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 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 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 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 模式滞后。以公园城市为理念指导、开放街区化为技术路径, 鉴别城市中心公园在城市步行网络中现有状态与应承角色之间 的差异。多尺度比较传统公园模式与“开放街区”尺度的不协 调性,理清传统公园空间模式向开放公园空间模式的转变途 径,提出以外部城市空间步行肌理重塑内部公园交通,构建公 园空间开放度评价体系(PSOA法)量化开放程度,以期定量描 述空间的开放状态,改善并解决空间的开放问题,更好地应对 城市中心地区的空间变化需求,服务城市步行体系,实现以人 为本的公园空间和管理的双重开放。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建筑,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困境,时代要求美观而适用、高效且节能安全又经济、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是目前世界上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国家高科技产业项目,是国家科技专利成果。符合建筑的发展方向及城建需要和基本国策,有利于改善城市面貌,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具有广泛的影响和重要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是一个新军物、是二十一世纪城市建筑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半围合式城市住宅中,感知密度是居住体验的重要环节。空中庭院能够缓解高密度环境中的拥挤感,优化其空间形态,是改善环境感知的建构基础。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密度感知实验,能探讨与空中庭院形态相关的视觉因素——可视性和绿视率对环境感知密度的影响。将广州万科峯境作为原型建立15组以可视性与绿视率为变量的实验模型,通过采集受试者对不同环境感知密度的主观评价,反映实验样本的空间特征,进而分析主观评价与客观量化之间的关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半围合式城市住宅空中庭院的可视性与绿视率是影响居住环境感知密度的重要因素;呈线状分布的、具有视觉层次性的空中庭院更受大众青睐。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人们对城市住区的环境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气候和认知方面的原因,开发商和设计人员在寒地住区环境的设计和建造方面还存在很多误区。本文从寒地住区的使用现实入手,分析了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住区中生活的老人、儿童、青少年、成人等不同群体.提出了环境设计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复兴“城市锈带”是底特律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人口密度的缺失使底特律有必要改造过度膨胀的社区。由于税收的减少,底特律已无力对全市的孤立街区提供服务。底特律必须改变曾经实施的扩大城市规模的做法,应该走相反的路——收缩城市,使城市变得更小、更环保、更节俭,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创造产生就业机会的环境。底特律需要建设能把社区连接起来的运输系统和与之配套的街道和人行道,改善照明、美化环境,使人们感受一个多元化、多龄代和多彩的具有典型城市风貌的社会。这项工作比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更复杂、更艰难,但如果底特律沿着这条道路坚持走下去,它就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6.
众多研究表明森林环境对人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 用,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探究不同森林环境对人体身心健康的 影响。以北京地区城市公园及山区的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 为样地,选取城市商业广场环境作为对照,测量热、声、光、 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测量实验志愿者生 理和心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各类森林环境对人体身心均有 积极的效应,体现在心率下降、心率变异性增强、血压下降、 血氧浓度提升、血流灌注指数下降、情绪紊乱总值下降等具体 指标上。不同类型样地的影响程度有一定差异,环境质量的优 化在一定程度上使生理或心理指标呈现优化的趋势。基于研究 结果,建议科学选择和应用有利于人群健康水平提升的森林环 境,以发挥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城市热环境改善及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出的270篇城市绿色空间热舒适性分析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进展与趋势的梳理。结果表明:(1)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热舒适性研究具有明显的三段式发展过程,学科属性差异使得国内外形成多个较为独立的核心团队,研究呈现较强地缘性;(2)研究热点紧随国际时势变化呈现主题多样性、多学科参与、多尺度效应,关注点由绿色基础设施热效应缓解特征—热舒适性评价方法及微气候效应特征—顾及居民高质量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热舒适影响研究逐渐发展变化;(3)研究价值诉求逐步转向居民,利用技术与学科交叉实现多元融合的绿色基础设施热舒适性改善策略研究将成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获得了爆发性的发展,但激烈的竞争让众多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到了发展瓶颈期。如何在当前环境下提高经济效益,是具有时代特性的重要问题。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本文探讨的是当前的主流方式方法,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实际状况,还有其他途径,比如提高生产工人技术水平、工资含量包干或工资总额与产值利润挂钩,节省管理费,改善资金运用等。总之,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基础上,采取合理途径,减少支出,节约消耗,达到企业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杨懿  廉倩文  丁玲  李哲 《经济地理》2023,(6):202-210
夜间文旅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文旅经济形态,逐渐成为新时代推动我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地理叠加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在省域尺度的分布较为集中。(2)在空间分布结构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南北分布不均,整体呈现南多北少、南密北疏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在三大经济地带上呈现东部较多、西部次之、中部较少的“凹字形”分异规律。(3)在空间分布密度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两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核密度分布特征较为相似,在空间上均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的1个高密度核心区、京津冀地区和川渝交界处的2个次密度核心区,以及以3个密度核心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扩散所形成的核心集聚片区。(4)在影响因素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受到经济水平、社会基础、旅游市场、文化环境、公共服务等人文因素以及海拔高度、气候条件等自然因...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机制具有完备成熟的规划设 计方案和理念,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环 境教育建设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从环境教育的规 划与管理2个层面剖析美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针 对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教育主题分类、多样的环境教育及解说的 方案、便捷的学习资源获取渠道、公众参与度和完成度较高的 志愿者计划和合作组织、发展完备的环境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 归纳和总结,并以红杉树国家公园环境教育规划设计为例进行 实例分析,结合中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机制最为欠缺和需要提 高的协调性、联系度、全民公益性、互动性、增益性和契合 度等多角度深入挖掘,总结出中国构建国家公园体制中不容忽 视、不可或缺的启示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10~2017年A股工业上市公司数据,同时匹配2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规制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提高了我国工业上市公司的工资水平,改善了社会福利,且劳动生产率发挥重要中介作用。在使用湿度作为工具变量后,回归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基于城市和行业特征异质性的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非资源型、高金融发展水平和高对外开放度城市以及技术密集型和低自然资源依赖度行业中工业企业工资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低资源、高资金、高开放和高技术偏向。本文为中国实现“双赢”的目标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压缩了行道树生长的环 境空间,阻碍了土壤水分的移动与循环,增加了行道树生长 的难度。探究街道种植环境对行道树生长的限制因子,是完 善行道树种植设计与栽培管理技术,改善城市街道形象,提 升城市绿化水平,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弹性的有效途径。利用 模拟道路立地环境试验站,通过对移植后的银杏生长势的评 估、叶性状参数的测定、生理指标的定期观测得出,行道树 生长受硬质铺装等人工覆盖面的显著影响,生长量普遍降低 了50%;渗透性铺装能有效改善行道树的生存环境;为行道 树提供充足的水分供给和有效的降水补充通道,是道路建设 和行道树栽植所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在移栽初期,采取提 高土壤保水力和养分水平、增大树池体积的方式对银杏行道 树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已被正式纳入中国的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系统化认知儿童日常户外行为需求及其与社区 建成环境之间的矛盾对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具有紧迫要义。 基于儿童视角,以日常生活圈尺度的社区户外空间为研究对 象,调研儿童日常户外行为特征、户外空间需求和满意度, 从场地空间、土地利用、道路系统和边界空间4个层面采集社 区建成环境各要素属性,经数据分析,明确影响儿童户外行 为及满意度建成环境的关键指标,包括儿童适宜活动空间面 积、周边建筑密度、步行道路连接度和边界空间出入口密度 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社区户外空间儿童友好度的指标 建议值及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当代老城区改造过程出现的隔离现象为切入点, 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选取济南老城区具有公共空间异化特 征的曲水亭片区作为观察和研究对象,运用以PSPL调研法、 动线观察法为核心的多目标导向的人群活动综合调研方法,通 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解译老城区公共空间中存在的割裂 现象和异化表征,并以其中4个典型的街道界面进行“空间行为”模式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流动型、闭环型、单层隔离 型、双层隔离型”4类公共空间异化模式,从而更深层次地揭 示公共空间异化产生的动因和机制。最后,在当代存量更新的 语境下,基于日常生活与物质空间的动态关联,探讨走向社区 融合的老城区公共空间互融更新策略,以期为老城区的活化利 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堤工程在发挥防洪功能的同时,往往造成滨 河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服务功能和空间活力丧失等多种问题。 基于弹性防洪理念,这些单一功能的城市河堤在防洪效能、生 态服务、环境品质和公共活力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提升潜力, 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城市河堤的多目标弹性景 观修复可以运用软化、退让和复合3种主要策略,以实现防洪 与景观的平衡。以四川省富顺沱江项目为例,根据现状情况、 问题和修复目标,将项目中已建和规划河堤工程划分为4种形 式,综合应用景观修复策略,对不同类型河堤提出相应的改造 途径。最后,总结景观修复项目实施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以期提出适合中国城市河堤工程的弹性景观修复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构建一般均衡模型识别劳动力配置效率,利用ArcGIS分析工具、莫兰指数、Getis-Ord Gi*统计模型、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并结合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究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城市层级特征、空间收敛性及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特征,但总体效率水平相比初期有较大改善。(2)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时空演化呈现出三重特征,即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明显高于非城市群,东南沿海城市明显高于西北内陆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中高水平城市表现为先扩大后收缩的态势。(3)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即按城市规模等级、行政等级逐级递减。(4)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存在空间收敛性,即以不同的增长路径收敛至稳态水平,且政府财政支出、产业结构及环境规制等因素会促进劳动力配置效率收敛。(5)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收敛速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衰减,受各类因素的影响效应也随之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安悦  谭雪兰  蒋凌霄  李印齐  周舟  余航菱 《经济地理》2022,42(4):150-158+201
文章针对乡村贫困的概念内涵、测度体系、影响因素及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从县域—村域—农户三个尺度进行分析,旨在为“后脱贫时代”乡村贫困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贫困是一个复杂、综合的概念,具有多维性与多尺度性,可以从外部扰动、内部结构、构成维度、层级尺度与贫困主体等方面作进一步阐述。(2)测度体系作为乡村贫困研究的工具与基础,可分为尺度确定与测度流程两个部分,在具体实例研究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空间尺度进行多种类型数据与方法融合的组合式研究。(3)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下,乡村贫困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各因素的作用机制与表现形式随空间尺度与贫困主体发生转变,可以通过地理资本与生计资本两个方面反映各因素对县域、村域、农户的作用大小、方向与程度。(4)在分析乡村贫困的概念内涵、测度体系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多尺度乡村贫困视角探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路径,具体包括重视乡村发展,加大乡村振兴的推动力;立足村域特色,挖掘乡村振兴的内生力;保障个体发展,激发乡村振兴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8.
边境地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建设平台,同时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高原边境地区有3个国际性口岸、3个双边性口岸和300多个贸易通道,推动边境口岸贸易与城镇互动发展是富民兴藏的必然选择。文章探讨了青藏高原边境地区岸城互动发展模式及岸城互动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青藏高原边境地区的岸城互动发展模式分为边缘节点、区域联通和国际节点三种,将6个重要口岸建设成我国南亚通道和国际贸易枢纽对青藏高原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岸城互动具有层级性、非对称性、竞争性、敏感性、战略性、尺度性等特征,这是推动岸城互动发展的重要基础。(3)岸城互动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响不同,既要关注对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又要重视对区域和国家国际贸易和开放格局的战略影响。最后提出青藏高原边境地区岸城互动的发展,应着力解决邻国关系建设、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特色产业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古镇特有的空间布局及构成与其局部环境 小气候有着直接的关联。为探究古镇环境小气候与空间特征之 关系,以嵩口为例,选取包含嵩口的滨水景观、宗祠庭院、古 镇街巷、古厝民居等代表性景观的2条主要游览路径,对路径 上不同空间特征景观节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小气 候要素进行数据测量与搜集,计算其人体舒适度指数,并进行 对比、分析,以此探索古镇环境小气候影响的环境物理规律。 结果表明:环镇大樟溪对局部环境具有明显降温、增湿作用, 溪步道通风情况优于坡面及人工驳岸;建筑遮阴、街巷尺度、 朝向、植被与材质运用是影响街巷小气候的空间要素;而空间 开敞程度和植被造成的太阳辐射差异对庭院及小广场的小气候 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中国东北的中俄边境地区为案例区域,基于县域单元从微观视角刻画了外贸企业资本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MGWR模型重点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外贸企业资本分布的作用程度及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2011—2021年中俄边境地区外贸企业的资本规模呈现先快速增长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批发零售企业和制造企业的资本规模始终最高,但在俄远东地区市场环境的冲击下,二者增长率自2015年开始逐渐下滑。(2)外贸企业的资本规模在2011—2021年呈现整体集聚、局部扩散的演变格局,并表现出多核心的结构形态。其中批发零售企业的路径依赖特征显著,呈现极化发展的沿边分布模式;制造企业则不断向内陆地区扩张,形成“沿边—腹地”产业协同态势。(3)从“全球—地方”视角来看,边境地区对国际地缘形势、国内开放政策和地区发展禀赋高度敏感。其中与外贸企业活力直接相关的微观变量作用尺度更小,与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相关的宏观变量作用尺度更大。(4)不同类型企业资本布局具有独特的区位、政策和环境偏好。其中批发零售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性和资本活跃性,因此企业资本根植于地区开放程度、市场潜力以及融资能力;制造企业的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