进入城市,但却没有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生活质量,没有获得同等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还没有真正享受现代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如何把“农民工”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6.
王新 《经济论坛》2004,(23):156-157
我国银行体系建设的历史并不久远,但自近代化开始之后便与货币改革一起,成了中国近代乃至现代经济建设中的一个主题。尤其是在当前。进一步增强银行体系的效率已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建设怎样的银行体系?我国近代思想史中有关这一问题的论述中也不乏精辟之见。这倒不是指构建了在当时堪称先进的模型,而是指对“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一经济思想的较早思考。本着这一精神。我们有必要探讨近代银行体系建设思想的开路者——梁启超的银行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7.
郭巧云 《经济管理》2004,(19):59-61
在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力标志之一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如何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战略,而实现这一战略需要一个良好的雇主品牌形象。本文探讨了“全员人力资源管理”与雇主品牌建设的关系,以及实施“全员人力资源管理”进行雇主品牌建设应注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三要素创造价值理论”的演进及其理论困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要素创造价值理论的原始形式,是200年前萨伊提出的“三位一体”公式,这一理论由三个命题组成;然而,由于这三个命题所具有的理论困难,“三位一体”公式只能是一个假说,还不能形成科学意义上的“理论”,三要素创造价值理论的现代形式,是100年前克拉克提出并经后人进一步发展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然而,目前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仍具有相应的三个理论困难;资本的测度与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存在性问题;成本函数的成立性问题;“没有剩余”假定前提的一般性与最大利润二阶条件存在性问题,这是主张“三要素创造价值”理论,特别是主张“资本创造价值”理论的学者所面对的理论困难和必须解决的关键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中,广州市海珠区的南华西街走了一条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两个文明建设同步上的街区建设道路,把一个老街区建造成为一个工业利润居全国十大城市街道之首,经济繁荣,百业兴旺,环境优美,治安良好,“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管,残有所扶”的文明社区,创造了一种被称之为“绿街文明”的城市街区  相似文献   

20.
世界城市化进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少数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发展了小集镇和城市,这一变化称为“城市革命”。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今伊拉克境内,沿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岸而立。不过按现代的城市标准来说城市很小,但与以前人类定居点相比,则是很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