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企业层级组织中,控制权可以成为激励企业经营者努力工作的一个工具,即控制权安排的激励作用。本文从描述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特有的“控制权行政配置”,致使原本应产生激励作用的控制权机制发生扭曲的现象入手,分析了产生激励扭曲背后深层次的制度原因,论证了赋予企业经营者权责不匹配的控制权,并不一定能维护所有者的利益,必须为控制权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宏观和微观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陈海波 《经济论坛》2002,(21):28-28
一、完善国企经营者的约束监督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家身上出现的问题,既有放权不到位导致企业家手脚被束缚太多、积极性受挫的一面,也有缺乏监督约束机制造成内部人控制的一面。因此,要保证机制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1.所有者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近年来国有企业出现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效益下降、短期行为等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所有者不到位,同时又不受市场约束。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着一种“双重代理”关系。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是“全民”原则上作为公共财产的所有者…  相似文献   

3.
公司控制权配置与国企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伟 《经济纵横》2007,(1):73-74
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再到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巨大成就。但目前国有企业仍然存在内部人控制、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等问题。企业控制权合理配置是提高企业治理效率的关键。优化企业的控制权配置、完善控制权配置机制可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企业理论的奠基之作,科斯1937年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开创性地提出企业作为一种节约交易成本的机制发生作用的论点,至于节约机制,科斯在文中明确了企业家的作用,并把“权威”作为企业区别于市场的特征。企业内部不同主体在决策权方面的不平等和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企业家的“权威”是不是企业的本质特征以及这种“权威”如何分配,研究者之间存在争论。从权利特征看,科斯所说的“权威”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的控制关系,以及企业控制权的配置。本文将从交易的类型性质出发,探讨企业控制关系的契约基础,从企业契约的形成过…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运用现代企业理论阐述企业的一般性质,然后从公共品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存在的理由.从经济人选择的最优假设、企业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约束和激励、企业所有者的相机控制、剩余控制权的约束等方面对国有企业委托一代理治理机制低效的原因作机理性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强调对于企业控制权的控制,而淡化了企业作为企业家精神租金创造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的内在逻辑分析,提出公司治理实质上包含着朝向企业家精神的保健机制与激励机制,其共同作用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从而决定了公司治理的绩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上市家族、国有企业的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就家族企业而言,激励机制对企业家精神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保健机制则表现为不作为或失灵;就国有企业而言,激励机制对企业家精神无显著影响,保健机制则对企业家精神具有较为显著的“倒U型”作用。  相似文献   

7.
投资人与企业家的关系是现代企业治理的关键,二者关于企业运营决策控制权的分配合作方式对资本和企业的收益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发现合作是投资人和企业家行为的纳什均衡解,在重复动态博弈中声誉机制作为市场信号对投资人和企业家具有良好的激励约束。因此引入网络征信概念构建能够使声誉机制显性化的平台,在协调投资人与企业家关系、提升资本运营效率层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人员报酬:控制权激励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国有企业高管人员是自别的(seif—interested)假设前提下。从理论上分析了其为什么乐意接受明显偏低的显性报酬(包括年薪、股权收入等)而不选择“另谋高就”的经济原因。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权收益来获得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同时.国有企业这种控制权收益激励模式不仅不能达到有效激励高管人员的目的,而且会导致高管人员利用其实际控制权损害股东利益、增加企业的交易费用、阻碍经理人市场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评析与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晓瑛 《时代经贸》2007,5(4):61-62
西方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以MM定理为开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先后出现了权衡理论、激励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和控制权理论,其结论越来越贴近实际,对我国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优化企业融资结构,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即加强企业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兼并破产机制;加强企业资本市场信息公布的真实性、及时性和透明度;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进一步完善金融组织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以公司形式存在的国有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层作为国有资产的最终代理人,还未成为职业企业家。本文从我国企业家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如何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提高现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和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目标,从而使企业管理人员向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转变  相似文献   

11.
张建华  蒋馥  申晓锋 《生产力研究》2003,(1):213-214,279
本文从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角度分析了公司治理的内容 ,提出“所有者在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所在 ,是公司治理的根本。国有企业改革实质上是公司治理问题内外因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企业控制权是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的重要工具。从控制权转移激励与约束角度,构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中控制权转移激励与约束契约设计的两阶段模型,探讨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投入的自身财富水平、投入风险项目的知识产权价值、努力水平、市场声誉、风险项目成功率、风险项目产出的变现性与可控性、风险项目运行的在职消费水平、风险投资者获取的剩余价值索取权、风险项目投资额度、风险监控成本、风险项目的战略收益、风险项目运行的私人收益与共享收益、科技型小微企业投入人力资本的专有性和专用性、风险投资者的投资专用性以及风险投资者风险规避程度等因素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中控制权转移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定量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控制权转移的激励与约束契约设计机制,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投融资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的“激励空缺”问题初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正> 国有企业代理阶层是指国有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指以公司形式存在的国有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关于代理阶层激励问题的研究,现在最为活跃的是西方企业理论,尤其是代理理论。不过,西方代理理论虽然非常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分析认识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的激励问题,但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从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阶层“激励空缺”问题,提出填补“激励空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控制权配置是私募资本融资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利用不完全合约融资理论,本文以蒙牛乳业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民营企业引入私募资本融资中的控制权配置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从单次融资的角度看,在私募资本融资中,企业家人力资本不仅直接影响控制权的初始配置,而且间接影响后期公司控制权的相机配置。从不同融资阶段的角度看,随着企业家人力资本逐渐外化,相对于前轮融资,私募基金在后轮融资中掌握更少的控制权,而企业家掌握更多的控制权。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学术界对私募资本控制权配置影响因素及其变迁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家的核心作用,企业家培育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家培育机制与公司治理关系密切。本文主要选取美国与我国国有企业,从所有权结构、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激励与约束机制、文化背景、选拔产生、培训与考评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企业家培育机制的构建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程明 《经济师》2006,(11):184-185
文章在分析国有企业激励现状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式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所有者预算观。所有者预算是通过预算的形式将经理人收益与企业的实际产出相联系,使得代理人与委托人的效用函数保持一致,实现最优的激励效果。同时文章认为建立所有者预算激励方式的关键在于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和预算目标的确定,并将控制权收益纳入到所有者预算的范畴内,保证货币性报酬与控制权收益之间的合理比例,完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结构,实现我国激励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社梅 《经济纵横》2003,(11):22-25
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基础是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由融资方式决定,资本市场是影响公司融资方式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资本市场通过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而影响公司的控制权配置,最终对公司的内部治理具有基础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资本市场是公司外部治理中最重要的要素,通过控制市场、资本市场规制、监管和信息披露机制等,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激励。资本市场在改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中将发挥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贺金社 《经济经纬》2002,1(4):41-44
权力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而获得权力或授予权力则是激励问题产生的前提。我国正值国有企业改制时期,需要建立企业的激励机制,需要探讨作为企业决定性激励资源的权力在不同岗位上的有效配置问题。构建具有坚实经济理论支持的合理配置权力资源的经济理论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与国企经理“道德风险”的规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规避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理论界强调运用西方委托代理理论的激励约束机制,然而却忽视了非正式制度主要是意识形态的运用,结果致使这套激励约束机制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先分析了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即它能改变经理人员的成本———收益计算,进而改变其偏好体系和效用体系。然后分析了激励约束机制本身存在的几大缺陷,并具体探讨了这套机制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实施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和激励约束机制本身的局限性,强调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尤其是在目前情况下,更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配合与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何伟 《经济经纬》2005,(1):107-110
风险企业的控制权配制是在满足风险企业家激励相容和风险投资家参与约束条件下的一种相机性配置机制,它有别于 传统理论要求的"剩余索取权必须与控制权相匹配"的配置原则,能使双方在签约后根据企业绩效(或企业风险)的变动,进行相 应的权利调整,因而尽可能地解决了风险企业中的风险分担和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