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财政体制也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长期以来,我国不论是在财政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一直奉行以收定支的理财原则,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的财政思想,致使支出管理严重滞后,这与公共财政以支定收的财政理念是相悖的。因此,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科学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范围,并以此为标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则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一、"五型"财政理论基础:市场经济公共财政职能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认为,财政存在的正当性理由为市场存在缺陷,即"市场失灵"。公共财政是为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要求财政职能范围严格局限于"市场失灵"领域,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及经济稳定正是财政弥补市场失灵的具体体现。1.公共财政与资源配置。由于在市场机制中存在着竞争失败、公共物品问题、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  相似文献   

3.
李明 《时代经贸》2007,5(9X):53-54
公共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框架,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又是转变财政职能的内在需要,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公共财政学的理论,并结合我国经济转型的实践,对我建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公共财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几年来理论界的探讨与争鸣,对公共财政的理解基本已达成共识,即是从组织政府收入、安排政府支出、提供公共作品以及矫正市场失灵、调节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和概括的,这个概念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财政概念(认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此,公共财政收支范围也不同于传统的财政收支范围,对公共财政收支范围进行及时、准确地界定,既是实行国家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化的需要,又是解决财政“越位”和“缺位”并存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进程与公共财政的范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一项制度,二者在实践中呈动态演进的关系。本文考察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发展过程中公共财政范围的变动,以及不同国家之间公共财政范围的差异性;转轨国家体制转换过程中财政公共化取向的进展与作用;并对中国转轨过程中经济市场化与财政公共化的演进作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对全面认识公共财政的范围及其性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地方税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其财政运行都是实行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展开活动的公共财政模式,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的财政必须相应地从原来的计划型模式即"生产建设型财政",转到市场型模式即"公共财政"上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初步奠定了地方税体系的框架,然而几年来的运行也暴露出现行地方税制的种种缺陷,因此尽快构建和健全适应公共财政框架要求的地方税体系,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是指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我国基本形成了一个雏形。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不断成熟,公共支出的管理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公共财政制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指导,针对我国现行体制下公共支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宏观财政管理的战略高度着眼,提出完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对策,建立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的支出管理体制,对完善公共支出管理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建立公共财政的现实基础已经具备。在西部地区谈公共财政是否不切实际?其实不然!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是公共财政存在的前提,公共产品是公共财政的基石。市场为社会提供私人产品,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非分割性、使用的非排他性以及消费的非竞争性,由此决定其只能由政府通过运用财政手段来提供,而非由市场提供。公共财政就是以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目标的财政,它是国家或政府介入公共领域、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工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运用公共财政,不断地“进入”或“退出”市场难以发挥作用或市场效率不高的公共领域,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很显然,公共财政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是相伴而生的,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内容。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西部地区已初步建立,我们不仅要针对财政体制中的公共财政体制问题,还应该从能否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使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协调配合和高度,来认识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公共财政是指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我国基本形成了一个雏形.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不断成熟,公共支出的管理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公共财政制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指导.针对我国现行体制下公共支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宏观财政管理的战略高度着眼,提出完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对策,建立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的支出管理体制,对完善公共支出管理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财政投资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发挥财政投资的政策导向和作用,支持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是国家财政面临的重大任务。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财政被称为公共财政或政府财政。财政在发展完善中形成的公共财政特征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相同步的,公共财政职能的确立正是为了弥补市场失效和缺陷而产生的。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历史和公共财政学研究与实践的成果,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  相似文献   

11.
李明 《时代经贸》2007,5(9):53-54
公共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框架,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又是转变财政职能的内在需要,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2.
毛静  李锐 《经济师》2006,(9):10-11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在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建立以后,建立相应的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是确保体制有效运行的重要管理措施。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建立起与公共财政相适应,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以实现绩效预算为目标的科学、规范的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成为未来几年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文章从划分评价层次、完善评价制度、建立评价指标、明确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约束等方面,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公共财政及其经济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国家在财政方面提出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转变为公共财政的改革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不仅在经济界,而且在财政理论和实际部门,不少人对于公共财政特别是公共财政的经济职能存有模糊认识。所以,从理论上弄清什么是公共财政、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必须相应地搞公共财政以及现代公共财政的经济职能,对于正确地推进以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的深层次财政改革,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一、公共财政的由来、涵义与本质“公共财政”一词来自于英语“(public)financ…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预算决策与管理制度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算决策与管理制度目标模式取决于财政制度模式。不同的财政制度模式下,预算决策与管理制度模式是不同的。而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因此,完善我国预算决策与管理制度的目标模式就是建立我国公共财政下的公共预算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了着力建设公共财政的时代。政府预算作为公共财政的基本制度载体,其公共化变革是财政公共化转型的核心内容。开启和加快推进政府预算的公共化进程,也就成为建立与完善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改革的总体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虹 《经济师》2006,(4):14-15
“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改革的总体设想是,以满足基本公共需要为目标,优化收支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强化财政监管,通过实现政府预算的公共性、公开性、完整性和明细化,建立与市场经济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建构公共财政过程中,如何认识对公平和均等的要求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以英国为例研究了民主政治与公共财政的互动演进过程,认为随着税收普遍性的增强,财政逐步实现了由"王室财政"向"国家财政"的转换。其次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角度,探究了政府作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使政府成为公共物品的供给主导,推动了财政逐步实现由"国家财政"向"公共财政"的发展。最后从公平性和均等性的角度,分析公共财政的特点,认为在民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共财政要求政府更加均等地提供公共物品,使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地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相似文献   

18.
以“公共性”来界定公共财政的本质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公共财政的本质是财政管理的公共化。较之于财政管理的集权化,公共化的财政管理能够更好地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满足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具有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公共财政的发展过程就是财政管理公共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提供了许多财政管理公共化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目前财政管理的现状,应当推进并最终实现财政管理公共化。  相似文献   

19.
公共财政是市场化国家通行的财政模式。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缺陷为目的,有效配置资源,公平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十五”时期,在我国加入WTO,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形势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不仅是财政体制改革和创新的迫切任务,更是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公共财政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后所产生的一种财政模式。公共财政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中国之所以要实施公共财政模式,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财政职能转变和振兴财政的需要。公共财政模式的构建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为条件。要实现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政府财政应理性地退出私人商品生产领域,而转向为公众提供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同时,还必须推进财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